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佘迷总站
作者:丢丢
很久没有被一部电视剧所感动了,也很久没有因为一部戏而郁闷良久,但一部金枝却让我两样都感受到了。可能是因为主人公的无奈,惆怅、亲情,友情,爱情的反反复覆、孰是孰非的无休止斗争、以及结局的莫名悲凉,所有的这一切似乎都注定了……
一直都以为剧本里的人总有忠奸,但在这出戏里,自己不知道该如何去定义好人与坏人,似乎之前所知道,所看到的,都已经毫无用处了。每个人因为自己的立场,因为自己想要去爱护的人,展开了数不清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
十年含辛,抚育成人,万分感激藏于心。义父的嘱托,义父的安危,尔淳用自己的一辈子去还这份养育之恩,用自己的幸福来报答义父的“滴水之恩”;包衣出身,世代为奴,命运亦无法改变。家乡的茶果,家乡的亲人,安茜苦熬十年,只为他朝重回故乡的那一份憧憬;出身名门,表面风光,却在屈辱中长大。母亲的委屈,母亲的爱怜,玉莹踏入宫门,力博龙颜一笑,为的只是保护自己的母亲;初涉后宫,纯真依然,无奈事非所愿。稚子的离去,无数的斗争,如钥披上伪装,披上狠毒,只为那后宫的一席安身之地……
当四人遇上了,斗争也就开始了。钟萃宫迎来了众位秀女,也迎来了一场无声无息却又永无休止的斗争。安茜,已经是这无数场斗争的见证者,但为了奶奶,为了重回家乡,她选择了做一个旁观者,选择不被不平事所干扰,不为可怜人施同情。或许在宫里,善良二字永远不要去碰,因为一旦染上了,就无法脱身。因为善良,这一次,安茜的旁观似乎夹杂了些情感,由此引来了玉莹的误会,尔淳的提防,甚至把自己卷进了如妃的“棋局”中。没有人愿意成为他人的棋子,安茜亦如此,但良心此时却成了她最大的绊脚石,如妃的步步紧逼,就快要把她推入绝境……。有谁料到,一块丝帕,一枝笛子从此让一个男人闯入了安茜的生活。孔武,一个志在紫禁城出人头地的男人,却因为一首诗,一块丝帕爱上了这个笛之知音。很难明白究竟是因为什么,仅仅是因为这些?谁都不知道,或许连孔武自己都说不清,身边的兄弟亦不会明白,有的只是迷惑与责备。但爱上了就是爱上了,安茜的绝境因为孔武的挺身而出暂时化解,但迎接她的会是幸福吗?……
尔淳与玉莹之间的斗争原本只属于两个女人之间的,但御医孙白杨的出现,似乎又在这敌对双方间添加了催化剂。医者父母心,行医者克尽本分,力求为病人消除病痛,但在不经意间已捅破了病人与大夫之间的那层纸。白杨的善意相劝,亦或是处于被逼还是自愿的帮助,让尔淳第一次感受到了一份来自于义父之外的关爱,于是,她动摇了,在义父和白杨之间摇摆不定,或许她从不奢望什么,求的只是心里的那个疑问,要的也只是一个答案……。玉莹对白杨一开始就选择了不信任,选择了威逼利诱,她不了解他,也不想去了解,所以只能用她的姿色,用她的威胁来让这个男人助她一臂之力。在她眼里,宫里的每个人做每件事都有原因,没有谁会无缘无故地对你好,孙白杨对她的忠告在玉莹看来亦是如此,她想的只是心中的那个目标,要的也仅仅是这个结果……。真正的斗争开始了,它是那么地了无声息,那么地突然,手握棋子,运筹帷幄的人,以最快,最狠的招数让对方措手不及。尔淳利用了安茜的善良,利用了白杨的关心,一次就把玉莹弄得体无完肤,无还手之力。而带给安茜,白杨的则是一份淡淡愧疚,之所以“淡淡”,是因为他们都清楚,这样的斗争,在紫禁城里天天都在发生,而他们也随时会成为他人的棋子,愧疚对于他们来说,已可悲到成为了一种习惯……
