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逸周书
《逸周书》,相传是孔子编《书》时未入选的遗文。《汉书·艺文志》著录的《周书》71篇即此书。其中《尝麦》篇有一段文字,记述了黄帝伐蚩尤的故事。据李学勤研究,《尝麦》篇肯定是西周文献,具体年代可能是穆王初年。这样,《逸周书》就是现存古籍中最早记载黄帝事迹的古文献。有晋孔晁注, 10卷; 清朱右曾集训校释,10卷,逸文1卷。这里的选文,依据的是《景印元明善本丛书·古今逸史·逸记》本。
卷六 尝麦
昔天之初,□〔诞〕作二后,乃设建典。命赤帝分正二卿,命蚩尤于宇〔宅〕,司□□上天未成之庆。蚩尤乃逐帝,争于涿鹿之阿,九隅无遗。赤帝大慑,乃说于黄帝,执蚩尤,杀之于中冀,以甲兵释怒。用大正顺天思序,纪于大帝,用名之曰绝辔之野。乃命少昊请司马鸟师,以正五帝之官,故曰质。天用大成,至今不乱。
(二)左传
《左传》,相传为左丘明所作,因为解《春秋》经而作,故又称《春秋左氏传》,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编年史。左丘明(前556—前451),春秋时史学家。鲁国人。一说复姓左丘,名明;一说单姓左,名丘明。双目失明,曾任鲁太史。与孔子同时,或谓在其前。其所作《左传》在东汉中叶以后传诵渐盛, 贾逵、 服虔等都为之作注。后来通行的是西晋杜预的《春秋经传集解》,唐孔颖达作疏,名为《春秋左传正义》。宋以后列入《十三经注疏》。这里的选文,依据的是今人杨伯峻《春秋左传注》(1988年中华书局版)。
僖公二五年
(晋文公)使卜偃卜之,曰:“吉。遇黄帝战于阪泉之兆。”
昭公一七年
秋,郯子来朝,公与之宴。昭子问焉,曰:“少氏鸟名官,何故也?”郯子曰:“吾祖也,我知之。昔者黄帝氏以云纪,故为云师而云名;炎帝氏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
(三)国语
《国语》,相传为春秋时鲁国史官左丘明撰。21卷。中国最早的国别史,记载西周末年至春秋时期周、鲁、齐、晋、郑、楚、吴、越等八国史事。宋刻明道本、 公序本为最早的版本。 这里的选文, 依据的是《四库全书》 本(198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版)。
《逸周书》,相传是孔子编《书》时未入选的遗文。《汉书·艺文志》著录的《周书》71篇即此书。其中《尝麦》篇有一段文字,记述了黄帝伐蚩尤的故事。据李学勤研究,《尝麦》篇肯定是西周文献,具体年代可能是穆王初年。这样,《逸周书》就是现存古籍中最早记载黄帝事迹的古文献。有晋孔晁注, 10卷; 清朱右曾集训校释,10卷,逸文1卷。这里的选文,依据的是《景印元明善本丛书·古今逸史·逸记》本。
卷六 尝麦
昔天之初,□〔诞〕作二后,乃设建典。命赤帝分正二卿,命蚩尤于宇〔宅〕,司□□上天未成之庆。蚩尤乃逐帝,争于涿鹿之阿,九隅无遗。赤帝大慑,乃说于黄帝,执蚩尤,杀之于中冀,以甲兵释怒。用大正顺天思序,纪于大帝,用名之曰绝辔之野。乃命少昊请司马鸟师,以正五帝之官,故曰质。天用大成,至今不乱。
(二)左传
《左传》,相传为左丘明所作,因为解《春秋》经而作,故又称《春秋左氏传》,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编年史。左丘明(前556—前451),春秋时史学家。鲁国人。一说复姓左丘,名明;一说单姓左,名丘明。双目失明,曾任鲁太史。与孔子同时,或谓在其前。其所作《左传》在东汉中叶以后传诵渐盛, 贾逵、 服虔等都为之作注。后来通行的是西晋杜预的《春秋经传集解》,唐孔颖达作疏,名为《春秋左传正义》。宋以后列入《十三经注疏》。这里的选文,依据的是今人杨伯峻《春秋左传注》(1988年中华书局版)。
僖公二五年
(晋文公)使卜偃卜之,曰:“吉。遇黄帝战于阪泉之兆。”
昭公一七年
秋,郯子来朝,公与之宴。昭子问焉,曰:“少氏鸟名官,何故也?”郯子曰:“吾祖也,我知之。昔者黄帝氏以云纪,故为云师而云名;炎帝氏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
(三)国语
《国语》,相传为春秋时鲁国史官左丘明撰。21卷。中国最早的国别史,记载西周末年至春秋时期周、鲁、齐、晋、郑、楚、吴、越等八国史事。宋刻明道本、 公序本为最早的版本。 这里的选文, 依据的是《四库全书》 本(198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