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帅望吧 关注:7,646贴子:1,172,475

当当当,我又去庙里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还有记得的人没?去年暑假我去了黄山的梓路寺。那个时候我就在贴吧发了个帖子介绍了一下寺庙里面的生活。第一次去庙里,我更多的是带着一种猎奇的感觉,所以写的东西比较像“到此一游”的感想。而第二次去,是去了嘉兴的石佛寺,这次我可以谈一些稍微深入点的东西。
当然,先声明,我木有出家,也木有皈依(皈依就是从此信佛,并且成为居士)。也许是因为我无法把心灵交给一个宗教一套理论吧。皈依像是和佛签订了一个无法毁约的终身合约,这种感觉会让我觉得有些不安。我只是喜欢禅宗的智慧,体验一下宗教的感觉,而不是去找一个人生的终极依靠。
PS:禅宗其实是无神论,佛是导师不是神,万事要靠自己修行,自救……所以其实也是无法当成依靠的。


IP属地:浙江1楼2014-08-08 19:21回复
    先说一下这次最大的收获,大家有需要的也可以借鉴一下,算是调节心理的一个方法吧。
    观想法真的是一个非常实用的法门,其在静坐中的作用我感受得不深,也许是因为功力未到,但是其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我却已经感受到了。观念念止,这可以熄灭绝大部分负面的情绪体验。当负面情绪升起的时候,用觉知力抓住它,判断它,分析它。心里默默地想,我生气了,我不忿了,我委屈了,我悲伤了,然后细细地体会这种感觉给身体和心理带来的变化,甚至深入分析其产生的内因。当开始冷静地运用觉知力分析的时候,我们就已经不再受到负面情绪所左右了。这对于日常生活中大部分小的负面情绪,有当下斩断的作用。


    IP属地:浙江2楼2014-08-08 19:23
    收起回复
      记得,有很帅的和尚
         --来自助手版贴吧客户端【六七八九十】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4-08-08 19:24
      回复
        照片呢?
           --来自助手版贴吧客户端【六七八九十】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4-08-08 19:24
        回复
          在打坐,在行脚的时候静静地观察自己各种念头的起落,以及身体的各种感觉和变化,则能进一步培养自己的觉知力。(因为当自己愤怒的时候,或者有其他负面情绪的时候,观察自己是很难的,需要平时经常训练)
          更深一步的修行是体会在不断波动的心绪背后那个不动的存在,在各种酸麻胀痛的感觉背后找到那个不痛的存在,把自己从自身的这些波动,这些感觉中抽离出来,将自己的身心当做观察的对象,而非依靠的实在,这个时候,悲伤的不是你,妄想的不是你,痛的不是你,快乐的不是你,平静的不是你,舒服的也不是你,以至于生的不是你,死的还不是你。这也许就是所谓的世间道中得解脱。
          当然,这样的境界实在是太高了,我们自身,只要能稍微少一点负面情绪,少为各种烦恼所左右,就已经很好了。


          IP属地:浙江5楼2014-08-08 19:24
          收起回复
            我终于知道,禅修不是追求绝对的平静,因为这种对于心绪古井水的追求,本身就是一种执着,是不值得提倡的。禅修到最后,想要达到的境界是观种种色,照见五蕴皆空。真正在生活中行动坐卧都是参禅的大禅师,并不是不喜不怒,冷漠疏离的人,而是一个非常正常的人,只不过他的心知道,这些反应都只是无常的显现,只是观察的对象而已。他们不会被外物,不会被自己的情绪卷入,不会对任何的一个事物过分执着。


            IP属地:浙江6楼2014-08-08 19:26
            回复
              我终于知道,每天早晚课念经,并不是想要大家通过熟读成诵而更方便了解经典的含义,而只是一种实践的修行。念经的正确法门就是,有口无心。好像完全不经过思考,甚至眼睛都没有来得及看经书,而嘴中却已经念出了句句佛经,这就是有口无心。句句佛经仿佛不是从自己口中念出的一样,那种自然流淌的感觉,就非常接近“空”的境界。十分专注,却又完全不思考,不着于物,不动于心,念经是要通过这样的实践,来体会佛经中性空的概念。我由于对于经书不熟悉,也一直很难完全专注,所以很少能进入这样的状态。只有到了最后两次早晚课,才稍微念出一点感觉。但是当我意识到自己是进入状态的时候,就已经出了那个自在的状态。这种体验也是很神奇的,当我发现自己放空的时候,已经不放空了。心念转动之时,自矜之心出现的那一刻,就已经有了杂念,再也不复那种状态了。这也让我理解了,对于境界的执着和自矜,本就是尚未到达很高境界的表现,真到了,甚至不会意识到,更不会去执着去夸耀。


