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泽天下吧 关注:59贴子:13,994

《太泽憋史》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最后的倾诉 - 韩磊


1楼2014-08-17 17:01回复


    2楼2014-08-17 17:04
    收起回复
      “历史,不是拿来卖弄的谈资,而是潜心思考的学问。知道我们从何处来,才会清楚我们向何方去。对于一个人如此,对于一个民族更是如此。”——太泽天下


      3楼2014-08-17 17:05
      收起回复

        (“禹”鼎是一组“列鼎”中的一件,其铭文记载了禹受周王朝重臣武公的差遣,率领周王朝的主力军队西六师、殷八师讨伐噩国(即鄂国),最终打败了噩国,并俘虏了噩侯驭方。禹也此受到了武公的赏赐,所以铸造了一套铜鼎。)
        (一)西周卷
        5 噩国的反叛
        大约在公元前845年的某一天,镐京城外,旌旗招展,战车鳞鳞。虢公长父统领的周王朝中央大军已经整装待发了,将士们在翘首等待着伟大的天子颁布至高无上的全军动员令。
        周厉王终于要大展拳脚了,而且要先发制人。他这样做,既是为了天子家族的尊严,也是为了大周王朝的长治久安,更是为了自己潜藏太久的梦想。
        无论朝中卿士,无论地方百姓,所有人都深知,周厉王对于那些自命不凡,怠慢王室的诸侯们早已是深恶痛绝,找个倒霉蛋儿去发泄怒火是迟早的事情。正当所有人都在拭目以待,倒要看看一夜暴富的天子会拣到哪个软柿子,并把他捏个稀烂的时候。周厉王却始料不及的遣将调兵了,而征讨的目标更是让很多世代将门的军事专家也大跌眼镜。毕竟,软柿子满足不了周厉王的勃勃野心,去咬碎一块硬骨头,才能彻底释然压抑许久的愤懑,才能让天下的诸侯们看清天子拥有的强大力量,那是足以压垮一切不臣之心的力量。
        “无往不胜的大周勇士们,去征服狂妄自大的楚人吧!”
        天子号令如山,镐京城外霎时间黄沙飞扬,遮天蔽日的漫漫征尘向着东南方向滚滚而去。楚国,一道无法痊愈的伤疤,在周厉王的心中留下了永远的痛。
        大约在公元前875年,,记得那还是周厉王刚刚登上天子宝座的第三个年头,封地位于现今河南南部的噩国发生了叛乱。原本臣服于大周王朝的噩侯眼见周王室日益衰弱,当朝天子更是登基不久的毛头小子,不由得野心膨胀,竟然改旗易帜,公然叫嚣着反叛大周。噩国的国力实属一般,但与他毗邻的楚国却是一个令人望而生畏的超级大国。噩侯能够如此的胆大妄为,还是承蒙了楚王的百般关照。这里需要注意了,楚国作为周王朝的诸侯国,受封的爵位只是一个不入流的子爵,为何楚国国君被称作“楚王”呢?众所周知,随随便便的擅自冒用领导的名头,无论古今,这可都是被称作“僭(见)越”的死罪。难道楚王不怕死,或是不知道“天尊地卑,君臣有别”的道理?
        噩国得到了楚国慷慨无私的军事援助,自然是感激涕零。既然大哥如此的仗义疏财,小弟当然是肝脑涂地死不足惜的。因为拥有了楚国这个无比强大的盟友,噩侯更是自信满满,“既然当年周武王灭亡殷商,能够流芳千古,我效仿一下,又有何妨呢?”终于,兵强马壮的噩国对周王朝展开了猛烈的军事打击。
        叛军的闪电攻势,让周王朝的守军措手不及,还没来得及组织起有效的防御,就已经溃不成军了。很快,叛军以迅雷之势侵占了周王朝东南地区的大片疆土,马不停蹄的向着成周扑来,东都雒(洛)邑(今洛阳)已是危在旦夕。
        周王朝立国之初,武王定都镐京,将镐京周边地区称为宗周。武王之后,继任者周成王委派周公姬旦在伊水和洛水一带大规模兴建都市。新都落成后,天子亲临,举行祭祀大典。周成王返回宗周镐京时,将无比信任的叔父周公继续留在雒邑镇守,并将雒邑一带称作成周。因为成周的地理位置处于周王朝的中心区域,所以诸侯的朝贡赋税都要先经雒邑,再转送镐京。久而久之,成周雒邑就成为仅次于宗周镐京的周王朝第二大政治经济中心。
        成周雒邑如果失守,周王朝的国土不仅会丧失大半,周王朝的经济大动脉也会被彻底截断。年轻的周厉王深知,周王朝土崩瓦解的危机已是迫在眉睫。面对国难,毫无军事经验的周厉王已是别无选择,只有御驾亲征,兴许还能挽救危局。
        天子坐镇的中央大军日夜不停的向着雒邑挺进。随即,周厉王又命令北方的诸侯国组成联军,由北向南,直抵雒邑。兵贵神速,中央大军和诸侯联军在洛水一带迅速集结,自西向北对叛军形成包夹的态势,一张合围的大网已经将叛军牢牢的包裹在里面。一场歼灭战过后,叛军被彻底的击溃了。此后,不自量力的噩国在周王朝的版图上永远的消失了。
        马到成功的周厉王回到镐京,尚未来得及细细品尝胜利的滋味,新的灾难便接踵而至了。又是楚国,这个可怕的庞然大物,竟然又唆使淮河流域的许多部族组成侵略联军,再一次挑战周王室的底线。


