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pping:中文意思为步进,表示CPU设计或生产制造版本,就好像杀毒软件升级一次病毒库,多“认识”几个病毒一样。一般来说步进由字母和数字组成,例如A0,A2,M0等等,字母或数字越靠后表示产品越新。步进中数字变化代表基本参数改变小,例如B1到B2。步进中字母变化代表基本参数改变相对较大,例如A1到B1。
针脚:目前CPU都采用针脚与主板相连,而不同接口的CPU,针脚数不同。比如现在的AM2,也称为Socket 940,针脚有些有定义,有些没有定义。没有定义的针脚是为了日后CPU提高性能,增加功能之用。
前言
常看报价的人会有这样的感觉,型号差不多的CPU仅仅只是一个参数不同就让价格差了不少。其实这就是被厂商“砍”了的原因,“砍”的动机有多种:负责任地“砍”、故意“砍”等。作为消费者我们有权力知道CPU是如何被“砍”出档次的、“砍”的动机是什么、“砍”掉的又是什么?今天就让硬派学堂告诉你,CPU的档次是怎么“砍”出来的。
“砍”主频,负责任
“砍”还有带着负责心的吗?同学们有所不知。有时候厂家为了产品合格不得不对自己的产品动刀,这种是值得赞扬的,我们称之为负责任地“砍”,降主频就是一例。
为什么“砍”主频
要知道为什么,我们得从主频的单位Hz(赫兹)说起。电脑中必须要有个东西来指挥大家按照一定节奏工作,不然就会导致你干你的,我干我的,乱了分寸,这个东西就是脉冲信号发生器。第一个和第二个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就是我们常说的周期,也就是节奏里面的一拍。在1秒钟之内,它打了几拍就是我们说的频率。而主频就是CPU内核工作时钟频率,如果把CPU工作比喻成一个在跑步的人,那么步伐的快慢就是主频。CPU主频达到2MHz,就说明CPU这个人每秒中能跨2000000步,也就是能计算2000000次,计算能力就比主频为1MHz的CPU强。反过来,就说明2MHz的CPU速度快。从这点大家就可以看出主频的重要性了吧,这就是为什么厂家会降主频的原因。
小贴士:频率在数学表达式中用“f”表示,相应的单位有:Hz、kHz、MHz、GHz。其中1GHz=1000MHz,1MHz=1000kHz,1kHz=1000Hz。
它是怎么“砍”的
大家知道了什么是主频,肯定会问“砍”主频怎么就砍出档次来了呢?其实对于同一系列同一批次的CPU,它们在标上型号之前,大家都是“一奶同胞的N胞胎”,相同参数。比如Intel Core 2 DuoE4300(1.80GHz,以下均简称E4XXX)、E4400(2.00GHz)、E4500(2.20GHz)、E4600(2.40GHz),不看主频,是分辨不出它们之间差距的。这时候厂家就会对产品进行测试。如果这块CPU的主频能稳定达到某个频率,而这个频率正好是目前现有甲型号CPU的水平,那么它的型号就是“甲”。
从这个流程,我们可以看出在其他参数相同情况下,主频成为了区分CPU档次的标准。性能差的CPU,厂家为了让它稳定就慢慢地“砍”主频,“砍”到稳定工作为止。
“砍”缓存,有用心
如果说“砍”CPU主频是厂家负责任的表现,那“砍”二级缓存就别有用心了,因为二级缓存遭殃,跟成本和性能均有关。
缓存兼顾性能、成本
大家知道CPU处理数据能力很强,那么如何保证有源源不断的数据来提供给CPU计算就成了一个问题。工程师们想到了设置一个桌子(二级缓存)放菜来满足CPU的胃口,桌子面积(二级缓存容量)大一点,送菜(二级缓存速度)慢一点,就会让CPU等菜吃,违背了设置桌子的本意。桌子面积小一点,送菜快一点,又导致眼前菜才少CPU想吃其他菜时又要重新送菜的事情发生。不管是送菜还是桌子大小,这都是需要成本。看来工程师们需要在容量、性能、成本三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经过测试证明,当成本一定时,在保证桌子面积基本够用的情况下,送菜速度更为重要。所以容量在基本够用的情况下,要保证缓存的速度要跟得上CPU的速度就可以了。
