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圈子呆的时间越久,才猛然发现感动的机会已悄然变得遥遥无期。” —— 佚名
偶然间读到一个朋友在他一篇文章里的这么一句话,觉得颇值得玩味。
我们对于自己身处于这个“圈子”的自定义本能而顺理成章。可是,这对于人类群体共性的自然简单的认定和草率的划分,究竟因为其随意性和片面性造成的隐藏式荒谬,给我们提供了多少自我闭塞、自我局限的理由和或直接或间接的带着狭隘和偏激的习惯性思维模式!
不错,我们是gay和lesbian,是homo***uality,是一群带着共有的,暂时还未被社会主流思维体系接纳的特性的人。对于同性天然的、本能的爱慕和欲望,是我们的共同点。可是,除了这一点,我们每个人的身上究竟还有多少可资被归于同类的因素?
事实上,我们都是各种各样的人,千姿百态的人,有着多面个性的人。就好象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和两个相同的鸡蛋,我们其实都各不相同。唯一能把我们联系起来的,只是我们的性取向。
如果我们不希望他人通过夸大这一因素的特性来歧视我们,那我们自己何必要急着强调这一点的特殊性呢?很多人都把“同性恋”这一我们的共性上升到畸形夸张的程度并以之为标签把我们归类,然后加以歧视和抨击。我们都知道这是荒唐可笑的。可是,我们所不认可的事实上只是这种歧视和抨击,却不自觉的接受了这一几乎毫无根据的愚蠢的归类方式。
毫不客气的说,这是我们对自己以及自身生活方式的无情的歧视和嘲讽!
如果我们真正觉得我们喜欢同性和其他人喜欢异性这二种不同的性取向,只是喜欢吃苹果和喜欢吃梨的区别。换言之如果我们并不觉得自己的性取向有超乎寻常的特殊的意义而完全是一种正常的现象,我们又为什么会接受他人用这一点作为一张特殊的标签来把我们划分进一个从逻辑上讲并不那么顺理成章的类别?
让我们来做一个假设:有一群喜欢吃苹果的人把一群喜欢吃梨的人划为一类并加以歧视和嘲笑,原因只是喜欢吃苹果的人比喜欢吃梨的人多一些。吃苹果的人以此为依据推论吃梨的人不正常,是变态,有精神疾病或心理障碍。
无疑,这是荒谬的,是不可接受的,毫无疑问我们会觉得那群吃苹果的人有问题。从他们的归类依据到他们的歧视嘲笑,都是荒唐无知的。
那么同样,我们因为性取向的原因被简单而粗暴的打入“不正常的一群人”,也是荒唐和无知的——既然我们都承认,性取向的不同并不是疾病或者障碍。
但是,我们中间有多少人能清醒的判别并真正认识到这一点呢? 答案是令人失望的。这无疑是我们自己的一种简陋的习惯性思维,是我们群体性的下陷式的自卑,是我们对于他人的歧视和指责的客观的纵容!
我们这一群爱吃梨的人,居然就这样默认了吃苹果的人对我们的无礼的划分。虽然我们都知道,他们没有权力把这一点如此的上纲上线。 我们吃的,和他们一样都是水果!!!虽然我们知道,除此之外,我们几乎都是拥有各自独立思维和判别能力的人。
可就是没有人这么问过一句:我们都是各不相同,浑身不搭界的普通人,凭什么因为我们都喜欢吃梨就把我们如此莫名其妙的钉在耻辱柱上?
当然,今天我谈到这个话题,要捅破这层我们几乎都忽略了的窗户纸的目的,绝对并不仅仅是捅破它本身。真正的重点在于:我们这一简陋粗糙的习惯性思维、群体性的下陷式的自卑所可能造成或者已经造成的不良后果。
我们不妨一起再次看看下面这句有着非同一般的代表性的话:“在这个圈子呆得越久,才猛然发现感动的机会已悄然变得遥遥无期。”
一句话,把对这种分类方法的客观承认以及其产生的后果并由此而来的黯然消极的情绪表达的十分清晰。只是我不知道,这一“猛然发现”,是否也包含着对这一自我心理走向的分析和对其不良后果的剖析?
为什么会有这个“圈子”? 为什么呆在这个“圈子”里会让感动的机会变得遥遥无期?这样的消极情绪是如何产生的呢?
