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徒入狱吧 关注:2贴子:127
  • 7回复贴,共1

[囚徒入狱]所谓的格斗体型究竟是什么样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4-08-17 13:58回复
    估计在大家心中,想到格斗选手都是肌肉虬结,线条鲜明的人。那么我们来看几个人的图片: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4-08-17 13:59
    回复
      看看某格斗教练的原话(侵权请来信):
      1 长期从事器械运动,柔韧性较差,激斗中容易出现安全隐患。
      2 肌肉过度膨胀,速度缓慢,严重影响到爆发力。
      3 肌肉比例过高,脂肪含量不足,导致抗冲击能力较差、抗击打能力较差、身体弹性较差。 综上所述,对于健美爱好者学习搏击来讲,必须要转换肌肉类型,并增加一定的脂肪比例,才可以适应这种特殊的高强度运动。所以对于搏击者来说,一味的憋在健身房里练肌肉是一种有失偏颇的训练行为,李小龙也曾经说过:一个胸肌和二头肌发达得像面包一样的人,一定不是一个优秀的格斗家。搏击届也有句俗语:练好肌肉,准备挨揍。 看到这里,文章开篇的问题就不难解答了,健美者的强悍只是对于普通人而言,换言之,遇到比他身体还强悍的,则立刻甘拜下风;这样就变成一种单纯比拼基础素质的较量,和搏击技术毫无关系了。 最后给大家再强调一点,在搏击中脂肪是很重要的,如果说肌肉是进攻的矛,那么脂肪则是防守的盾;它可以给你的身体带来强大的抗冲击能力、强悍的抗击打能力和优秀的身体弹性,也是你体力即将耗尽的最后一个后备能量库,所以要善加利用,当然也不能过多,否则会成为负担。 至于身材方面本人一直是持不以为然的态度,我们追求的是实用性,而不是美;好比说8块腹肌固然漂亮,但弯腰时,如果自己的头都碰不到膝盖,那么这种腹肌毫无意义。我们打造的是战斗机器。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4-08-17 14:00
      回复
        除了在格斗中,看看脂肪对身体的重要性。
        法国人谢弗勒首先发现,脂肪是由脂肪酸和甘油结合而成。因此可以把脂肪看作机体储存脂肪酸的一种形式,从营养学的角度看,某些脂肪酸对我们的大脑、免疫系统乃至生殖系统的正常运作来说十分重要,但它们都是人体自身不能合成的,我们必须从膳食中摄取,大量摄入这些被称为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分子,有助于健康和长寿。同时一些非常重要的维生素需要膳食中脂肪的帮助我们才能吸收,如维生素 A、D、E、K等。另外,由于脂肪不溶于水,这就允许细胞在储备脂肪的时候,不需同时储存大量的水,相同重量的脂肪比糖分解时释放的能量多得多。这就意味着,储存脂肪比储存糖划算。如果在保持总储能不变的情况下,将我们的脂肪换成糖,那么体重很可能至少会翻番,这取决于你的肥胖程度。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4-08-17 14:01
        回复
          另外,格斗中有几大误区:
          1 认为只要练就强悍的拳脚就可以立于不败,摔跤手是垃圾。
          此种人完全不把摔投技术出身的人放在眼里,认为自己拳脚已经够快够狠。其实这种想法非常危险,在任何情况下,throw(摔投)的人员都会非常容易的切入你的内线,贴身使用摔投技;比如练习古典式摔跤的人有极快的近身速度,甚至可以迎着你的拳脚而上,让你的拳头贴着他的脸过去。中国散打里也有句俗语:远踢近打,不如一摔。所以此种想法万万要不得。
          2 认为遇到身体强悍但不会武术的人,可以扑上去不顾一切的击打。
          此种人完全不把对方基础素质放在眼里。如果对方身高马大、身体素质极佳,只是没练过搏击的话,那么他出于本能式的挥舞拳头也是有相当大的杀伤力的,虽然未必能够打得着你,但你要承担较高的风险,所以遇到此种人不可以硬碰,中国古语也有云:短打长,脚下忙。(详见智谋篇:偷袭 突袭)
          3 认为练就擒拿技术,就可以制止一切暴力行为。
          这个完全是电影电视连续剧小说之类的片面宣传。中国擒拿技术要求使用者有深厚的基础素质和灵敏的反应能力。想学擒拿,先练拳脚;没有拳脚基础的擒拿如同空中楼阁,二话不说就冲过去擒拿对方,无异于赤足行于刀刃之上,有极高的概率会被对方ko。