针脚:目前CPU都采用针脚与主板相连,而不同接口的CPU,针脚数不同。比如现在的AM2,也称为Socket 940,针脚有些有定义,有些没有定义。没有定义的针脚是为了日后CPU提高性能,增加功能之用。
前言
常看报价的人会有这样的感觉,型号差不多的CPU仅仅只是一个参数不同就让价格差了不少。其实这就是被厂商“砍”了的原因,“砍”的动机有多种:负责任地“砍”、故意“砍”等。作为消费者我们有权力知道CPU是如何被“砍”出档次的、“砍”的动机是什么、“砍”掉的又是什么?今天就让硬派学堂告诉你,CPU的档次是怎么“砍”出来的。
“砍”主频,负责任
“砍”还有带着负责心的吗?同学们有所不知。有时候厂家为了产品合格不得不对自己的产品动刀,这种是值得赞扬的,我们称之为负责任地“砍”,降主频就是一例。
为什么“砍”主频
要知道为什么,我们得从主频的单位Hz(赫兹)说起。电脑中必须要有个东西来指挥大家按照一定节奏工作,不然就会导致你干你的,我干我的,乱了分寸,这个东西就是脉冲信号发生器。第一个和第二个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就是我们常说的周期,也就是节奏里面的一拍。在1秒钟之内,它打了几拍就是我们说的频率。而主频就是CPU内核工作时钟频率,如果把CPU工作比喻成一个在跑步的人,那么步伐的快慢就是主频。CPU主频达到2MHz,就说明CPU这个人每秒中能跨2000000步,也就是能计算2000000次,计算能力就比主频为1MHz的CPU强。反过来,就说明2MHz的CPU速度快。从这点大家就可以看出主频的重要性了吧,这就是为什么厂家会降主频的原因。
小贴士:频率在数学表达式中用“f”表示,相应的单位有:Hz、kHz、MHz、GHz。其中1GHz=1000MHz,1MHz=1000kHz,1kHz=1000Hz。
它是怎么“砍”的
大家知道了什么是主频,肯定会问“砍”主频怎么就砍出档次来了呢?其实对于同一系列同一批次的CPU,它们在标上型号之前,大家都是“一奶同胞的N胞胎”,相同参数。比如Intel Core 2 DuoE4300(1.80GHz,以下均简称E4XXX)、E4400(2.00GHz)、E4500(2.20GHz)、E4600(2.40GHz),不看主频,是分辨不出它们之间差距的。这时候厂家就会对产品进行测试。如果这块CPU的主频能稳定达到某个频率,而这个频率正好是目前现有甲型号CPU的水平,那么它的型号就是“甲”。
从这个流程,我们可以看出在其他参数相同情况下,主频成为了区分CPU档次的标准。性能差的CPU,厂家为了让它稳定就慢慢地“砍”主频,“砍”到稳定工作为止。
“砍”缓存,有用心
如果说“砍”CPU主频是厂家负责任的表现,那“砍”二级缓存就别有用心了,因为二级缓存遭殃,跟成本和性能均有关。
缓存兼顾性能、成本
大家知道CPU处理数据能力很强,那么如何保证有源源不断的数据来提供给CPU计算就成了一个问题。工程师们想到了设置一个桌子(二级缓存)放菜来满足CPU的胃口,桌子面积(二级缓存容量)大一点,送菜(二级缓存速度)慢一点,就会让CPU等菜吃,违背了设置桌子的本意。桌子面积小一点,送菜快一点,又导致眼前菜才少CPU想吃其他菜时又要重新送菜的事情发生。不管是送菜还是桌子大小,这都是需要成本。看来工程师们需要在容量、性能、成本三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经过测试证明,当成本一定时,在保证桌子面积基本够用的情况下,送菜速度更为重要。所以容量在基本够用的情况下,要保证缓存的速度要跟得上CPU的速度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