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吧 关注:1,345贴子:13,636
  • 7回复贴,共1

黄帝的文献资料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百度,看到有人怀疑黄帝的来历,我非常痛心。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4-08-14 07:37回复
    (一)逸周书
    《逸周书》,相传是孔子编《书》时未入选的遗文。《汉书·艺文志》著录的《周书》71篇即此书。其中《尝麦》篇有一段文字,记述了黄帝伐蚩尤的故事。据李学勤研究,《尝麦》篇肯定是西周文献,具体年代可能是穆王初年。这样,《逸周书》就是现存古籍中最早记载黄帝事迹的古文献。有晋孔晁注, 10卷; 清朱右曾集训校释,10卷,逸文1卷。这里的选文,依据的是《景印元明善本丛书·古今逸史·逸记》本。
    卷六 尝麦
    昔天之初,□〔诞〕作二后,乃设建典。命赤帝分正二卿,命蚩尤于宇〔宅〕,司□□上天未成之庆。蚩尤乃逐帝,争于涿鹿之阿,九隅无遗。赤帝大慑,乃说于黄帝,执蚩尤,杀之于中冀,以甲兵释怒。用大正顺天思序,纪于大帝,用名之曰绝辔之野。乃命少昊请司马鸟师,以正五帝之官,故曰质。天用大成,至今不乱。
    (二)左传
    《左传》,相传为左丘明所作,因为解《春秋》经而作,故又称《春秋左氏传》,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编年史。左丘明(前556—前451),春秋时史学家。鲁国人。一说复姓左丘,名明;一说单姓左,名丘明。双目失明,曾任鲁太史。与孔子同时,或谓在其前。其所作《左传》在东汉中叶以后传诵渐盛, 贾逵、 服虔等都为之作注。后来通行的是西晋杜预的《春秋经传集解》,唐孔颖达作疏,名为《春秋左传正义》。宋以后列入《十三经注疏》。这里的选文,依据的是今人杨伯峻《春秋左传注》(1988年中华书局版)。
    僖公二五年
    (晋文公)使卜偃卜之,曰:“吉。遇黄帝战于阪泉之兆。”
    昭公一七年
    秋,郯子来朝,公与之宴。昭子问焉,曰:“少氏鸟名官,何故也?”郯子曰:“吾祖也,我知之。昔者黄帝氏以云纪,故为云师而云名;炎帝氏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
    (三)国语
    《国语》,相传为春秋时鲁国史官左丘明撰。21卷。中国最早的国别史,记载西周末年至春秋时期周、鲁、齐、晋、郑、楚、吴、越等八国史事。宋刻明道本、 公序本为最早的版本。 这里的选文, 依据的是《四库全书》 本(198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版)。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4-08-14 07:40
    回复
      卷一七 大荒北经
      有系昆之山者,有共工之台,射者不敢北向。有人衣青衣,名曰黄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魃不得复上,所居不雨。叔均言之帝,后置之赤水之北。叔均乃为田祖。魃时亡之。所欲逐之者,令曰:“神北行。”先除水道,决通沟渎。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融父山,顺水入焉。有人名曰犬戎。黄帝生苗龙,苗龙生融吾,融吾生弄明,弄明生白犬,白犬有牝牡,是为犬戎,肉食。有赤兽,马状无首,名曰戎宣王尸。
      卷一八 海内经
      流沙之东,黑水之西,有朝云之国、司彘之国。黄帝妻雷祖,生昌意,昌意降处若水,生韩流。韩流擢首、谨耳、人面、豕喙、麟身、渠股、豚止,取淖子曰阿女,生帝颛顼。
      黄帝生骆明,骆明生白马,白马是为鲧。
      (九)礼记
      《礼记》,记载先秦时期有关礼的史料,相传由汉代儒家多人逐渐搜集而成。后世列为儒家经典《十三经》之一。这里的选文,依据的是《十三经注疏》本。
      月令第六
      孟夏之月……中央土,其日戊巳,其帝黄帝,其神后土。
      祭法第二三
      祭法:有虞氏黄帝而郊喾,祖颛顼而宗尧。夏后氏亦黄帝而郊鲧,祖颛顼而宗禹。殷人喾而郊冥,祖契而宗汤。周人喾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
