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战是三国时期最重要几场战役之一,也是奠定天下三分的一次重要战役。它的成败深深的影响了当时三大势力的格局。
交战双方
蜀汉(刘备)VS东吴(陆逊)
三国演义里写到先主共有七十二万军队,这绝对是瞎扯,由于东汉末年的战乱和饥荒自然灾害等整个中国人口锐减,如果那时能有七十多万的军队,扫平天下也不是问题。所以双方兵力:
蜀汉 十万(也有的说是二十万)VS 东吴 五万
公元221年,打着为兄报仇的旗号,刚刚建国不久的蜀汉皇帝刘备御驾亲征东吴。所谓哀兵必胜,士气高昂的蜀军连战连捷所向披靡,打得东吴溃不成军。直到蜀军进驻猇亭,孙权任命年轻的陆逊为东吴第四任都督,夷陵之战拉开序幕。
这时蜀军士气高涨,且有兵力上的优势,为何会摆得如此狼狈难堪。
以下是我归纳的几点:(勿喷)
1 蜀军缺乏名将。
2 蜀军后勤保障不足。(或者是说准备不足如:没有建造足够的船只)
3 战线过长,兵力分散。
4 战略决策失误,违背了联吴抗曹的基本国策。
5 刘备盲目自信,骄傲轻敌。
6 陆逊足智多谋,部署周密。
7 旷日持久,师老兵疲。
(希望大家补充)
公元222年(
),陆逊用火攻大破蜀军,持续了将近一年的夷陵之战以蜀汉军的大败结束。之后刘备病故,蜀汉一蹶不振。陆逊也因此战的出色表现而成名。

陆逊 字伯言(183年-245年)
交战双方
蜀汉(刘备)VS东吴(陆逊)
三国演义里写到先主共有七十二万军队,这绝对是瞎扯,由于东汉末年的战乱和饥荒自然灾害等整个中国人口锐减,如果那时能有七十多万的军队,扫平天下也不是问题。所以双方兵力:
蜀汉 十万(也有的说是二十万)VS 东吴 五万
公元221年,打着为兄报仇的旗号,刚刚建国不久的蜀汉皇帝刘备御驾亲征东吴。所谓哀兵必胜,士气高昂的蜀军连战连捷所向披靡,打得东吴溃不成军。直到蜀军进驻猇亭,孙权任命年轻的陆逊为东吴第四任都督,夷陵之战拉开序幕。
这时蜀军士气高涨,且有兵力上的优势,为何会摆得如此狼狈难堪。
以下是我归纳的几点:(勿喷)
1 蜀军缺乏名将。
2 蜀军后勤保障不足。(或者是说准备不足如:没有建造足够的船只)
3 战线过长,兵力分散。
4 战略决策失误,违背了联吴抗曹的基本国策。
5 刘备盲目自信,骄傲轻敌。
6 陆逊足智多谋,部署周密。
7 旷日持久,师老兵疲。
(希望大家补充)
公元222年(


陆逊 字伯言(183年-245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