        8楼2014-08-17 17:24
        回复

          (一)西周卷
          6 淮夷的入侵
          相传,上古时候,蚩尤部落和黄帝部落在涿鹿一场大战。蚩尤部落战败,首领被杀,大批族人不得已举家南迁,来到了现今的江苏和安徽北部定居,在淮河流域世世代代繁衍生息。因为他们不同于早期的中原文明,所以,中原王朝便将这些部族统称为“淮夷”。周王朝时,淮夷部族曾经数次入侵,虽然周王朝成功抵御,但淮河流域始终没有纳入周天子的实际控制疆域。由此可见,在遥远的西周时代,淮河流域的广袤沃土应该还不属于华夏族的势力范围。
          现今的官方媒体,每当涉及到一些十分敏感的领土争端问题时,总会像个怨妇似的反复牢骚一句话,“某某地是中国领土自古以来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太泽最烦这类禁不得推敲的外交辞令,敢问这“自古以来”是以哪朝哪代为标准而来的。是明清,是蒙元,是隋唐,还是秦汉。谁都知道,帝国的疆域是随着不同的时代而不断变化的,强盛时则疆域辽阔,衰弱时则偏安一隅。几千年的世事变迁,绝不是挂上一幅“自古以来”的幌子就能够招摇过市的。儿孙不争气,把自家院墙外的歪脖儿树给弄丢了,现如今想把树要回来,便请出了祖先牌位,口口声声把歪脖儿树当作家传的遗物。孰不知,老祖先在世时,根本连院墙还没有垒起来呢!
          与中原文明格格不入的淮夷部族,早就对富庶的大周王朝垂涎三尺。无奈,长久以来小规模的入侵并未得到令人满意的收获。当下楚国的煽风点火,反倒让淮夷部族下决心大干一场。
          淮夷侵略军大举入侵周王朝的军事行动开始了。
          消息传到镐京,稍事休息的周厉王起初倒是不太在意,毕竟刚刚平定了噩国的叛乱,周厉王对于自己的军事实力还是颇为自信的。况且那些野蛮的淮夷部族时常侵犯边境,不过是劫掠一些人畜后便自行离开了,大周腹地是他们万万不敢深入的。
          但这一次,周厉王低估了淮夷部族的决心。曾经是骚扰,但这次却是坚决的入侵。淮夷侵略军高歌猛进,面对大周繁华的城邑,仿佛饥饿的狼群找到了食物一般,兴奋的近乎疯狂。
          前方战事危急。周厉王第一次起用虢公长父担任前线总指挥,统领军队去抵御咄咄逼人的入侵者。但周厉王失算了,先前的噩国叛乱对于周王朝的伤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抚平的。平叛战争使得国库日渐吃紧,大周的军费开支已是入不敷出了。
          没有困难要上,有困难更要上。虢公长父率领着这支缺衣少粮的军队奔赴前线。面对如狼似虎的侵略者,大周将士饿着肚子同敌人进行了殊死的抵抗。胜败的结局可想而知,英雄的大周军队最终还是因为钱粮短缺,而节节败退。淮夷侵略军眼见大周王朝的半壁江山已是唾手可得,不由得加快了入侵的速度。侵略军一路西进,沿途杀戮百姓,劫掠财宝,焚烧城郭,似乎只有这样渲泄,才能掩盖身为蛮夷的自卑。
          战火再一次蔓延到了洛水之北,成周告急,雒邑告急!
          容不得周厉王迟疑片刻了,他再一次亲征雒邑,临阵指挥。天子的到来,令大周将士群情激昂,士气大振,大周军队在洛水上游开始了大规模的自卫反击。也许是大周天子的威仪吓怕了淮夷侵略军,原本强大的破坏力也已是荡然无存。几次交锋,淮军都以失败告终。侵略者眼见难以招架,只得纷纷败逃。
          大周国土,岂是尔等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周厉王传令全军乘胜追击。据史书记载,这次追击行动大获成功,淮夷部族联军被周军斩俘140余人,更有被掳去的大周百姓400余人被解救,业已沦陷的大周东部地区成功收复。一场声势浩大的
          自卫反击战最终以周王朝的胜利而完美收官。
          为何连战连捷的淮夷联军在周厉王御驾亲征后,就变得不堪一击了?莫非真的是天威所致?其实淮夷联军本来就缺乏军事素养,发动战争的目的只是一味的烧杀劫掠,根本毫无战略部署可言。兵临雒邑后,淮夷联军孤军深入周朝腹地,远离故土以致后勤保障完全缺失,俨然已是强弩之末。反观大周军队,天子的驾到,却令全军上下精诚团结,士气高涨。大周军队凭借主场之利以逸待劳,以哀兵姿态去对阵千里迢迢远道而来的淮夷联军,战争的胜负也就不言而喻了。
          一次诸侯反叛,一次外敌入侵,虽然周厉王都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但心底的一个巨大阴影却是挥之不去的。楚国,大周王室数代天子与你结下的恩恩怨怨,早晚是要和你清算的。