      黄帝正名百物,以明民共财,颛顼能修之。
      (十)大戴礼记
      《大戴礼记》,相传为西汉戴德选编。原85篇,今存39篇。大多记述的是战国时代的儒家思想学说。其中《五帝德》 和《帝系》两篇所记五帝资料,曾为司马迁用为撰写《史记·五帝本纪》 的根据。北周卢辩曾为其作注。有《汉魏丛书》、《秘书九种》、《四库全书》、《丛书集成初编》等版本。这里的选文,依据的是《丛书集成》本。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4-08-14 07:48
      回复
        卷一八 桓公问
        黄帝立明台之议者,上观于贤也。
        卷二三 地数
        黄帝问于伯高曰:“吾欲陶天下而为一家,为之有道乎?”伯高对曰:“请刈其莞而树之,吾谨逃其蚤牙,则天下可陶为一家。”黄帝曰:“以若言可得闻乎?”伯高对曰:“上有丹砂者,下有黄金;上有慈石者,下有铜金;上有陵石者,下有铅锡赤铜;上有赭者,下有铁。此山之见荣者也。苟山之见其荣,君谨封而祭之。距封十里而为一坛,是则使乘者下行,行者趋。若犯令者,罪死不赦。然则与折取之远矣。”修教十年,而葛庐之山发而出水,金从之。蚩尤受而制之以为剑铠矛戟。是岁相兼者诸侯九。雍狐之山发而出水,金从之。蚩尤受而制之以为雍狐之戟、芮戈。是岁相兼者诸侯十二。
        卷二四 轻重戊
        黄帝作钻燧生火,以熟荤臊,民食之,无兹[月玄]胃之病,而天下化之。
        (十四)庄子
        《庄子》,战国道家学派代表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总集。今本33篇。庄子(约前369—前286),战国时期道家著名代表人物。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人。《庄子》有晋郭象注,明焦翼,近人郭庆藩集释等。这里的选文,依据的是《庄子集释》本。
        大宗师第六
        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黄帝得之,以登云天。
        箧第一○
        昔者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畜氏、轩辕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伏牺氏、神农氏,当是时也,民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国相望,鸡狗之音相闻,民至老死而不相往来。
        在宥第一一
        昔者黄帝始以仁义撄人之心,尧、舜于是乎股无,胫无毛,以养天下之形。愁其五藏以为仁义,矜其血气以规法度。
        黄帝立为天子十九年,令行天下,闻广成子在于空同之山,故往见之,曰:“我闻吾子达于至道,敢问至道之精。吾欲取天地之精,以佐五谷,以养民人。吾又欲官阴阳,以遂群生,为之奈何?”广成子曰:“而所欲问者,物之质也;而所欲官者,物之残也。自而治天下,云气不待族而雨,草木不待黄而落,日月之光益以荒矣,而佞人之心翦翦者,又奚足以语至道!”黄帝退,捐天下,筑特室,席白茅,闲居三月,复往邀之。广成子南首而卧,黄帝顺下风膝行而进,再拜稽首而问曰:“闻吾子达于至道,敢问:治身奈何而可以长久?”广成子蹶然而起,曰:“善哉问乎!来,吾语女至道。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女形,无摇女精,乃可以长生。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4-08-14 07:51
        回复
          道可载而与之俱也。”
          ……
          老聃曰:“小子少进,余语女三皇五帝之治天下:黄帝之治天下,使民心一,民有其亲死不哭而民不非也……”
          缮性第一六
          逮德下衰,及燧人、伏羲始为天下,是故顺而不一。德又下衰,及神农、黄帝始为天下,是故安而不顺。
          至乐第一八
          支离叔与滑介叔观于冥伯之丘,昆仑之虚,黄帝之所休。
