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艺术天才吧 关注:44贴子:2,029

徐悲鸿作品欣赏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徐悲鸿擅长以马喻人、托物抒怀,以此来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徐悲鸿笔下的马是"一洗万古凡马空",独有一种精神抖擞、豪气勃发的意态。


  从这幅画的题跋上看,此《奔马图》作于1941年秋季第二次长沙会战期间。此时,抗日战争正处于敌我力量相持阶段,日军想在发动太平洋战争之前彻底打败中国,使国民党政府俯首称臣,故而他们倾尽全力屡次发动长沙会战,企图打通南北交通之咽喉重庆。二次会战中我方一度失利,长沙为日寇所占,正在马来西亚槟榔屿办艺展募捐的徐悲鸿听闻国难当头,心急如焚。他连夜画出《奔马图》以抒发自己的忧急之情。


  在此幅画中,徐悲鸿运用饱酣奔放的墨色勾勒头、颈、胸、腿等大转折部位,并以干笔扫出鬃尾,使浓淡干湿的变化浑然天成。马腿的直线细劲有力,有如钢刀,力透纸背,而腹部、臀部及鬃尾的弧线很有弹性,富于动感。整体上看,画面前大后小,透视感较强,前伸的双腿和马头有很强的冲击力,似乎要冲破画面。


  徐悲鸿早期的马颇有一种文人的淡然诗意,显出"踯躅回顾,萧然寡俦"之态。至抗战爆发后,徐悲鸿认识到艺术家不应局限于艺术的自我陶醉中,而应该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将艺术创作投入到火热的生活中去,所以他的马成为正在觉醒的民族精神的象征。而建国后,他的马又变"山河百战归民主,铲尽崎岖大道平"的象征,仍然是奔腾驰骋的样子,只是少了焦虑悲怆,多了欢快振奋。




1楼2005-08-18 02:23回复
    4、牛
    立轴 设色纸本
    辛未(1931年)
    钤印:悲鸿
    题识:芳草得来且自饱,更须向计慰平生。乙黎贤兄雅教。辛未春悲鸿。
    乙黎即钱昌照先生。钱昌照生于1899年,父亲钱荃琛,兴办实业,母亲为清代名臣龚自珍的后代。钱先生自英国留学归来,即在国民党政府、外交部及资源委员会任要职。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


    4楼2005-08-18 02:26
    回复
      2025-05-22 09:13:51
      广告
      5、梅花
      立轴 设色纸本
      壬申(1932年)作
      钤印:东海王孙
      题识:春如短梦初离影,人在东风正倚栏。壬申春尽写奉性元夫人雅赏。悲鸿。
      性元夫人乃钱昌照先生的夫人


      5楼2005-08-18 02:26
      回复
        6、春之歌
        立轴 设色纸本
        乙亥(1935年)作
        钤印:悲
        题识:春之歌。大千道兄教正。乙亥悲鸿。
        徐悲鸿画马名闻天下,他的马之所以能在上千年来无数画马的作品中凸现出来,主要是他成功地将西画的技法和精神溶入了国画中,注重比例、造型准确,以形传神。牛也是徐悲鸿特别钟爱的题材,他所画的牛犹如他的马一样意韵生动、神气十足。此图中体形庞大的牛,与小巧灵动的儿童,以及泛着新绿的垂柳,构成了充满希望的春之歌。


        6楼2005-08-18 02:27
        回复
          7、落花人独立
          立轴 设色绢本
          1944年作
          钤印:徐、悲鸿
          题识: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卅三年元日悲鸿磐溪斋中。
          徐悲鸿的人物画最能体现其"惟妙惟肖"的艺术主张。无论是在讲究素描结构,光线明暗的肖像中,还是在纯以传统笔墨线条造型的人物画中,徐悲鸿都追求惟肖及神似。此幅仕女图,既以细笔线描的传统工艺方法为主,又颇具现代感和时代气息,别有一番意韵。


          7楼2005-08-18 02:27
          回复
            、松
            立轴 设色纸本
            钤印:悲鸿
            题识:虬枝历与雷霆斗,士脉微枝春气醒,一代淫威谁敢赭,天荒地变独青青。寿石工集散原老人句。汉仑先生雅教。悲鸿


            8楼2005-08-18 02:28
            回复
              9、草书四言对联
              立轴 水墨纸本
              钤印:悲鸿
              题识:永松仁弟嘱,悲鸿


              9楼2005-08-18 02:28
              回复
                10、狮吼
                1922年
                素描
                42×62.5厘米


                10楼2005-08-18 02:29
                回复
                  2025-05-22 09:07:51
                  广告
                  11、箫声
                  1926年
                   布面油画
                    80×39厘米


                  11楼2005-08-18 02:29
                  回复
                    12、睡
                    1926年
                    布面油画
                    40×51厘米


                    12楼2005-08-18 02:30
                    回复
                      13、陈散原像 1929年
                      布面油画
                      60×73厘米


                      13楼2005-08-18 02:31
                      回复
                        14、九方皋
                        1931年
                        纸本设色 国画
                        139×351厘米


                        14楼2005-08-18 02:31
                        回复
                          15、傒我后
                          1933年
                          布面油画
                          230×318厘米


                          15楼2005-08-18 02:32
                          回复
                            未完待续~~~~~


                            16楼2005-08-18 02:32
                            回复
                              2025-05-22 09:01:51
                              广告
                              .


                              21楼2005-08-19 18:5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