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灵幻岛吧 关注:62贴子:2,589

【西三所】----小医女住处及训练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管教医师要常来此教导..小医女若有什么需求告诉管教医师.然后转告给太医令,由太医令决定是否答应小医女的要求.


1楼2008-02-08 12:51回复
    小医女们好哦!~~~~~~~~~~~~```记得常来仙灵幻岛..多做宣传,多看看帖子,有什么事情都可以跟我说.我是固伦凌宪掌权尊公主,大可叫我梦凌..


    2楼2008-02-19 08:55
    回复
      冬天里,因为气候寒冷,为了增强抗寒能力,我们的身体会自动增加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的分泌,来促进和加速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分解,让身体发出更多的热量。所以,冬天里需要适当增加主食以及牛肉、鸡肉及鱼、虾等肉类食物。但许多人只重视补充肉类食物,却忘了多吃高纤维食物,殊不知冬季多吃高纤维食物的益处很多。

      冬季寒冷,大家在饮食中不知不觉地增加了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摄入量,要想保持健康又不影响口福,我们必须从健康膳食抓起,适当吃高脂食物,多吃果蔬和粗粮等高纤维食物,因为没有被消化的纤维在胃肠道中还可以吸附食物残渣中的毒素,使这些毒素随粪便排出体外。还有,膳食纤维可以减少脂肪的摄入,防止人体过于肥胖。


      IP属地:江苏3楼2008-02-19 19:30
      回复
        营养学家建议,每天应该至少摄入27克以上的纤维素,才能起到预防和保健的作用。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调整三餐食物,保证摄入足够的纤维素。那么究竟什么食物是富含纤维的呢?很多带皮的谷物、豆类、蔬菜、水果和坚果都含有或多或少的纤维,但我们却通常都将这些皮去掉,导致我们日常食用的膳食纤维不足。其实我们可以通过食用膳食纤维,调节饮食习惯,调整饮食结构,让人们在自然、不伤害身体的情况下防止体内胆固醇含量增加。


        IP属地:江苏4楼2008-02-19 19:31
        回复
          据世界微生态学会主席所编著的一本学术性著作——《将衰老制止在肠道中》和中国微生态学会主席的介绍,肠内的双歧杆菌的确有超乎常人想象的本领,只不过不是直接作用在衰老的“生物时钟”上,而是更高层面,给人体带来的是生命的力量,用生命的力量制止必然要发生的人体衰老。

          大量的科学研究证实,我们人体里面居然存在着100万亿个细菌!大家都知道,人体是由细胞组成的,一个人有多少个细胞呢?只有6万亿个。细菌数量远远超过了人体全部细胞的数量,如果这些细菌头尾相接排在一块,它的总长度足足可以绕地球两周半。在100万亿个细菌中,有80%存在于人体的消化道内。在这可以绕地球两周半那么多的细菌当中,人类发现了对人体完全友善的种类——双歧杆菌,这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现。

          生物高科技让人类明白了一个事实,旺盛的生命力并不单纯是由人体的细胞带来的,肠内的双歧杆菌数量与种类对人体旺盛生命力的作用极其重要。因此有人将体内双歧杆菌的数量作为衡量健康重要的“晴雨表”之一:如果把双歧杆菌比作生命力的开关,你打开它,让双歧杆菌不断繁殖,增加到90%,你将会留住生命力,制止衰老;你关掉它,双歧杆菌降到10%,你将不停地衰老下去,一发不可收拾。

          近30年的研究证明,双歧杆菌原本是人类健康肠道内的优势菌群。可惜,人体在自然的成长过程中,由于环境、疾病、衰老等原因,体内双歧杆菌在数量上和总菌占有率上均逐渐下降。科研人员通过对人一生的研究发现:人出生几小时就会发现双歧杆菌,经过母乳喂养2~3天的新生儿,肠道中双歧杆菌就占优势,5天以后双歧杆菌就占细菌总数的90%——95%。原来,婴幼儿旺盛的生命力得益于双歧杆菌的重要贡献。遗憾的是,双歧杆菌随年龄增长,很快自然减少。大多数人到10岁时,双歧杆菌就锐减,只剩下不到10%,至临终前几乎完全消失,接近0。所以,测定肠道内双歧杆菌的数量成为判断肠道年龄的一个重要指标。