          颜渊东之齐,孔子有忧色。子贡下席而问曰:“小子敢问:回东之齐,夫子有忧色,何邪?”孔子曰:“善哉汝问。昔者管子有言,丘甚善之,曰‘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夫若是者,以为命有所成而形有所适也,夫不可损益。吾恐回与齐侯言尧、舜、黄帝之道,而重以燧人、神农之言。彼将内求于己而不得,不得则惑,人惑则死。”
          山木第二○
          一上一下,以和为量,浮游乎万物之祖。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此神农、黄帝之法则也。
          知北游第二二
          知北游于玄水之上,登隐之丘,而适遭无为谓焉。知谓无为谓曰:“予欲有问乎若:何思何虑则知道?何处何服则安道?何从何道则得道?”三问而无为谓不答也。非不答,不知答也。知不得问,反于白水之南,登狐阕之上,而睹狂屈焉。知以之言也问乎狂屈。狂屈曰:“唉!予知之,将语若。”中欲言而忘其所欲言。知不得问,反于帝宫,见黄帝而问焉。黄帝曰:“无思无虑始知道,无处无服始安道,无从无道始得道。”知问黄帝曰:“我与若知之,彼与彼不知也,其孰是邪?”黄帝曰:“彼无为谓真是也,狂屈似之,我与汝终不近也。夫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故圣人行不言之教。道不可致,德不可至。仁可为也,义可亏也,礼相伪也。故曰:‘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礼者,道之华而乱之首也。故曰:‘为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之,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也。’今已为物也,欲复归根,不亦难乎!其易也,其唯大人乎!生也死之徙,死也生之始,孰知其纪!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若死生为徙,吾又何患!故万物一也。是其所美者为神奇,其所恶者为臭腐。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故曰:‘通天下一气耳。’圣人故贵一。”知谓黄帝曰:“吾问无为谓,无为谓不应我,非不我应,不知应我也;吾问狂屈,狂屈中欲告我而不我告,非不我告,中欲告而忘之也;今予问乎若,若知之,奚故不近?”黄帝曰:“彼其真是也,以其不知也;此其似之也,以其忘之也;予与若终不近也,以其知之也。”狂屈闻之,以黄帝为知言。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4-08-14 07:54
          回复
            徐无鬼第二四
            黄帝将见大隗于具茨之山,方明为御,昌寓骖乘,张若、朋前马,昆阍、滑稽后车。至于襄城之野,七圣皆迷,无所问途。适遇牧马童子,问途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请问为天下。”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若此而已矣,又奚事焉!予少而自游于六合之内,予适有瞀病,有长者教予曰:‘若乘日之车而游于襄城之野。’今予病少痊,予又且复游于六合之外。 夫为天下亦若此而已。 予又奚事焉!”黄帝曰:“夫为天下者,则诚非吾子之事,虽然,请问为天下。”小童辞。黄帝又问。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
            盗跖第二九
            古者禽兽多而人少,于是民皆巢居以避之。昼拾橡栗,暮栖木上,故命之曰“有巢氏之民”。古者民不知衣服,夏多积薪,冬则炀之,故命之曰“知生之民”。神农之世,卧则居居,起则于于。民知其母,不知其父,与麋鹿共处,耕而食,织而衣,无有相害之心。此至德之隆也。然而黄帝不能致德,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流血百里。
            世之所高,莫若黄帝。黄帝尚不能全德,而战于涿鹿之野,流血百里。
            天下第三三
            黄帝有《咸池》。
            (十五)文子
            《文子》,相传为老子弟子所作,2卷。行世传本有《子汇二十四种》本、清张海鹏辑《墨海金壶》本、《守山阁丛书》本等。这里的选文,依据的是清嘉庆间所刻《墨海金壶》本。
            卷上
