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青苑吧 关注:52贴子:1,045

对于百家争鸣应该博取众家之长.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们先来看一看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局面.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春秋战国时期,是由封建领主制向封建地主制过渡的时期,新旧阶级之间,各阶级、阶层之间的斗争复杂而又激烈。



代表各阶级、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企图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或提出主张。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于是出现了一个思想领域里“百家争鸣”的局面。




1楼2008-02-09 14:06回复
    所谓“诸子百家”,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其次有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等。后人把小说家以外的九家,又称为“九流”。俗称“十家九流”就是从这里来的


    2楼2008-02-09 14:07
    回复
      第一家:儒家


       创始人---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理论核心---“仁”,而体现仁的制度或行为的准则是“礼”。

       儒家学派在孔子以后发生分裂,至战国中期 孟子 成为代表人物。孟子名轲字子舆,是孔子的嫡孙子思(名孔伋)的弟子。孟子的主张是复古倒退的,当时许多国王都认为不合时宜。但如:性本善\民贵君轻\宽刑薄税等思想,符合新兴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又被人称为"亚圣".

       荀子,名况,战国人.认为自然有自己的规律,具有唯物思想;主张"制天命而用之."虽属儒家,但思想很多更偏向于法家.时人尊他为荀卿。


      3楼2008-02-09 14:16
      回复
        第二家:道家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楚国人,约与孔子同时,出身于没落贵族。反映他思想的书为《老子》,又名《道德经》,大约是战国人编纂的。



        道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庄周。庄周是宋人,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曾做过宋国漆园吏的小官。后来厌恶官职,“终身不仕”。《庄子》一书,是由他和门人编成的。


        4楼2008-02-09 14:18
        回复
          第三家:墨家


          墨家学派创始人是墨子。墨子名翟,是战国初期鲁国人。

          墨子的主张和儒家是针锋相对的。反对世卿世禄制度,主张尚贤,任用官吏要重视才能,打破旧的等级观念,使“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

          代表墨翟思想的有《墨子》一书,是他的弟子根据受课笔记编撰而成的。


          5楼2008-02-09 14:19
          回复
            第四家:法家



             韩非子之前,法家分三派。一派以慎到为首,主张在政治与治国方术之中,“势”,即权力与威势最为重要。一派以申不害为首,强调“术”,政治权术。一派以商鞅为首,强调“法”,法律与规章制度。韩非子认为“不可一无,皆帝王之具也”。明君如天,执法公正,这是“法”;君王驾驭人时,神出鬼没,令人无法捉摸,这是“术”;君王拥有威严,令出如山,这是“势”。



            韩非子:


            6楼2008-02-09 14:23
            回复
              第五家:阴阳家



              汉初阴阳家还存在,武帝罢百家后,部分内容融入儒家思想体系、部分内容为原始道教所吸收,作为独立学派的阴阳家便不在了。 


              阴阳家代表人物

              战国时,有公梼生、公孙发、南公等人,但以邹衍最为著名(《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附有邹衍小传)。 

              其思想主要源于孔子创立的儒家和儒家所推崇的"六经"。

              也就是阴阳五行八卦之类的.


              7楼2008-02-09 14:27
              回复
                第六家:纵横家

                纵横家代表人物
                  其祖乃鬼谷子,春秋时人,籍贯不详,以隐于鬼谷而得名。曾授苏、张、孙、庞四大弟子,皆战国时风云人物。其后习鬼谷纵横术者甚多,著名者十余人,如苏秦、张仪、甘茂、司马错、乐毅、范雎、蔡泽、邹忌、毛遂、丽食其、蒯通等,事皆详于《战国策》。



                具体思想
                  首先要对现实有最明确的认识,确定连横的对象,然后知其诸侯为人而定说辞,及游说之法,或抑或扬,或抑扬相合,或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诸法只要对症必事事有其妙。其次在游说过程中,当先观其反应,见机行事,察其对己之关系,是同是非,若同则继续,若非则当补遗误,而后以飞箝之术或以利诱,或以害说,探其实情,此为游说最主要方法之一,而后再以揣摩之术深察其内心,看其同异,而后快速正确以权谋之术决断。


                ______游说


                8楼2008-02-09 14:31
                回复
                  第七家:名家


                  惠施,宋人,是名家的代表人物。含有辩证因素的观察和分析 



                  公孙龙,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


                  9楼2008-02-09 14:34
                  回复
                    第八家:兵家

                    兵家又分为兵权谋家、兵形势家、兵阴阳家和兵技巧家四类。兵家的代表人物有春秋时孙武、司马穰苴,战国时孙膑、吴起、尉缭、公孙鞅、赵奢、白起,汉初张良、韩信等。今有兵家著作《孙子兵法》、 《孙膑兵法》、 《吴子》、 《六韬》、《尉缭子》等。兵家著作中含有丰富的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


                    10楼2008-02-09 14:35
                    回复
                      第九家:农家


                      农家,是先秦在经济生活中注重农业生产的学派。吕思勉先生在其《先秦学术概论》中,把农家分为两派:一是言种树之事;二是关涉政治。



                      农家学派主张推行耕战政策,奖励发展农业生产,研究农业生产问题。农家对农业生产技术经验之总结与其朴素辩证法思想.



                      战国时,农家代表人物有许行。许行,楚国人,无著作留传,生平事迹可见于《孟子》一书。生卒年不可考,约与孟子同时代。当时随行学生几十人,颇有影响,儒家门徒陈相、陈辛兄弟二人弃儒学农,投入许行门下。


                      11楼2008-02-09 14:37
                      回复
                        第十家:杂家


                        中国战国末至汉初的哲学学派。以博采各家之说见长。以“兼儒墨,合名法”为特点,“于百家之道无不贯通”。

                        杂家,列于诸子中,是很鲜明的一派,因为它是战国末至汉初兼采各家之学的综合学派。杂家的产生,大体上反映了战国末学术文化融合的趋势


                        12楼2008-02-09 14:39
                        回复
                          小说家,是先秦与西汉杂记民间古事的学派。 

                          在中国春秋战国时代,小说家指的是一类记录民间街谈巷语的人,而小说家被归类于古中国诸子百家中的其中一家


                          13楼2008-02-09 14:42
                          回复
                            呃...似乎不止10家...


                            14楼2008-02-09 14:43
                            回复
                              总之,我们可以看到,各家是各有特点,各有用武之处.各家代表人物也都是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角色.取其利,则得其利,弃其弊,则避其弊.不同的学说在不同的场合可以发挥不同的功效,达到不同的目的.

                              在战乱纷飞的年代,各诸侯国依照自己的特点,采用符合自己国情的学说,治国、定策、管理、疏导......

                              战火狼烟之中,各家代表人物也是唇枪舌战,气氛一点儿也不亚于沙场上的刀枪短兵之声。“杀呀!!!”俨然又是一片杀声......


                              15楼2008-02-09 14:5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