天涯芳草吧 关注:12,763贴子:580,508

【散文随笔】我与自行车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是百度


IP属地:山东1楼2014-08-04 14:18回复
    在成都为即将骑行川藏线的活动旗签名


    IP属地:山东通过百度相册上传2楼2014-08-04 14:21
    回复

      3.
      初中快毕业时,对外面世界充满了未知,非常想看一看电视电影上常说的公园是什么样子。同样起了个早,同样背了洗干净的书包,里面空空的,没有水也没有食物,甚至想不到带块手帕。为什么背个书包呢,可能认为这样才有出行的感觉。白衬衣是青少年阶段穿四季的衣服,夏天单穿,冬天内衬。我喜欢朴实耐用的衣服。在工作之后,一个新同事看我每天穿同一件衣服,从来不污,她有些好奇。有一天,她看到我洗好五件同样的衣服晒在太阳下,才明白原因,原来我不是勤快人,只是喜欢穿同一款样式。
      这次出发的目的地是百里外的一个城市,没有地图册,提前询了方向与距离。喜欢骑行,喜欢自由,喜欢像风一样的逍遥。骑着骑着,不知饥渴,百里路远的城市已在望。依惯例,先把城市街道穿行一遍,计划像找邻县书店一样,找公园。进了环城线,辩不清方向了。顺着一条路骑啊骑,想在建筑物见少的地方再转弯。穿过车流与红绿灯,看到了几所学院的牌匾或竖立或横镶,印证了儿时听到的一些名称地点,可是,公园在哪呢?支好车子,找到一家小超市,买了一包面包,一瓶汽水。不喜人多的地方,又向前骑了数里,发现一片空场地,里面堆些柴垛,我在一垛麦秸前停下,扔了车子,坐在散落的麦秸上,先喝了些水,撕开了面包袋,斜倚在晒暖的柴垛上,懒洋洋的看着略偏西的太阳。有了点漂泊江湖的滋味。
      我返回到繁华路段,决定采用问路的方法尽快找到公园,不能做晕头苍蝇了。问路,骑行。问路,骑行。再问路,明白了一件事情,原来在城市问路,许多人会告诉你说,坐几路,转乘几路,就到公园了。或者告诉你,左转某某路,再右转某某街,经过几个红绿灯,到某某路右转……,这些路,这些街,在我大脑中没有具体位置,越问越迷糊。城市规划中,一般东西为路,南北为道(或街),但是什么路距离什么街有多远,没一点概念。就这样,问了找,找了问,然后发现进了居民区,我迷路了。
      时间已到了下午两点半,在正常情况下骑回去需要四个多小时,我必须在天黑前赶回家。一个十多岁的孩子,晚上在陌生的地方,还是害怕的。我看着太阳,仔细辨认了方向,开始从窄公路往宽公路上骑,到了宽公路再找更宽的,往家去的大致方向不能变。这样闯了半个多小时,忽然看到长途公共汽车了,发现有一些汽车上挂着的路线地点,或是到达我们县,或是经过我们县继续前行的。
      我眼睛亮起来,公共汽车开往的路,就是我回去的路,跟着出城的公共汽车走,就能到家。此时找不找公园已经不重要了,能不能回到家才是焦心的。一路跟着公共汽车,跟不上时,自己边骑边回头注意后面再开过来的,这样逐渐回到了刚进城时走过的省道上。
      又骑了十多公里,太阳把西方照红后又变黑,汽车的远近灯逐渐明亮起来,风越来越大,而风向与我相反。骑了一天非常累,顶着风几乎骑不动。风更大了,我只能低着头推着车子走,风吹得大脑一片空白。这时从后面超过来一辆马车,满车的芦苇,码的整整齐齐,非常高。它超过我后,并道在我车子的前面。我感到风小了,于是又蹬上了自行车。
      又可以骑行了,转动下脑子,想明白了怎么回事。不是风变小,是高高的芦苇挡住了我前面的顶风。就它了,马车走多快,我骑车多快,总比走着轻松点。而且还不用担心汽车灯照得我看不清路,跟在后面增加了安全系数。这马车慢慢悠悠的,一路一直奔向我们县城的方向。相随马车走了几个小时?四个或五个?风真大啊,侧面的风,经常吹得稳不住车把。在晚上十一点多看到县城的灯光时,我的泪淌了出来,反复对自己说,“以后再也不离开家了,以后再也不离开家了……”