            老子曰:黄帝之治天下,调日月之行,治阴阳之气,节四时之度,正律历之数,别男女,明上下,使强不掩弱,众不暴寡,民保命而不夭,岁时熟而不凶,百官正而无私,上下调而无尤,法令明而不暗,辅佐公而不阿,田者让畔,道不拾遗,市不预贾。故于此时,日月星辰不失其行,风雨时节,五谷丰昌,凤凰翔于庭,麒麟游于郊。
            卷下
            赤帝为火灾,故黄帝擒之;共工为水害,故颛顼诛之。教人以道,导之以德。
            老子曰:上古真人,呼吸阴阳,而群生莫不仰其德。……至神农、黄帝,领天下,纪纲四时,和调阴阳,于是万民莫不竦身而思,戴听而视,故治而不和。
            (十六)列子
            《列子》,相传为战国时列御寇所作。原书失传,今本2卷8篇,当为魏晋人托名之作。有晋张湛、唐卢重玄、宋陈景元等注。今人杨伯峻有《列子集释》。这里的选文,依据的是《百子全书》本。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4-08-14 07:55
            回复
              黄帝即位十有五年,喜天下戴己,养正命,娱耳目,供鼻口,焦然肌色,昏然五情爽惑。又十有五年,忧天下之不治,竭聪明,进智力,营百姓,焦然肌色,昏然五情爽惑。黄帝乃喟然赞曰:“朕之过淫矣!养一己其患如此,治万物其患如此。”于是放万机,舍宫寝,去直侍,彻钟悬,减厨膳,退而间居大庭之馆,斋心服形,三月不亲政事。昼寝而梦,游于华胥氏之国。华胥氏之国在州之西,台州之北,不知斯齐国几千万里;盖非舟车足力之所及,神游而已……黄帝既寤,怡然自得,召天老、力牧、太山稽,告之曰:“朕间居三月,斋心服形,思有以养身治物之道,弗获其术。疲而睡,所梦若此。今知至道不可以情求矣。朕知之矣!朕得之矣!而不能以告若矣。”
              又二十有八年,天下大治,几若华胥氏之国,而帝登假,百姓号之,二百余年不辍。
              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帅熊、罴、狼、豹、、虎为前驱,雕、、鹰、鸢为旗帜,此以力使禽兽者也。
              唯黄帝与容成子居空峒之上,同斋三月,心死形废。徐以神视,块然见之,若嵩山之阿;徐以气听,砰然闻之,若雷霆之声。
              黄帝之书云:“至人居若死,动若械。”
              (十七)韩非子
              《韩非子》,战国末著名法家韩非子所撰。55篇。韩非(?—前233),战国末年思想家,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出身于韩国贵族家庭,喜欢研究刑名法术之学。见韩弱而屡谏于君,不被采纳,遂作书十余万言,为秦王所赏。这里的选文,依据的是《诸子集成》本。
              第八 扬权
              黄帝有言曰:“上下一日百战。下匿其私,用试其上;上操度量,以割其下。”
              第一○ 十过
              师旷曰:“……昔者黄帝合鬼神于泰山之上,驾象车而六蛟龙,毕方并,蚩尤居前,风伯进扫,雨师洒道,虎狼在前,鬼神在后,腾蛇伏地,凤皇覆上,大合鬼神,作为清角。”
              (十八)六韬
              《六韬》,6卷。《六韬》是宋代颁定的《武经七书》之一。旧题周吕望作。吕望,又称吕尚,字子牙,原姓姜,周人称之为师尚父或太公望,为周初军事家、谋略家。有唐颜师古注,有《武经七书》本、《续古逸丛书》本等。这里的选文,依据的是《武经七书》本。
              卷一 文韬·兵道
              凡兵之道,莫过于一。一者,能独往独来。黄帝曰:“一者,阶于道,几于神。”
              (十九)尉缭子
              《尉缭子》,相传为战国梁惠王时尉缭所作。《汉书·艺文志》将其列入杂家类,29篇。宋人将其列入兵书《武经七书》中。现存24篇。这里的选文,依据的是《武经七书》本。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4-08-14 08:46
              回复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24-08-04 00:1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