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充公居委会,由内充公村(又名南山村)、合仔村两个自然村组成,以纯纪姓人家为主,有吴姓、陈姓人家。位于广东省汕头市区东部,属龙湖区珠池街道。现有住户730户,常住人口约4000人。外来流动人口约1.2万多人。属涉农居委,居民主要靠种植、养殖、饲养和发展服务业为主,辖区内有大小企业约100多家,年社会总产值约1.8亿元,其中:工业产值约1.5亿元。本居委居民年人均纯收入约4000多元。
内充公来源之说
相传此地,昔日为澄海县书院公田。清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官埭纪姓“乐波祖”派系族人,为捕鱼和耕种之便,逐渐南迁至此搭建草寮定居。初名“充公村”,后因外砂谢氏新创外充公村,故改称内充公村。
历史沿革
明朝年间,内充公一带还是一片汪洋大海。嘉靖四十二年癸亥(1563年),设置澄海县,属澄海县蓬洲都海域。
1921年,内充公属澄海县下蓬区官埭乡。1932年内充公属澄海县第八区(下蓬区)。1937年属澄海县第三区(上蓬、下蓬、鮀浦合并)。1946年内充公属官埭乡(辖十八村,俗称官埭十八乡)。1948年属澄海县第三区官埭乡(上蓬、下蓬合并)。
1949年十月解放后,内充公属澄海县第六区(下蓬区)官埭乡。1951年内充公属澄海县下蓬区官三乡(大概范围今新津街道和珠池街道)。1957年1月属澄海县官埭镇级乡(官一乡、官二乡、官三乡和浮陇乡合并)。1957年12月属澄海县下蓬镇级乡(官埭乡、鸥汀乡合并)。1958年9月属汕头市红光人民公社。1959年3月属汕头市下蓬人民公社充公大队(由内充公、合仔、外充公、南畔陇、四房围五个自然村合并)1961年3月内充公属汕头市官埭人民公社充公大队。1965年6月内充公属澄海县官埭公社内充公大队(由内充公、合仔两个自然村合并)。1970年2月16日属澄海县下蓬人民公社(下蓬、官埭两公社合并)。1976年属12月汕头市郊五.七人民公社内充公大队。 1984年属汕头市郊珠池区公所。1986年属汕头市龙湖行政管理局珠池街道内充公管理区(即内充公村委会)。1992年内充公属龙湖区珠池街道内充公村委会。1994年珠池街道经龙湖区人民政府批准,内充公撤村设立内充公居委会。2002年2月更名为内充公社区居委会至今。
内充公来源之说
相传此地,昔日为澄海县书院公田。清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官埭纪姓“乐波祖”派系族人,为捕鱼和耕种之便,逐渐南迁至此搭建草寮定居。初名“充公村”,后因外砂谢氏新创外充公村,故改称内充公村。
历史沿革
明朝年间,内充公一带还是一片汪洋大海。嘉靖四十二年癸亥(1563年),设置澄海县,属澄海县蓬洲都海域。
1921年,内充公属澄海县下蓬区官埭乡。1932年内充公属澄海县第八区(下蓬区)。1937年属澄海县第三区(上蓬、下蓬、鮀浦合并)。1946年内充公属官埭乡(辖十八村,俗称官埭十八乡)。1948年属澄海县第三区官埭乡(上蓬、下蓬合并)。
1949年十月解放后,内充公属澄海县第六区(下蓬区)官埭乡。1951年内充公属澄海县下蓬区官三乡(大概范围今新津街道和珠池街道)。1957年1月属澄海县官埭镇级乡(官一乡、官二乡、官三乡和浮陇乡合并)。1957年12月属澄海县下蓬镇级乡(官埭乡、鸥汀乡合并)。1958年9月属汕头市红光人民公社。1959年3月属汕头市下蓬人民公社充公大队(由内充公、合仔、外充公、南畔陇、四房围五个自然村合并)1961年3月内充公属汕头市官埭人民公社充公大队。1965年6月内充公属澄海县官埭公社内充公大队(由内充公、合仔两个自然村合并)。1970年2月16日属澄海县下蓬人民公社(下蓬、官埭两公社合并)。1976年属12月汕头市郊五.七人民公社内充公大队。 1984年属汕头市郊珠池区公所。1986年属汕头市龙湖行政管理局珠池街道内充公管理区(即内充公村委会)。1992年内充公属龙湖区珠池街道内充公村委会。1994年珠池街道经龙湖区人民政府批准,内充公撤村设立内充公居委会。2002年2月更名为内充公社区居委会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