              IP属地:浙江7楼2014-08-08 19:26
              收起回复
                我记得!
                 大家好,↓↓↓那里是脖子长的长颈猪
                   【吾道不孤3】
                 刷牙太辛苦,请大家不要投喂巧克力
                   --来自助手版贴吧客户端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4-08-08 19:39
                回复
                  在介绍几个法师……
                  首先是如用师,他很瘦,不开口说话的时候有种高古的感觉。但一开口,气质就被呆萌代替了,或者说,他让人觉得有种永葆赤子的感觉……他是一个非常腼腆的人,但是却也有一种很刚毅的坚持。他被一大堆人围着问问题的时候会紧张,甚至有时候需要通过深呼吸来缓解,他会不断尴尬地笑,会摸自己的头……从他的性格来说,他其实是不习惯和很多人交流的。但是他总是希望能和大家再多分享一会,把自己的心路历程说出来,把自己的感想说出来,把自己曾经的困惑和弯路也说出来。那种坚持,会让我想起菩提心,他不是在传教(真不是……他没有一点想撺掇我们皈依的意思),而是想把他认为最宝贵的东西送给别人。
                  虽然如用师老说自己其实是个很笨的人,但是他真的对佛理研究很深入,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真如自性本就清净不动,那无明妄动,因果轮回又是从何而来?这个算是本体论上的问题,也问过一些人,始终很难得到非常满意的解答。但是如用师引《圆觉经》一段话,给了我唯一能接受的回答。就是众生在无始的轮回中想观察寂灭是不可能的,云驶月运,舟行岸移,以动观不动,终究无法达成。其实也就是康德说的纯粹理性批判,这个世界的实相在人类理智范围之外,是不可认知的。虽然这样的解释有点不可知论的感觉,但的确是我听到过的最好的答案。有经典依据,能和西哲相对接,在逻辑上也说得通。最难得的是,我说出这个问题以后,如用师几乎没有思考就直接做了回答。我觉得这如果没有对于经典的长期浸淫,没有一贯以来的思考习惯,是不可能做出如此迅速的反应的。记得在梓路寺我也问过如用师一些形而上的问题,他也是瞬间就给出满意的回答,让我很是佩服了一阵。
                  PS:如用师跳禅舞是一绝。但是他真心超级腼腆……我们传灯法会有一个项目,就是大家拉手许愿以后,拥抱身边的每一个人……然后……一堆女生排队去拥抱如用师……我抱上去的时候,感觉他僵硬得和木头一样……完全尴尬死了……后来我觉得我们这样做是不是太为难他了……请用最纯洁的心理解这个拥抱……


                  IP属地:浙江9楼2014-08-08 19:40
                  回复
                    成峰法师是这次禅修第一次接触。刚看到他的时候,很多女生都觉得他长得很帅,我并没有觉察,但是仔细观察过以后,发现他真的很帅。首先是他非常高,头又很小,基本接近九头身。其次他皮肤非常好,仿佛有光,没有丝毫岁月痕迹(他本人已经四十多了,忽略气质因素,看起来像二十多的)。最后五官也长得不错,加上声音好听,简直完美。当然,他并不是那种五官好到让人一见就难以忘记的人,否则我起先也不会迟钝到没发现他是个帅哥。但是他的气质是真心好,恂恂儒雅,圆和隽秀,而说话的时候永远带着笑。成峰法师是一个很神奇的人,可以把矛盾用一种圆融的方式化解开。比如禅修中的问答,很多本来就是直接点破人心中的贪嗔痴的,更何况临济宗以“棒喝”闻名。所以很多回答本来就是需要打击提问者的。成峰法师是一个思维很犀利的人,所以他不会像如用师那样柔和。但是,他又好像系统学习过心理学(在讲法的过程中,他不断提到西方各种心理学的理论以及神经科学的理论,让人觉得他有这方面知识背景),所以他的回应,总是非常照顾提问者情绪的,不会让人难堪,尽量保护提问者。和他说话,总能感觉到他深深的同理心,带着笑意,用那种令人放松的温润的声音,慢慢说来,让人身心熨帖。我第一次在如此年轻的人身上体会到一种类似慈悲的感觉。