          9楼2014-08-17 17:28
          回复
            玉觞盼了太久了,不知太泽师傅是不是开始更新了呢?


            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14-08-17 18:06
            回复
              早就该在咱这好好发贴的,二十四史吧与这同是更多好。老偷懒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4-08-17 19:29
              回复
                拜读太泽的《太泽憋史》,有很多感触:从一开始的段落,就带给人一种慷慨激昂的情绪,让读者产生兴趣读下去。接下每段更新,更是篇文起伏跌宕,看得出每段都是精心编制的文字,充满着对历史的热爱和执着,为太泽加油,这段《太泽憋世》将会成为历史上光辉的一笔,带给无数爱史读者无尽的经典美文享受!~在此,非常的感谢太泽的精彩原创分享,真诚的说一句:太泽辛苦了!~期待更新!~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7楼2014-08-17 21:26
                收起回复

                  (一)西周卷
                  11 金牌车夫
                  公元前977年,可怜的周昭王客死他乡,十分离奇的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他的儿子周穆王姬满接班顶替,开始了极富传奇色彩的天子生涯。那一年,周穆王五十岁。周穆王即位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975年,他将周王朝的都城从镐京迁到了一百多公里外的西郑(今陕西凤翔)。也许是镐京里破旧的王宫让追求生活品味的周穆王感到压抑无趣,也许是周昭王惨死的命运实在不堪,他的儿子想要换换风水,转转霉运。究竟穆王为何迁都,史料中却是所言不详。管他哩,反正西周王朝的都城第一次离开了镐京。大约在八十年后,周懿王又将都城从西郑迁到了犬丘(今陕西兴平),直到西周王朝结束。因为西郑和犬丘都在宗周王畿的范围内,距离镐京又很近,所以为了叙述方便,太泽将西周王朝的都城统称为镐京。
                  周穆王是个奇人,他的那些神乎其神的奇异经历,绝对是中国早期历史长河中的一朵奇葩。关于他的那些神奇故事,更是因为一部名叫《穆天子传》的古书,才被绘声绘色的娓娓道来,流传至今。
                  还记得前文中提到的发生在西晋早期的盗墓案吗?不仅《竹书纪年》得以重见天日,更有另外一部不朽大作得以重现人间,这便是《穆天子传》。伟大的旅行家周穆王,正是因为这部书而被后人津津乐道,更令后人浮想联翩。