          如果有一个办法,让人体肠道内的双歧杆菌含量从自然形成的10%增长到90%,这些幸运的人就可能在百岁的时候,拥有青壮年的劳动能力和生命力,至少拥有健康的生活质量。让我们一起关注生物高科技给人类带来的惊喜,虽然我们不能够违背生物的自然规律去追求长生不老,至少我们可以尝试“将衰老制止在肠道中”。让我们共同期待吧,期待人类的智慧总有一天会给人类自己创造出健康又有生命力的一生,享受人人拥有完美生活质量、充满生命活力的一生。


          IP属地:江苏5楼2008-02-19 19:31
          回复
            生物科技是指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应用包括微生物、动物细胞、植物细胞或其组成部分,如细胞器和酶,在最适宜的条件下,生产有价值产物的生物技术。一般,生物科技有细菌、酵母、真菌、藻类、植物细胞、培养的哺乳动物细胞等参与工业生产过程。因此,只有微生物学、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工程学等诸学科、多技术的结合才能使生物科技的应用获得成功。生物科技是高科技的标志之一,作为21世纪的主导科技,已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


            IP属地:江苏6楼2008-02-19 19:32
            回复
              生命在于运动”,这是一句耳熟能详的至理名言。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既是宝贵的,也是脆弱的,人生苦短犹如白驹过隙,珍惜生命自然离不开运动。经常运动可以保持体力不衰,适当用脑可以保持脑力不衰。“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运动(体力的和脑力的)是延缓衰老、防病抗病、延年益寿的重要手段。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能够带来旺盛的生命力。但很多人都会误以为,身强力壮或鹤发童颜都是依靠骨骼肌运动的结果,因为一般人一想到运动,脑海中就浮现出穿着运动服、运动鞋,找个大操场或健身中心卖力地活动一番,其实这是不够科学的。

              查阅各国百岁老人长寿的记载,的确他们都是爱活动、经常运动和喜欢劳动的人。世界各国的长寿之乡或长寿村多出现在农村,或山区,这不仅是由于那里阳光充足,空气新鲜,更重要的是因生活环境的艰辛促使居民出门爬山,以步代车,负重耕耘,耕、耩、锄、刨,全要花费体力。殊不知,这些活动不仅仅只作用于骨骼肌,更重要在于促进了身体新陈代谢的旺盛,使得各器官、各系统活动机能得到协调。因此,运动不是单指人体部位可以看得见的骨骼肌,还包括我们看不到的心肌(心脏)和平滑肌(肠道、血液等)。

              就我们的肠道来说,肠道是人体内最大的生物环境,它的正常或失调,对人体的健康和寿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所以我们的肠道必须动起来,才能得到旺盛而持久的生命力。

              遗憾的是,现代人很少有人愿意或很难抽出时间运动,即使每天做一些运动,也只是我们看得见的骨骼肌在运动,难怪十个就有八个人会回答:“我连睡觉都没时间,哪来的时间运动?”

              尽管如此,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经济收入不断提升,自我保健意识逐渐被唤醒,大家对运动的认识日趋重视,也日趋科学,尤其在21世纪生物高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科学家们发现,生产过程可以运用于生命过程中。或许有一天我们会发现,在人体不需要做激烈运动的时候,我们的肠子也可以动起来。

              “肠子真的能动起来吗?”我们殷切期盼在生物高科技领域,科学家们有一天能带给我们这个好消息,让我们的肠子动起来,那么,我们生命的持久旺盛将不再是痴人说梦,生活将更加精彩。