                    IP属地:浙江10楼2014-08-08 19:41
                    回复
                      耀烨师长得胖胖的,皮肤不白,气质上也没有什么得道高僧的感觉,如果从色相(佛教专业词汇)上来看,唯一的优点就是唱歌好听了。可是我还是觉得他是一个特别可爱的人。他很幽默,再加上外形或者气质的原因,一点都不会让人产生距离感。在传灯法会中,某师兄轮到表演节目,向他求助,说:“师父,帮帮我吧。”耀烨师说:“师父被妖怪抓走了。”全场大笑。耀烨师的风趣会时不时地冒出来,也会经常自嘲,看到他就觉得愉悦。而且他辩才无碍,灵活机动,各种机锋,说各种故事,让人能在各种话头中体会禅宗的智慧。他在幽默的同时,还给人一种温厚的感觉,这是非常不容易的,因为有时候打趣就会带有一点点刻薄的感觉,哪怕是自我解嘲,也会略带酸味,很难和温厚的感觉共存,可是耀烨师就做到了。有些营员提出的问题很尖锐,我坐在下面都感觉有些尴尬,心里暗说一句“我擦,你是来砸场子的吧?”而耀烨师总是揽过去自己回答,他不逃避,不尴尬,不强辩,更加不会愤恨指责,以非常温和的语气,坚定明确地给出自己的回答。我觉得,真心是不容易的。我想起了开智法师在第一天讲座时说的一句话,“对于真正的禅者来说,是没有敌人的。”道心坚定,自觉觉他,这就是佛法的力量吧。
                      ��似��������


                      IP属地:浙江11楼2014-08-08 19:42
                      回复
                        基本所有的法师,都给我一种特别真诚的感觉。虽然我接触的法师可能在宗教界都算不上得道高僧,但是他们就是我心目中真正的修行者。他们非常自然,不是崖岸自高的模样,不是与世隔绝的沉寂,也没有那种营营于世俗的感觉。虽然他们各有各的秉性,但是那种坚定追求,却是共通的。而他们对佛法的精深理解,则是我敬佩他们的另外一个原因。各位法师不但对于佛经能随口引用,对于儒家、道家经典也读得甚为熟悉,张口就是《道德经》、《庄子》、《论语》里面经典的句子,还善于互相印证。
                        当然,终究佛教的理论不是为了说道理,譬如筏喻,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这才是《金刚经》的智慧。而这里的智慧,从来不是思维的力量,更不是理论的构建、逻辑的探讨。佛法中的一切法都是对待法,最后都是要舍弃的。真正重要的是实践,是修行,是真功力的精进。当然,对于爱好者如我来说,发菩提心,证阿罗汉果,都是想都没想过的事。但是这次至少让我再次明确了,禅宗并不是智慧上的开悟,而是实践上的体认,那么多概念并非逻辑上的真实,而是需要用生命去体验的真实。这和儒家的仁、中庸等一系列概念差不多,一万个人也许有一万种解释方式,但是必须融入自己的生命体验,否则怎么看都是苍白无力,哪怕是个旁观者,都能看出不同。


                        IP属地:浙江13楼2014-08-08 19:45
                        回复
                          每去一次庙里,我都能感受到其实自己是一个物欲非常少的人,也许那种生活真的很适合我。虽然我并不愿意皈依任何一个宗教,也不愿意把心交给一个理论体系,但是对于那种简单的、清静的生活状态,我还是很向往的。世上本就没有必要有那么多东西,激发人的各种欲望,最后却并不能给人带来幸福。真正的自由,只能是超越。


                          IP属地:浙江14楼2014-08-08 19:46
                          收起回复
                            为了满足大家看帅哥的要求……我网上下了两张帅哥法师的照片……



                            IP属地:浙江15楼2014-08-08 19:56
                            收起回复
                              哎呀,我都忘记了。我上次看了你那次经历,也想去来着


                              来自iPhone客户端16楼2014-08-08 20:2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