                  究竟周穆王的神奇旅行是从哪一年开始的,我们已经无从得知了。也许周穆王是为了周王朝疆域的无限扩张,也许是为了周王室权威的巩固加强,也许他只是为了满足自己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无论何种原因,反正周穆王的漫长旅程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漫漫旅途,山高水深,艰险异常,没有过硬的代步工具是万万不行的。周穆王作为堂堂天子,拥有了当时世界上最顶级配置的超豪华座驾。这是用黄金美玉装饰的车辇,在太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被后世称作“穆王八骏”的八匹世间少有的宝马神驹更是奋蹄如飞。天子的座驾无与伦比,司机师傅的驾御技术当然更要出类拔萃。西周王朝最为优秀的车夫,恐怕非嬴造父莫属了。
                  嬴造父的祖先名叫伯益,曾经和大禹王一起并肩战斗十三载,平息了那场史无前例的特大洪涝灾害。嬴造父就是这位大英雄的九世重孙。嬴造父自幼喜爱驾御马匹车辆,他十分幸运的成为了当时最著名的驾校教练泰豆氏的学生。嬴造父在泰豆氏的驾校里苦学了三年,但驾驶技术却是丝毫没有长进。很多同学都要求驾校退钱,大骂校长泰豆氏是个学术骗子。但嬴造父却痴心不改,依旧对老师彬彬有礼,不敢有丝毫的怨言。也许是泰豆氏良心发现了,他决定将自己的毕生所学传授给这位无怨无悔的老实孩子。
                  这天,泰豆氏在地上齐刷刷立起了许多大木桩子,密密麻麻的排列成行,远远望去,仿佛一条又窄又长的小路悬浮在半空之中。泰老师纵身一跃,来到木桩之上,只见他快步如飞,往返自如。嬴造父心中连连惊叹,更是不敢怠慢。他颤颤巍巍的爬上木桩,小心翼翼的模仿着老师的一举一动,生怕不小心会从木桩上跌落下来。看到这一幕是不是很眼熟,这难道是在学习驾驶技术,这分明是站在梅花桩上习武练功。
                  嬴造父很聪明,不出三天就掌握了“凌波微步”的技巧,但嬴造父却搞不明白老师为何要传授他这些不着边际的武林功夫。泰豆氏看出了他的疑惑,说道:“你能在高空之上快步如飞,力量虽然来自于你的脚下,但你的双脚却是顺应于你的内心。所以,你在驾车时一定要通过协调缰绳的稳定,去控制车辆的平衡。无论车辆的行驶速度是快是慢,马匹奔跑的节奏必须通过缰绳牢牢的掌握在你的手里,而手中能够娴熟的操纵,则来自于你内心的冷静控制。”泰豆氏接着说道:“你看那些制作强弓硬弩的能工巧匠,他们必须先要学习如何编制簸箕和箭袋,还有那些擅长冶炼技艺的师傅,先要学习如何将一炉炭火烧红烧旺。所以,无论多么伟大的才能技艺,都是通过那些琐碎无聊的点滴功夫积累而成的。记住,狐狸腋下的皮毛虽然少得可怜,但只要聚集起成百上千张,同样可以缝制成一件抵御严寒的裘皮大衣。”(成语【集腋成裘】)
                  老师的谆谆教诲,嬴造父谨记于心。他跟着泰豆氏勤学苦练了很多年,终于成为了全天下驾驶技艺最为高超的马夫,从而肩负了为周天子驾御“八骏”的光荣使命。


