耍花招的后果
为了推迟IPv4挤爆的同时又不去辛辛苦苦换新协议,我们在抓紧时间利用每一点残存的IP空间碎片。以前大手大脚一整块几万地址分给一个组织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就连一小撮256个地址都要寸土必争。
但是这对路由器来说就辛苦了。路由器依靠一个名为“路由表”的东西来快速找到方向,每一个机构拿到一段IP之后都会希望在路由表里加一句规则来加快自己的访问速度。但是每一条规则都要占据同样大小的空间,所以网上的地址越碎,需要的路由表就越大。
路由表是个很重要的东西,所以路由器会专门留出一块高速存储器来存它。譬如某款路由器足够存一百万个条目,想来应该是足够了吧!而且眼看IPv6必将征服市场,我留一半(512k)给v4,另一半给v6,怎么说都没问题吧!事实上大部分路由器生产商都想当然认为512k足够用了,都给v4留了这么多,算是行业标准。
不幸的是,对于互联网碎片化的程度,他们显然(又)低估了。
多年的增长已经让路由表突破了50万大关,而在8月12日,美国通信公司Verizon又一口气往v4路由表里加了15000个条目,使总数抵达了约515000个,超过了上限(相比之下,v6还只有可怜的2万个条目)。这些多出来的信息必须存在更慢的普通存储器里,导致了速度变慢甚至局部网络不稳定。Verizon很快发现了这个问题并把多出来的条目削了回去,但是余波至少持续了数小时。这个事件就是所谓的“512k”事件,也许就是你那天觉得网络慢了的元凶。
但这不是问题的结束,只是开始。怎么说路由表都是肯定要自然增长的,没有这些公司乱搞也早晚会自己超过这个数字。而这些问题都出在路由器这个实打实的东西上,换路由器可是要花钱的。
诚然,我们可以继续拆东墙补西墙,来一次广泛的固件升级,把更多的快速存储器留给v4;而代价可想而知,就是进一步削减了留给v6的空间。要是早用v6取代v4,IP地址够用的话,现在就不会出现地址碎片化、路由表过大的问题了嘛!不过考虑到ie6顽强生存了13年到现在没有消失,连百利无一害的纯软件更新都做不到,好像也不应该对人类抱太大希望才对。
事实上,想想之前人们还以为内存640k就足够,两位数字存储年份就足够,32位储存秒数就足够,现在又一个想当然的上限被突破带来了麻烦,简直就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嘛。(编辑:Ent)

当然,早晚有一天IPv6也会用光,那时候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