              IP属地:江苏7楼2008-02-19 19:32
              回复
                芦荟自古就被称为"急救之树"、"火伤之树"。它的药用历史可以追溯到一两千年前。中国古代药物学专著中就记载用芦荟来治疗烧伤、烫伤、冻伤、皮炎及湿疹等外科疾病。 

                  芦荟是原产于非洲的植物,共有300多种。但目前具有药用价值的只有3种,都产于非洲和美洲,其叶片具有药用价值和美容作用。近代研究证明,芦荟叶片含有蒽醌、多糖、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等多种成份,目前主要活性成份是蒽醌和多糖类物质。

                  由于芦荟良好的药用价值和美容作用,近年来已风靡世界各地。芦荟的主要作用有:

                  1. 美容作用:多糖类物质和氨基酸能形成天然的保温因子。补充皮肤中丢失的水分,恢复胶原蛋白的功能,使肌肤湿润、柔美,具有弹性;使皮肤细腻,从而有效地保护皮肤组织不受有害物质的伤害;清除自由基,延缓肌肤衰老;促进细胞新陈代谢,改善皮肤粗糙,减少皱纹,预防和减轻雀斑、妊娠斑和老年斑。

                  2. 抗菌、消炎作用:聚糖醛酸脂能有效抑制皮肤真菌和癣菌,促进皮肤组织再生,加速伤口愈合,治疗青春痘、冻伤、烫伤、烧伤、脚气、脚癣等症。

                  3. 润肠通便:芦荟大黄素能刺激肠粘膜,加速大肠的蠕动,改善便秘和痔疮,清除体内浊物和毒素,促进新陈代谢,预防由于代谢失常、毒素聚集体内而产生青春痘。


                IP属地:江苏9楼2008-02-19 19:38
                回复
                  糖尿病(diabetes)
                  糖尿病名字由来

                    糖尿病是一个古老的疾病。公元前400年,我国最早的医书《黄帝内经素问》及《灵枢》中就记载过“消渴证”“消渴症”这一病名。汉代名医张仲景《金匮》的消渴篇对“三多”症状已有记载。唐朝初年,我国著名医家甄立言首先指出,消渴证患者的小便是甜的,在夏秋两季,糖尿病患者的小便有时招苍蝇。
                    世界上最早确认和治疗糖尿病的医生是中国唐代名医王焘。王焘根据其父患口渴难忍,饮量大增,身上多疖疮,小便水果味,并根据甄立言《古今条验》一书中指出的:消渴病者小便似麸片甜。于是他亲口尝其父小便,果然是甜的。故针对消渴病制定了治疗方案,辅以调整饮食,使其父病情得到控制。他把这些经验写进了《外台秘要》一书。
                    《外台秘要》比10世纪阿拉伯医生阿维森纳的《医典》中关于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早200多年。公元600年以后英国医生托马斯·威廉才提到病人的小便“其味如糖似蜜”。据考证,糖尿病在古代为帝王贵族之病,多发生在肥胖、多食富有者之中。