偶然间读到一个朋友在他一篇文章里的这么一句话,觉得颇值得玩味。
我们对于自己身处于这个“圈子”的自定义本能而顺理成章。可是,这对于人类群体共性的自然简单的认定和草率的划分,究竟因为其随意性和片面性造成的隐藏式荒谬,给我们提供了多少自我闭塞、自我局限的理由和或直接或间接的带着狭隘和偏激的习惯性思维模式!
不错,我们是gay和lesbian,是homo***uality,是一群带着共有的,暂时还未被社会主流思维体系接纳的特性的人。对于同性天然的、本能的爱慕和欲望,是我们的共同点。可是,除了这一点,我们每个人的身上究竟还有多少可资被归于同类的因素?
事实上,我们都是各种各样的人,千姿百态的人,有着多面个性的人。就好象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和两个相同的鸡蛋,我们其实都各不相同。唯一能把我们联系起来的,只是我们的性取向。
如果我们不希望他人通过夸大这一因素的特性来歧视我们,那我们自己何必要急着强调这一点的特殊性呢?很多人都把“同性恋”这一我们的共性上升到畸形夸张的程度并以之为标签把我们归类,然后加以歧视和抨击。我们都知道这是荒唐可笑的。可是,我们所不认可的事实上只是这种歧视和抨击,却不自觉的接受了这一几乎毫无根据的愚蠢的归类方式。
毫不客气的说,这是我们对自己以及自身生活方式的无情的歧视和嘲讽!
如果我们真正觉得我们喜欢同性和其他人喜欢异性这二种不同的性取向,只是喜欢吃苹果和喜欢吃梨的区别。换言之如果我们并不觉得自己的性取向有超乎寻常的特殊的意义而完全是一种正常的现象,我们又为什么会接受他人用这一点作为一张特殊的标签来把我们划分进一个从逻辑上讲并不那么顺理成章的类别?
让我们来做一个假设:有一群喜欢吃苹果的人把一群喜欢吃梨的人划为一类并加以歧视和嘲笑,原因只是喜欢吃苹果的人比喜欢吃梨的人多一些。吃苹果的人以此为依据推论吃梨的人不正常,是变态,有精神疾病或心理障碍。
无疑,这是荒谬的,是不可接受的,毫无疑问我们会觉得那群吃苹果的人有问题。从他们的归类依据到他们的歧视嘲笑,都是荒唐无知的。
那么同样,我们因为性取向的原因被简单而粗暴的打入“不正常的一群人”,也是荒唐和无知的——既然我们都承认,性取向的不同并不是疾病或者障碍。
但是,我们中间有多少人能清醒的判别并真正认识到这一点呢? 答案是令人失望的。这无疑是我们自己的一种简陋的习惯性思维,是我们群体性的下陷式的自卑,是我们对于他人的歧视和指责的客观的纵容!
我们这一群爱吃梨的人,居然就这样默认了吃苹果的人对我们的无礼的划分。虽然我们都知道,他们没有权力把这一点如此的上纲上线。 我们吃的,和他们一样都是水果!!!虽然我们知道,除此之外,我们几乎都是拥有各自独立思维和判别能力的人。
可就是没有人这么问过一句:我们都是各不相同,浑身不搭界的普通人,凭什么因为我们都喜欢吃梨就把我们如此莫名其妙的钉在耻辱柱上?
当然,今天我谈到这个话题,要捅破这层我们几乎都忽略了的窗户纸的目的,绝对并不仅仅是捅破它本身。真正的重点在于:我们这一简陋粗糙的习惯性思维、群体性的下陷式的自卑所可能造成或者已经造成的不良后果。
我们不妨一起再次看看下面这句有着非同一般的代表性的话:“在这个圈子呆得越久,才猛然发现感动的机会已悄然变得遥遥无期。”
一句话,把对这种分类方法的客观承认以及其产生的后果并由此而来的黯然消极的情绪表达的十分清晰。只是我不知道,这一“猛然发现”,是否也包含着对这一自我心理走向的分析和对其不良后果的剖析?
为什么会有这个“圈子”? 为什么呆在这个“圈子”里会让感动的机会变得遥遥无期?这样的消极情绪是如何产生的呢?
![](https://imgsa.baidu.com/%CA%CD%B0%AE%D1%FD%BE%AB/pic/item/736cacd5db81ebcb50da4bf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