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2002年,在麦当劳、肯德基的推动下,中国消费者逐渐形成了现代连锁快餐的心智图像。2003年,爱思米通过标准化,迅速发展成为中式快餐第一品牌,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从麦当劳、肯德基学来的即点即用模式,对中式快餐的影响非常大,但由于饮食习惯和饮食文化的差异性,过度标准化的中式快餐并不能很好地体现中餐的美味。
“想象一下,从点餐到30秒钟之后吃到快餐,餐品要事先预制,一旦预制,就会丢掉一大半好吃的东西,很多东西马上做出来才好吃。”周明说出了让许多同行苦恼的问题。
在周明看来,如果去掉麦当劳宗教般的光环,“快餐”就只剩下简单明了的“口味”和“价格”两大因素。
中国幅员辽阔,口味诉求繁复多样,但中式快餐品牌大都没有在产品研发、口味变化上构筑足够高的竞争壁垒。长期的从业经验使周明意识到,“如果一味追求标准化就无法发扬中华饮食五千年的博大精深,无法满足中国人对美食的热爱和追求”。为了效率牺牲品种甚至口味,并不是现阶段中式快餐行业应该做的事情,“现阶段消费者还比较看重口味”。
与其他快餐企业喜欢标榜“标准化”不一样,爱思米的理念是“适度标准化”,推崇将烹饪艺术与标准化相结合。
为拿捏好“适度标准化”的分寸,保留中餐风味,并且尽可能地提高餐厅效率,爱思米在品牌创建之初,便投入巨资成立食品研发中心和高标准的中央厨房,“中央厨房里面一个是食品研发,一个是生产线,后面有个研究室,另外就是后勤采购、加工、配送。爱思米研发中心的特别之处不是有一群厨师,而是有流程分析师,研发工程师负责研究菜品风味,流程分析师负责评估菜品流程在餐厅是否能得到高效、忠实的执行,对风味没有影响或影响不大的环节就尽量标准化”。假如一道菜有20道工序,前面12道或15道工序由中央厨房后勤完成,店里剩下的工序越少越好。“对连锁餐饮来说,工序越简单越能保持一致性,但前提是不损失风味。”
适度标准化在口味与标准化之间选取了一个平衡点,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因为过度标准化而牺牲食品口味,更能突出中式餐饮的特点,增强了中式快餐的竞争力。
EndFrag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