                  IP属地:江苏10楼2008-02-19 19:38
                  回复
                    1.对血液系统的影响 (1)抗凝血作用 300%木耳煎剂1ml/100g灌胃,连续20d,实验结果表明,木耳能延长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12.06s,提高血浆抗凝血酶Ⅲ活性,具有明显的抗凝血作用。黑木耳多糖50mg/kg给小鼠静注、腹腔注 
                      射、灌胃,均有明显的抗凝血作用;在体外实验中,黑木耳多糖亦 
                      有很强的抗凝血活性。 
                      (2)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黑木耳的磷酸缓冲盐水提取物在试管内明显抑制ADP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并阻断低于16μmol/L的ADP激活血小板释放5-羟色胺,黑木耳抗血小板作用的有效成分是水溶性的。人口服70g黑木耳后3h内即开始出现血小板功能降低,并持续24h。木耳菌丝体酸提取物体内(大鼠静注10g/kg或灌胃10g/kg连续15d),体外(25mg/ml,50mg/ml及100mg(菌丝体)/ml)能明显抑制ADP诱导大鼠血小板聚集。醇提取物5g/kg,7g/kg灌胃,共15d,能明显缩短红细胞电泳时间。黑木耳酸性杂多糖小鼠腹腔注射试验结果表明,该多糖具有促进白细胞增加,抗凝血和降低血小板的作用,其活性随着多糖分子量和糖醛酸含量降低而增大,即生物活性依赖于多糖在水中的溶解度。 
                      (3)抗血栓形成 兔口服木耳多糖18.5mg/kg,可明显延长特异性血栓及纤维蛋白血栓的形成时间,缩短血栓长度,减轻血栓湿重和干重,减少血小板数,降低血小板粘附率和血液粘度,并可明显缩短豚鼠优球蛋白溶解时间,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升高纤溶酶活性,结果表明,木耳多糖有明显的抗血栓作用。 
                      (4)升白细胞作用 小鼠腹腔注射黑木耳多糖2mg/只,连续7d,有较好地对抗环磷酰胺引起的白细胞下降的作用。 
                      2.对免疫功能的促进作用 黑木耳多糖能增加小鼠脾指数、半数溶血值(HC50)和玫瑰花结形成率,促进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和淋巴细胞转化等。木耳菌丝体250mg/kg,连续7d小鼠腹腔注射能明显提高外周血T淋巴细胞百分率;400mg/kg、 
                      800mg/kg皮下注射,共7d,使环磷酰胺引起的半数溶血值HC50减少恢复正常。 
                      3.对核酸和蛋白生物合成的影响 黑木耳多糖100μg对人淋巴细胞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合成有显著促进作用。黑木耳多糖给小鼠腹腔注射100mg/kg连续4d,对3H亮氨酸掺入小鼠血清蛋白有较弱的促进作用。 
                      4.降血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木耳煎剂30g/kg,连续灌服20d,木耳多糖28mg/kg,连服8d,均可明显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清三酰甘油(甘油三酯)和血清总胆固醇(TC)含量,提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总胆固醇比值,且有降胆固醇作用。木耳多糖180mg/kg灌服可防止高胆固醇引起的小鼠高胆固醇血症的形成。每日在喂胆固醇同时,加喂黑木耳2.5g/只,共90d,有降低兔血浆胆固醇、过氧化脂质(LPO)、血栓素A2(TXA2)的含量,提高前列环素/血栓素A2(PGI2/TXA2)比值,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5.延缓衰老作用 每日给家兔黑木耳2.5g/只,共90d,可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家兔氧自由基,肝、心、脑组织脂褐质,血浆过氧化脂质,血浆胆固醇含量及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作用。提示黑木耳可能通过降血浆胆固醇,减少脂质过氧化产物脂褐质的形成,以维护细胞的正常代谢,显示有延缓衰老作用。运用化学发光分析法,研究了2.5%黑木耳水提取物50μl,800μl,1000μl对H2O2或由酶体系及非酶体系产生的超氧化物自由基(O-2)有清除作用,清除能力与用量之间呈量效关系,提示黑木耳水提取物中含有抗氧化作用的成分。黑木耳多糖100mg/kg,腹腔注射,连续7d,可使小鼠在水中平均游泳时间延长50.40%,有增强小鼠抗疲劳的能力;还能明显降低小鼠心肌组织脂褐质含量;能明显增加小鼠脑和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比活力;对小鼠离体脑中单胺氧化酶B(MAO-B)活性有明显抑制作用,抑制强度随浓度增加而加强,并能增加果蝇飞翔能力。黑木耳多糖能明显延长果蝇平均寿命,为对照组的1.26倍,口服黑木耳多糖40d后,果蝇脂褐质含量有所降低。 
                      6.抗辐射及抗炎作用 小鼠腹腔注射木耳多糖100mg/kg,连续7d对60Coγ射线照射有拮抗作用,使小鼠存活率提高1.56倍,腹腔注射60mg/只,对大鼠由鸡蛋清引起的足跖肿胀有一定的抗炎症作用。 
                      7.抗溃疡作用 黑木耳多糖以每日70mg/kg灌胃,连续2d,能明显抑制大鼠应激型溃疡的形成;以每日165mg/kg灌胃,连续12d,能促进醋酸型胃溃疡的愈合,对胃酸分泌和胃蛋白酶活性无明显影响。 
                      8.降血糖作用 木耳多糖33mg/kg或100mg/kg灌胃,能明显降低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血糖水平,口服多糖后4~7h降血糖作用最显著;还能减少糖尿病小鼠饮水量。 
                      9.抗生育作用 黑木耳多糖8.25mg/kg给小鼠腹腔注射,抗着床和抗早孕效果最明显,终止中期妊娠作用略差些,但对孕卵运输则无效。 
                      10.抗癌、抗突变作用 木耳热水提取物对瑞士小鼠肉瘤S180抑制率为42.5%~70%,对艾氏腹水癌抑制率为80%。黑木耳多糖200mg/(kg·d),连续10d有对抗环磷 
                      酰胺所致小鼠骨髓微核率增加的作用。 
                      11.抗菌作用 木耳中分离的黑刺菌素有抗真菌作用。 
                      12.毒性 黑木耳多糖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为789.60±92.19mg/kg。