                  18楼2014-08-19 22:47
                  回复

                    (一)西周卷
                    13 在那遥远的地方
                    浩浩荡荡的西征队伍也不知走了几千几万里,一座高耸入云的大山横亘在周穆王的眼前。这里就是传说中的三危山,三只美丽的青鸟就栖息在云雾缭绕的峰顶。周穆王不辞辛苦,登临三危山,说出了心中虔诚的向往和殷殷的期盼。三只青鸟心领神会,展开五色翅膀,纵入浩瀚天际,向着遥远的昆仑山飞去。
                    嬴造父驱赶着八匹神驹,盛载着周天子的梦想,继续向西驰骋。也不知过了多久,一条一望无边的大河挡住了周天子的车驾。周穆王传令随行工匠,打造舟船。却不料船只根本无法在水面上漂浮,转眼间便沉没在茫茫河水中。祭公谋父见多识广,他早听西域人说起过,在昆仑山的东面,有一条大河名叫“弱水”。此水莫说载舟渡船,就是一片鹅毛掉落在河面上也如同千斤巨石一般,转瞬间沉入水底。
                    远望若隐若现的昆仑山,看着眼前不浮舟楫的弱水,周穆王一愁莫展。正当所有人无计可施的时候,神奇的一幕出现了。数以万计的大鱼和巨龟慢慢的向着河中聚拢,渐渐的铺架起一条直通弱水彼岸的大道。天子的车驾行进在百年不遇的自然奇观之上,顺利的渡过弱水,梦中的昆仑山终于出现在周穆王的眼前。
                    一朵祥云飘飘荡荡,载着天子扶摇直上。不知不觉,周穆王已是置身于天堂仙界。瑞霭千条,霞光万道,如梦似幻的笼罩着金碧辉煌的仙阙神宫。一道天门豁然打开,一阵沁人心脾的氤氲香氛扑面而来,三只美丽的青鸟簇拥着一位袅袅娜娜的楚楚佳人,乘着五色祥云来到了周穆王的近前。
                    她就是周穆王日思夜想的昆仑女神----西王母。西王母盛情邀请周穆王来到瑶池之畔,饮宴品茗,举觞和歌。瑶池之畔仙乐渺渺,昆仑之巅羽衣翩翩。甜美的琼浆,甘冽的清泉,数不尽的珍馐美馔,不知名的奇花异果,这一切都让人间天子欲罢不能。妩媚多姿的昆仑女神,几曲衷肠,百啭千回。顾盼生辉的如水双眸,更是令多情天子如痴如醉,身心飘荡。
                    人间天子与昆仑女神一见如故,难分难舍。周穆王不想走了,他舍不得美丽的西王母,舍不得壮丽的昆仑山,舍不得神仙洞府,舍不得瑶池幻境。但这一切的不舍与眷恋,却被现实世界撕扯的粉碎。一份来自边关的紧急军情,让这一切美好转瞬间如同镜花水月一般,遥不可及。
                    镐京急电。徐国国君嬴诞自立为王,已经公开与大周王朝决裂。
                    边关战事紧急,但掌控一切的周穆王却是远在万里之外的昆仑山。难道现在要回师镐京,只怕已经来不及了。周穆王却是出奇的冷静。嬴诞不是要做国王吗?没关系,我作为大周王朝的最高统治者,完全赞成他的意愿。不仅如此,还要将徐国周边的三十二个诸侯国,一并赏赐给嬴诞。毕竟,既然你要做国王,就不能还像个光杆儿司令一样。
                    周穆王很聪明,这一切妥协只是迫不得已的稳军之计。嬴诞,在老子最惬意的时候给老子添堵,你等着瞧!
                    人间天子与昆仑女神执手相望,依依惜别。西王母泪眼婆娑,她用天地间最美妙的声音倾诉离别的惆怅。“苍穹之上,白云飘荡。巍巍昆仑,从天而降。万里迢迢,山水阻挡。愿君安康,何日与我再诉衷肠。”(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之无死,问复能来。 )
                    昆仑女神的离别之曲凄婉哀伤,人间天子更是情思绵长,“东归故土,只为天下昌盛。万民幸福,我再与你共度此生。三载光阴飞逝,美丽的原野之上,我们终将一起纵马驰骋。”(予归东土,和治诸夏。万民平均,吾顾见汝。比及三年,将复而野。)
                    周穆王眼含热泪,怅然若失的离开了昆仑山。蓦然回首,一个柔美的身影伫立在山顶,久久的凝视着东方。
                    神话终究是神话,周穆王与西王母的爱情故事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史籍中似是而非的记载,后人们将信将疑的叙述,不过是茶余饭后的一番消遣而已。故事不是历史,却更让人浮想连连,意犹未尽。此时此刻,太泽也不禁轻轻的哼唱起来,“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