      IP属地:山东4楼2014-08-04 14:24
      收起回复
        青青,我忘了如何做链接了,我把刚开始的那个互动贴,与这个贴,做一个相互链接,可不可能请你辛苦些,给做这两个链接?
        http://tieba.baidu.com/p/2858138822


        IP属地:山东10楼2014-08-04 14:30
        收起回复
          把第一节给丢了,补在这里


          IP属地:山东11楼2014-08-04 14:38
          回复
            我与自行车
            1.
            我非常笨,又性子拗不肯求人,13岁了,看到小伙伴们骑着车子,在大院中出出进进,我不会,羡慕与尝试的决心逐渐加大。于是扶出自行车。不是推,推也推不稳,只能用扶形容。那时我一米七高,坐在车后座上,双脚能在地面上撑稳。就这样,双手握紧车把,双脚踩地,中间隔着车座子,慢慢在大院中转圈。许多大人看到我这样,好心的说,“学自行车要在后面座子上捆上扁担,你一只脚蹬踏板,一只脚在地上随着往前走,先学会溜车,再侧骑,就会了。”
            我听着,脸红红的说,“哦,原来要这样啊,嗯,嗯,嗯。”嗯着很流利,自行车还是按自己的方式学。每天放学先坚持练自行车,一星期后,一脚能踏脚蹬子上踩半圈了,另一只脚在运动中也敢离开会地面了。又用了一个多星期,两只脚就可以全离开地面,向前蹬自行车了。只是人还是要坐在后座上,移到前面座上去担心要摔倒。别人是先学会上座子,再炫技似的,移动着在车架子上面或后座上面骑行,我正相反,先在后座上学会把握平衡,再移到前面的车座子上。用这个方法学会了自行车,很幸运的没挨摔。
            学会骑车二十多天后,住在附近的姑表姐,有事需要回娘家。她离娘家三十多里。我也是从姑家长起来的,想跟着一起回去。早饭后就出发了。姐夫用自行车载着表姐。我骑着母亲的26型自行车。那时没看到过24型或更小的,母亲因为经常下乡才买了辆名牌自行车。我初中后,父母给买的自行车是辆28型,二手市场上个体户组装的。
            中途要绕一下路,接二表姐,那是一段土路,颠簸着我也骑过去了。中午从大姑家吃过饭,又耍到快天黑才往回返。在距离家还有十多里路时,我累得蹬不动了。小孩子没多少力气,又是刚学会,不适应骑行这样远。姐夫载着一个人,还骑地忽忽有劲。我在后面,拼着力也慢慢落远了。忘了如何坚持的,只记得回到家,睡在床上,腿疼了几天。


            IP属地:山东12楼2014-08-04 14:39
            收起回复
              有点长呦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4-08-04 14:43
              收起回复
                好久没见无言了!
                还好吗?骑自行车到川藏了?
                真佩服你!


                14楼2014-08-05 01:35
                收起回复
                  加精置顶共赏!


                  15楼2014-08-05 01:35
                  收起回复


                    通过百度相册上传16楼2014-08-05 01:36
                    回复
                      照片是表明楼主参与单车川藏行吗?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17楼2014-08-05 06:36
                      收起回复


                        18楼2014-08-05 14:14
                        回复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14-08-05 20:05
                          回复
                            我只能说你太厉害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14-08-05 21:41
                            收起回复
                              一个朋友看了这篇文,留言说,由自行车研发的战争又回到了自行车上了,累呀,穿越这么长的历史,又打又杀的。
                              我回复,我一向烦政,治,一直不涉这个题材,少年立志不从政。但是,写卢沟桥,不能不想到中国苦难的历史,而历史是文学的一部分,现实是文学的土壤。历史又是由一些战例与一些人物更替组成的记载。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的有过错误,也要理解国家在行走过程中出现错误。不要骂国家,国家是用来拥护的。还有一点,国家是一直存在的,好当家是偶然才出现的。这是数千年历史记载中的经验。
                              我有一个看似好笑的观念,那就是有精忠报国思想,热爱脚下的土地。我不是民族主义者,也不是愤青,国就像我们的房产,唯一的,丢了就只能在流落中度寒暑。不要抱怨国没给我们唯一的房产,就是所有人流落街头,也要守在这处屋檐下栖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是每个家中人该有的责任心。曾看到说,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为什么只有中国的文化没有断续,因为中国人有家族观,有宗祠,这是很强的传承意识。巴比伦已经消失了,下一个不要去设想。


                              IP属地:山东21楼2014-08-06 09:10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