                    IP属地:江苏15楼2008-02-21 13:37
                    回复
                      针灸的是否有疼痛的感觉取决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医生,另一个是病人。 

                      一般来说,针灸刺入人体后会产生酸、麻、胀、重、疼等感觉,这些都是针刺得气的反应,是好的表现,是检验本次针刺是否“合格”的一个指标,如果针入人体后没有任何感觉,那说明这次针刺是“不太合格”的,这个医生的针刺手法是值得怀疑的。 

                      一个好的医生,他的针刺入病人体内后,会使病人的局部产生或酸、或麻、或胀、或重、或疼的感觉,这种感觉不是存在于病人表皮的,这种感觉来源于针尖所到的部位,一个好的针灸医生,会使针尖所到之处的一大片区域产生这几种感觉,产生感觉的部位可以达到直径5厘米,甚至更大。这种感觉是非常舒服的感觉,是一种挑动沉疴的感觉,是一种按摩弹拨劳损的肩背的感觉。 

                      一个手法差的医生,带给病人的是进针时的疼痛,行针时的疼痛,这种疼痛是非常不舒服的疼痛,这个疼痛的部位是在皮肤的表层,是一种牵拉皮肤的刺痛,跟上面所说的感觉非常舒服的“疼”发生的部位不一样,上面所说的疼发生在深层,也就是针尖所到的部位,也就是有病痛的部位。 

                      当然,一个身心放松的病人,也会配合医生的进针,减少针刺发生疼痛的概率。一个非常紧张的病人,他的那种不好的疼痛感是会经常发生的。 

                      所以说,针灸的疼,不是绝对的,好的疼可以解除病人的痛苦。不好的疼,是因为病人的紧张和医生的技术太差造成的。 

                      如果你在做针灸时,能够做到全身心的放松,并且找一个好的针灸医生来扎针,那么,你基本上不会被疼痛困扰。


                      IP属地:江苏17楼2008-02-23 14:29
                      回复
                        感冒,总体上分为普通感冒和流行感冒,在这里先讨论普通感冒。普通感冒,祖国医学称"伤风",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一种呼吸道常见病,其中30%-50%是由某种血清型的鼻病毒引起。普通感冒虽多发于初冬,但任何季节,如春天、夏天也可发生,不同季节的感冒的致病病毒并非完全一样。感冒病例分布是散发性的,不引起流行,常易合并细菌感染。普通感冒起病较急,早期症状有咽部干痒或灼热感、喷嚏、鼻塞、流涕,开始为清水样鼻涕,2~3天后变稠;可伴有咽痛;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头痛。一般经5~7天痊愈。

