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地处武夷山、大巴山和长江西陵峡两岸,山峦叠嶂,群山起伏是茶叶发展的“最适宜区”。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著有“山南—峡州上、荆州、襄州下……”三峡茶区被称为中国茶树发源地之一。宜昌茶叶主要分布在半高山地带,随着长江、清江水电梯级开发,两江流域形成“温室效应”“千岛湖”等现象,成为独具特色的三峡茶叶优势,“高山云雾出好茶,低山丘陵出早茶”,既有春分“早春茶”,又有秋分“秋香茶”上市。宜昌茶叶生产发展大体经历了生煮羹饮,晒干收藏,蒸青做饼,炒青散茶及至黄茶、红茶等多种茶类生产的漫长发展过程。
2004年宜昌茶园面积34.39万亩,位居湖北省第二位,其中投采园面积27.66万亩;茶叶产量13178吨,位居全省第四位,名优茶生产量6500吨,占茶叶总产量的49.3%,我市外销茶类--宜红茶产销量2000吨。全市茶叶产值2.17亿元,茶产业综合产值6.5亿元,创汇额220万美元。产茶重点县(市、区)五峰、夷陵均被列为湖北省茶叶十强县。
2004年宜昌茶园面积34.39万亩,位居湖北省第二位,其中投采园面积27.66万亩;茶叶产量13178吨,位居全省第四位,名优茶生产量6500吨,占茶叶总产量的49.3%,我市外销茶类--宜红茶产销量2000吨。全市茶叶产值2.17亿元,茶产业综合产值6.5亿元,创汇额220万美元。产茶重点县(市、区)五峰、夷陵均被列为湖北省茶叶十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