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军吧 关注:3,104贴子:3,328
  • 7回复贴,共1

冷军自称超写实不是艺术审美的最高境界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记者:中国民间有“神笔马良”、“画龙点睛”这些传、得跟真的似的、画得跟活的一样,是否代表艺术的最高界?
冷军:不是。虽然这些民间传说被广泛流传,但只有影响后世的才会进入历史,而影响后世的,由于受众群的接受能力问题,往往不是最好的。
记者:所以您那些画得比照片还逼真的超写实作品,并不能代表最高水平?
冷军:是我自己的最高水平,但在审美上并不是艺术的最好水准。
记者:这种西方古典的写实方法,可能很多人会用,但写实能力达不到您的水平。您是不是有什么独门秘笈?
冷军:没有独门秘笈,就是傻画。对我而言,这是自然生成的一个过程。我一度一直在想现代主义,最后却走上了超写实道路。怎样把握人物的个性特征?怎样把腿的肌肉感表达出来?我不停琢磨、尝试,最后达到纤毫毕现的效果。
记者:好像还是有些独家的法宝吧?比如用自制的画布。
冷军:这个是的。自制画布,先用白乳胶刷画布,再用进口的底料刷,刷到一定的厚度干透,用水磨沙子,磨得布纹稍微出来。这个时候再用颜料调好轻轻地刷,干透再一遍,经纬线、十字刷,刷几遍以后上边有一层毛毛的,平而不滑出来了。这个时候开始画大笔触。接下来进入细节,一开始画得很模糊,慢慢的,多余的颜料粘下来,一直这样做,一直从模糊到精密。
作画的感觉很重要,你的感觉是第一的,有了感觉自然就会按照感觉方向走。赵无极的画为什么好看?因为有疏有密、有虚有实,大笔奔放,小笔精致,这就是艺术感。
绘画从来不用相机 也不想一直“超写实”
这次冷军带来的,除了超写实代表作之外,还有最新创作的“场景写生”系列以及用油画画竹子系列。他不但让人看到他捕捉“实”的能力,还想让人看到他“写”的本领。
记者:可能有人会说,这种超写实的画跟照片有什么区别?
冷军:有区别的,不过一般人看不出来。我还原的,是肉眼看到的东西。肉眼看到的跟照相机拍下来的不一样。
记者:真的从来不用照片做画?
冷军:真的。因为肉眼能够看到亮部所有的细节,也能够看到暗部所有的细节,这个是照相机永远也达不到的。相机表现的是光,脑门上高光是光,不是一块白色,但是反映在你的胶片或者数码影像上就是一个苍白,如果把一个物象从白到黑分成十个等份,照相机充其量就在七个等份到八个等份,它缺少最亮和最暗的细节,如果有最亮的细节这个照片肯定是曝光不足。除此之外还有色彩问题,一个人的肤色绝对不是照片能够反映的,不管照片怎么处理,它的颜色绝对微妙的冷暖关系的变化和你眼睛看到的绝对是两个概念。
记者:您的超写实画作在市场上这么受欢迎,一幅画可以卖到几千万,为什么突然不画了?
冷军:这样画得久了后,我就进入一种制作状态,把我的艺术感觉磨没了。这比较可怕,没有艺术性了。于是我在画家朋友写生的时候,画他们写生的状态,用油画画竹子,都是快速完成,一笔到底,这就逼着我把艺术的感觉拉回来一些。在快节奏中找回因长期从事超写实绘画的漫长制作所导致的艺术感觉的丧失。
   --来自神经兮兮的客户端


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4-08-16 13:51回复
    就是这个道理,任何事都有辩证关系,阴阳转化,写实到一个高度就要有印象的意识。这样才能从茧中脱离出来,超越自我。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4-08-25 01:45
    回复
      本来就不是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4-08-25 11:34
      回复
        艺术的最高境界是入世后还能出世,也就是能将自己所有技巧消融为无影无踪,只有本真的自己。难啊!毕加索为什么晚年还要学儿童绘画就是这个道理。


        4楼2014-08-29 08:29
        回复
          看了楼主的转贴,我感觉冷军老师的认识很到位,超写实本来就是处于绘画边缘的东西,艺术性本来就差一些,但超写实并不是随便一个画家就可以画得出来,照相机是无法象画家那样去选择性的记录眼前的东西,而冷军老师依然用的是画家的感知,照相机的技法,这种创造技法其实是很值得画家们去研究的。


          IP属地:河北5楼2014-09-26 15:52
          收起回复
            艺术审美没有最高境界,你也没办法说某个画种缺乏艺术性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6-07-09 06:3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