                        感冒也是一种急性传染性鼻炎,俗称“伤风”。是由呼吸道病毒引起的,其中以冠状病毒和鼻病毒为主要致病病毒。病毒从呼吸道分泌物中排出并传播,当机体抵抗力下降,如受凉、营养不良、过度疲劳、烟洒过度、全身性疾病及鼻部本身的慢性疾病影响呼吸道畅通等,容易诱发感染。感冒发作后继发细菌感染。感冒起病时鼻内有干燥感及痒感、打喷嚏、全身不适或有低热,以后渐有鼻塞、嗅觉减退、流大量清水鼻涕、鼻粘膜充血、水肿、有大量清水样或脓性分泌物等。若无并发症,病程约为7~10天。

                        应为病毒生存在人体细胞内,世界上没有药物可以直接杀死感冒病毒,有效方法就是依靠人体免疫系统。所以感冒应以支持疗法为主,特别注意休息、大量饮水、饮食清淡。这可给免疫系统充分的体力支持。

                        感冒可能会引发细菌感染,但是千万不可随便使用药物治疗。在人体免疫系统杀死病毒后,绝大部分感染会自动痊愈。盲目药物治疗会增强细菌抗药性,从而损害人体免疫系统。

                        “感冒”一词源出官场

                        翻遍中医经典,均无“感冒”一词。说来别致,该病名的直接源头不在医家,却在官场。南宋年间,馆阁(中央级学术机构)设有轮流值班制度,每晚安排一名阁员值宿。当时值班阁员开溜成风,开溜的名堂,代代阁员约定俗成,在值班登记簿上均写为“肠肚不安”。

                        一位名叫陈鹄的太学生,硬被拉去馆阁值宿。他开溜时,偏不循例照写“肠肚不安”,却标新立异大书“感风”二字。

                        陈鹄之所以发明出“感风”这个新奇用语,自有客观原因。在很长时期内,中医对病因的表述都不规范明晰。南宋医学理论家陈无择首次把引致百病的病因区分为外因、内因、不内外因三大类;就外因而论,又区分为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等六种反常气候变化。陈鹄对他的同时代人陈无择尚未获得张扬的新学说显然已有了解,故而在开溜时能够卖弄小聪明,随手借来六淫之首“风”,并前缀以“感”——感者,受也。

                        陈鹄所创先例,为其后数世官场不时因袭,迨至清代,却发生突破性形变。

                        却说清代官员办毕公事请假休息,例称请“感冒假”。“冒”——透出也。“感冒假”作为一个意义总体,可作如是阐释:本官在为该公务操劳之际,已感外淫,隐病而坚持至今,症状终于爆发出面!故而不得不请假将养。


                        IP属地:江苏19楼2008-03-02 17:00
                        回复
                          感冒(common cold)又称伤风、冒风,是风邪侵袭人体所致的常见外感疾病。临床表现以鼻塞、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为其特征。全年均可发病,尤以春季多见。由于感邪之不同、体质强弱不一,证候可表现为风寒、风热两大类,并有夹湿、夹暑的兼证,以及体虚感冒的差别。如果病情较重,在一个时期内广泛流行,称为“时行感冒”。
                          西医学的上呼吸道感染属中医的感冒范畴。西医学认为当人体受凉、淋雨、过度疲劳等诱发因素,使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时,则原已存在于呼吸道的或从外界侵入的病毒、细菌可迅速繁殖,引起本病,以鼻咽部炎症为主要表现。引起普通感冒的主要为鼻病毒。



                          发病机理
                          感冒的发生主要由于体虚,抗病能力减弱,当气候剧变时,人体卫外功能不能适应,邪气乘虚由皮毛、口鼻而人,引起一系列肺卫症状。偏寒者,则致寒邪束表,肺气不宣,阳气:郁阻,毛窍闭塞;偏热者,则热邪灼肺,腠理疏泄,肺失清肃。感冒虽以风邪多见,但随季节不同,多夹时气或非时之气,如夹湿、夹暑等。