断诊身患传染之疾,无奈被逼迁出钟萃宫。所有的东西,一把火烧得干干净净,拼力去抢火堆中的银票,烫伤了双手,在他人眼里一切都只是枉然。但玉莹不在乎,她在乎的只是那身在宫外的娘亲。忍着痛,缠着布,一字一字地来报平安。安茜终究是善良的,看到玉盈的此情此景,对母亲的万分牵挂,心中的那份同情应运而生。而白杨亦因一丝愧疚,断染恶疾是晃,保她周全是真,让她暂时撤离这硝烟弥漫的战场。但玉莹不理这情,亦不屑这份情,在她看来,现在最重要的还是她烧伤手也要保住的银票。“在这个时候你还要银票干什么!你真是无药可救了!”白杨似乎彻底对眼前这个女人失望了。但当从安茜口中得知玉莹真正目的之后,他的心似乎颤了一下,这个一开始他看来一心只想获得龙宠,获取无数荣华富贵的蛮横小主,心里看的最重的原来不是名利,而是她的母亲。这一下似乎就拉近了他俩的距离,他又何尝不是一个至孝之人呢?但母亲的辞世已成他一生的遗憾。看不透眼前人,但亦不想她经受思亲之苦,怜惜之心已在不知不觉中滋生……;尔淳的胜利似乎没有原先想象的那样让人感到无比快感。因为此时的心里已不仅仅是一个义父,猛然间发现有个人已占据了自己的心。此时的她,更渴望的是一个答案,亦不在乎天子的临幸,明知已不能再做什么,有个人让自己一直这样爱着,已经是一种幸福。中秋之夜,晋升的机会就在眼前,但尔淳执著着这个答案,执著着这份情,然夜行御药房,得到的只是白杨探访玉盈的回禀……;中秋一家团圆,一片祥和之气。冷宫的风似乎总是特别的凉,一个人,倚靠在回廊,望着黑夜,却看不到尽头,等不到母亲的到来,亦等不到母亲的书信
作者:丢丢
很久没有被一部电视剧所感动了,也很久没有因为一部戏而郁闷良久,但一部金枝却让我两样都感受到了。可能是因为主人公的无奈,惆怅、亲情,友情,爱情的反反复覆、孰是孰非的无休止斗争、以及结局的莫名悲凉,所有的这一切似乎都注定了……
一直都以为剧本里的人总有忠奸,但在这出戏里,自己不知道该如何去定义好人与坏人,似乎之前所知道,所看到的,都已经毫无用处了。每个人因为自己的立场,因为自己想要去爱护的人,展开了数不清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
十年含辛,抚育成人,万分感激藏于心。义父的嘱托,义父的安危,尔淳用自己的一辈子去还这份养育之恩,用自己的幸福来报答义父的“滴水之恩”;包衣出身,世代为奴,命运亦无法改变。家乡的茶果,家乡的亲人,安茜苦熬十年,只为他朝重回故乡的那一份憧憬;出身名门,表面风光,却在屈辱中长大。母亲的委屈,母亲的爱怜,玉莹踏入宫门,力博龙颜一笑,为的只是保护自己的母亲;初涉后宫,纯真依然,无奈事非所愿。稚子的离去,无数的斗争,如钥披上伪装,披上狠毒,只为那后宫的一席安身之地……
当四人遇上了,斗争也就开始了。钟萃宫迎来了众位秀女,也迎来了一场无声无息却又永无休止的斗争。安茜,已经是这无数场斗争的见证者,但为了奶奶,为了重回家乡,她选择了做一个旁观者,选择不被不平事所干扰,不为可怜人施同情。或许在宫里,善良二字永远不要去碰,因为一旦染上了,就无法脱身。因为善良,这一次,安茜的旁观似乎夹杂了些情感,由此引来了玉莹的误会,尔淳的提防,甚至把自己卷进了如妃的“棋局”中。没有人愿意成为他人的棋子,安茜亦如此,但良心此时却成了她最大的绊脚石,如妃的步步紧逼,就快要把她推入绝境……。有谁料到,一块丝帕,一枝笛子从此让一个男人闯入了安茜的生活。孔武,一个志在紫禁城出人头地的男人,却因为一首诗,一块丝帕爱上了这个笛之知音。很难明白究竟是因为什么,仅仅是因为这些?谁都不知道,或许连孔武自己都说不清,身边的兄弟亦不会明白,有的只是迷惑与责备。但爱上了就是爱上了,安茜的绝境因为孔武的挺身而出暂时化解,但迎接她的会是幸福吗?……