          4 认为自己会练成空手入白刃的技术。
          徒手夺刀,是我馆器械格斗课程的必练的项目。事实上,只是为了锻炼学员的瞬间反应能力,尽可能的寻找机会,并非真的要练就什么空手夺刀。因为匕首是空手的克星,只要稍微掌握一点点匕首格斗术,空手的那一方根本毫无机会,只要你稍稍蠢蠢欲动,对方一个刀花,你这边就得见红。影视、新闻中的徒手制服歹徒等等都是建立在突袭、偷袭的基础上的,正面1对1,成功率很低,不可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
          5 搏斗永远是在站立状态下开始,并由站立状态结束的。
          这是绝大多数中国人的误区。(详见:柔术 地面技术 寝技)
          6 腿法胜于拳击。
          这是很片面的一种说法。腿法确实有很强杀伤力,俗话说:拳打三分不易,脚踢七分不难。正合此理。但腿法以它较大的施展空间、较长的使用周期和较大的破绽劣于拳击;比如在酒吧、电影院等场所,未必能给你提供施展腿法的条件,那么拳击就成为迅捷有效的主要打击手段。也正是由于拳击较腿法而言不太好规避,所以空手道比赛中,也不允许选手用上肢攻击对手头部。
          7 学习一招制敌,实战效果最佳。
          一招制敌以简单实用的特点被全世界的人迷恋,但一招制敌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以突袭、偷袭作为主要使用前提的。好比说在敌人无防备的情况下,我们的教学纲成中几乎所有的攻击技术都可作为一招制敌的方法使用,但是不可过于依赖;假设敌人已有防备,那么我们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8 认为自己会搏击,可以尽快over对手。
          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以有这种想法。想快速分出胜负的人,往往要勇于承担更多的风险;而另一方则可以因势利导,以逸待劳,随时抓住机会,一击分出胜负。所以在搏斗中不可急躁,是否能用自己掌握的技能击败对手,完全取决于对方是否给你这种机会,绝不是说你不顾一切,扑上去疯狂攻击就可以创造出机会的。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14-08-17 14:02
          回复
            有很多人,经常问我,你这么肥(185cm 84kg)能打过他么(182cm 78kg看起来很精壮),当我回答在格斗中的躲闪和体型并不是完全成正比的时候,往往会换回一阵耻笑。
            事实上,即使李小龙在格斗中的辗转腾挪,躲闪也不见得比泰森更加厉害(龙吹自重,李小龙是伟大的武术家但是也不是见谁秒谁)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14-08-17 14:03
            回复
              格斗中,我们有着许多的要害,我大致将它们分为两类:
              1,保护少,功能多,不易锻炼到的为一类(如喉咙,蛋蛋,左右肋骨等)
              2,即使练了也没用类型。(大致是迷走神经丛,如腋下部分,太阳穴部分)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14-08-17 14:04
              回复
                在擂台上,由于规则的限制,最大的而且可击打要害就是头,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确不是如此。有更多更要紧地方。
                可以试想一下:你站好了搏击架,岔开了你的大腿,护好了你的头部,准备臭揍别人的时候,伤心的发现下腹部一阵剧痛(oh shit)
                这肯定不是我们想要的。
                所以你的大腿要够厚实。在侧姿站立的时候能够很好的护住你的要害。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14-08-17 14:0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