                          【辨证】主症恶寒发热,头痛,鼻塞流涕,脉浮。
                          兼见恶寒重,发热轻或不发热,无汗,鼻痒喷嚏,鼻塞声重,咯痰液清稀,肢体酸楚,苔薄白,脉浮紧,为风寒感冒;微恶风寒,发热重,有汗,鼻塞浊涕,咯痰稠或黄,咽喉肿痛,口渴,苔薄黄,脉浮数,为风热感冒;夹湿则头痛如裹,胸闷纳呆;夹暑则汗出不解,心烦口渴。


                          IP属地:江苏20楼2008-03-02 17:00
                          回复
                            黄瓜的食疗作用: 1.抗肿瘤黄瓜中含有的葫芦素C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达到抗肿瘤目的。此外,该物质还可治疗慢性肝炎和迁延性肝炎,对原发性肝癌患者有延长生存期作用。

                              2.抗衰老黄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可起到延年益寿,抗衰老的作用;黄瓜中的黄瓜酶,有很强的生物活性,能有效地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用黄瓜捣汁涂擦皮肤,有润肤,舒展皱纹功效。

                              3.防酒精中毒黄瓜中所含的丙氨酸、精氨酸和谷胺酰胺对肝脏病人,特别是对酒精性肝硬化患者有一定辅助治疗作用,可防治酒精中毒。

                              4.降血糖黄瓜中所含的葡萄糖甙、果糖等不参与通常的糖代谢,故糖尿病人以黄瓜代淀粉类食物充饥,血糖非但不会升高,甚至会降低。

                              5.减肥强体黄瓜中所含的丙醇二酸,可抑制糖类物质转变为脂肪。此外,黄瓜中的纤维素对促进人体肠道内腐败物质的排除和降低胆固醇有一定作用,能强身健体。

                              6.健脑安神黄瓜含有维生素B1,对改善大脑和神经系统功能有利,能安神定志,辅助治疗失眠症。


                            IP属地:江苏25楼2008-03-15 17:23
                            回复
                              1.糖醋黄瓜片黄瓜500克,精盐、白糖、白醋各适量。先将黄瓜去籽洗净,切成薄片,精盐腌渍30分钟;用冷开水洗去黄瓜的部分咸味,水控干后,加精盐、糖、醋腌1小时即成。此菜肴酸甜可口,具有清热开胃,生津止渴的功效,适用于烦渴,口腻,脘痞等病症,暑天食之尤佳。

                                2.紫菜黄瓜汤黄瓜150克,紫菜15克,海米适量。先将黄瓜洗净切成菱形片状,紫菜、海米亦洗净;锅内加入清汤,烧沸后,投入黄瓜、海米、精盐、酱油,煮沸后撇浮沫,下入紫菜,淋上香油,撒入味精,调匀即成。此汤具有清热益肾之功,适用于妇女更年期肾虚烦热之患者食之。

                                3.山楂汁拌黄瓜嫩黄瓜5条,山植30克,白糖50克。先将黄瓜去皮心及两头,洗净切成条状;山楂洗净,入锅中加水200毫升,煮约15分钟,取汁液100毫升;黄瓜条入锅中加水煮熟,捞出;山楂汁中放入白糖,在文火上慢熬,待糖融化,投入已控干水的黄瓜条拌匀即成。此菜肴具有清热降脂,减肥消积的作用,肥胖症、高血压、咽喉肿痛者食之有效。

                                4.黄瓜蒲公英粥黄瓜、大米各50克,新鲜蒲公英30克。先将黄瓜洗净切片,蒲公英洗净切碎;大米淘洗先入锅中,加水1000毫升,如常法煮粥,待粥熟时,加入黄瓜、蒲公英,再煮片刻,即可食之。本粥具有清热解暑,利尿消肿之功效。适用于热毒炽盛,咽喉肿痛,风热眼疾,小便短赤等病症。

                                【注意事项】黄瓜性凉,胃寒患者食之易致腹痛泄泻。


                              IP属地:江苏26楼2008-03-15 17:2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