尔淳与玉莹之间的斗争原本只属于两个女人之间的,但御医孙白杨的出现,似乎又在这敌对双方间添加了催化剂。医者父母心,行医者克尽本分,力求为病人消除病痛,但在不经意间已捅破了病人与大夫之间的那层纸。白杨的善意相劝,亦或是处于被逼还是自愿的帮助,让尔淳第一次感受到了一份来自于义父之外的关爱,于是,她动摇了,在义父和白杨之间摇摆不定,或许她从不奢望什么,求的只是心里的那个疑问,要的也只是一个答案……。玉莹对白杨一开始就选择了不信任,选择了威逼利诱,她不了解他,也不想去了解,所以只能用她的姿色,用她的威胁来让这个男人助她一臂之力。在她眼里,宫里的每个人做每件事都有原因,没有谁会无缘无故地对你好,孙白杨对她的忠告在玉莹看来亦是如此,她想的只是心中的那个目标,要的也仅仅是这个结果……。真正的斗争开始了,它是那么地了无声息,那么地突然,手握棋子,运筹帷幄的人,以最快,最狠的招数让对方措手不及。尔淳利用了安茜的善良,利用了白杨的关心,一次就把玉莹弄得体无完肤,无还手之力。而带给安茜,白杨的则是一份淡淡愧疚,之所以“淡淡”,是因为他们都清楚,这样的斗争,在紫禁城里天天都在发生,而他们也随时会成为他人的棋子,愧疚对于他们来说,已可悲到成为了一种习惯……
断诊身患传染之疾,无奈被逼迁出钟萃宫。所有的东西,一把火烧得干干净净,拼力去抢火堆中的银票,烫伤了双手,在他人眼里一切都只是枉然。但玉莹不在乎,她在乎的只是那身在宫外的娘亲。忍着痛,缠着布,一字一字地来报平安。安茜终究是善良的,看到玉盈的此情此景,对母亲的万分牵挂,心中的那份同情应运而生。而白杨亦因一丝愧疚,断染恶疾是晃,保她周全是真,让她暂时撤离这硝烟弥漫的战场。但玉莹不理这情,亦不屑这份情,在她看来,现在最重要的还是她烧伤手也要保住的银票。“在这个时候你还要银票干什么!你真是无药可救了!”白杨似乎彻底对眼前这个女人失望了。但当从安茜口中得知玉莹真正目的之后,他的心似乎颤了一下,这个一开始他看来一心只想获得龙宠,获取无数荣华富贵的蛮横小主,心里看的最重的原来不是名利,而是她的母亲。这一下似乎就拉近了他俩的距离,他又何尝不是一个至孝之人呢?但母亲的辞世已成他一生的遗憾。看不透眼前人,但亦不想她经受思亲之苦,怜惜之心已在不知不觉中滋生……;尔淳的胜利似乎没有原先想象的那样让人感到无比快感。因为此时的心里已不仅仅是一个义父,猛然间发现有个人已占据了自己的心。此时的她,更渴望的是一个答案,亦不在乎天子的临幸,明知已不能再做什么,有个人让自己一直这样爱着,已经是一种幸福。中秋之夜,晋升的机会就在眼前,但尔淳执著着这个答案,执著着这份情,然夜行御药房,得到的只是白杨探访玉盈的回禀……;中秋一家团圆,一片祥和之气。冷宫的风似乎总是特别的凉,一个人,倚靠在回廊,望着黑夜,却看不到尽头,等不到母亲的到来,亦等不到母亲的书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