                    20楼2014-08-22 22:12
                    回复
                      (一)西周卷
                      14 变形金刚
                      周穆王离开昆仑山,快马加鞭的向着遥远的东方故土一路狂奔而去。在《史记》中有这样一段记载,似乎可以看出周穆王回军时迫切焦急的情形。“徐偃王作乱,造父为穆王御,长驱归周,一日千里以救乱。”这句话是说,徐国国君反叛大周后,周穆王为了迅速平定叛乱,命令嬴造父为自己驾车,马不停蹄的向着镐京进发,大队人马一天要行进数千里。
                      纵然真的是一日千里的速度,从昆仑山返回镐京,想来也要日夜兼程的狂奔些日子。也许是一路的风尘让周穆王深感疲惫,也许是边关的战事并没有预想中紧急。就在周穆王的车驾即将进入大周领土时,天子决定稍事休整,传令大军原地待命。
                      漫漫征程,周穆王真的有些累了。在临时搭建的宫帐里,周穆王原本矍铄的双眼渐渐的有些倦怠了。他唤来随行的妃嫔陪在自己身边,置酒和歌,心中却依旧闷闷不乐。昆仑山上的女神,让他魂牵梦绕,相思成灾。
                      就在周穆王的心中倍感清冷的时候,一个来自远方的客人走进了天子的宫帐。此人名叫偃师,是位名扬西域的奇人异士,他此行是专程来为周穆王进献宝物的。偃师将一个年轻貌美的小伙子带到周穆王近前,说这个人便是要献给天子的宝物。周穆王心中十分诧异,不知偃师意欲何为。偃师轻轻的拍击了几下手掌,衣着艳丽的小伙子霎时间轻扭腰身,竟在天子的宫帐里翩翩起舞。只见他姿态曼妙,技艺娴熟,身形千变万化,舞步更是随心所欲。
                      周穆王心中也是啧啧的称奇,想不到在这教化未开的蛮荒西域,竟有如此技艺绝伦的舞者。一曲终了,周天子正要打赏,却不料那个小伙子竟然偷偷的瞟了几眼周穆王身边的爱妃,分明流露出挑逗的神情。简直是色胆包天,堂堂周天子岂能容忍一个戏子对自家女人不坏好意。
                      周穆王一声令下,武士们冲进宫帐。可怜那个目无君王的小伙子立时变作了刀下之鬼,一颗人头滚落在地。周穆王和在场的所有人都惊呆了,没有了脑袋的身躯非但没有倒下,竟然依旧行走自如。周穆王愤怒了,他觉得偃师是在用妖术戏耍自己。偃师自知大祸临头,便赶忙将没有脑袋的身躯放倒,三下五除二的将一具躯体拆解的支离破碎。
                      周穆王看傻了,他小心翼翼打量着散落一地的四肢和骨架。天啊,原来这个舞姿翩翩的年轻舞者,竟然是用木头,皮革和兽毛拼凑而成的人偶。周穆王壮着胆子,仔仔细细的瞧着。人偶的体内,五脏六腑一应俱全,虽然也是惟妙惟肖,只可惜都是用野兽的肝脏替代的。
                      偃师看出了天子的疑惑,他熟练的将人偶重新组合拼装,先前那个小伙子转瞬间又生机勃勃的出现在了周穆王的眼前。周穆王心悦诚服了,他不住的打量着偃师,不由得惊叹道:“你的技艺不亚于天地的造化神功呀!”
                      偃师造人的典故最早出现在《列子.汤问》一书中,虽说可信度不高,但这应该是中国历史上关于机器人的最早记载,或许也是最早为人熟知的科幻故事。只可惜后人的思路过于保守,没有在此基础上天马行空的借题发挥。如果将一个人偶跳舞的故事,扩展幻想成为人偶之间对战的故事,应该更加吸引世人的眼球。果真如此,兴许《变形金刚》的著作权就会早早的属于中国了。


                      21楼2014-09-07 23:47
                      回复
                        (一)西周卷
                        25 伤离别
                        凤凰已经渐渐的飞远了,消失在五彩绚烂的云霭之中。夕阳西坠,天地之间一片朦朦胧胧。一弯残月摇摇晃晃的浮出苍冥,穹窿之上满眼的点点繁星。
                        一阵微凉的山风吹过,柔弱的盛姬禁不住瑟瑟发抖,穆天子赶忙将这把娇骨搀扶到房中。盛姬绵软的瘫倒在锦榻上,一阵彻骨的寒意转瞬间涌向全身,脸色顿时变得苍白而憔悴。
                        盛美人病了。或者说在登临沂山之前的很多天,病魔就一直伴随在她的左右。
                        不久前的某一天,天子东巡的队伍来到了一个称作“菹(组)泽”的荒凉所在。这是一片无边无际,苇草丰茂的水原沼泽。就在这个渺无人烟的地方,疲惫的盛姬受了风寒,本就娇弱的身子更是一病不起。
                        宫帐中,传来一阵阵有气无力的咳喘声,盛姬原本冰凉如玉的肌肤此时已是滚烫。一旁的周穆王眼见爱妃生了重病,心疼的不知如何是好。军帐外,随行的公卿臣僚也是急得抓耳挠腮,伤透脑筋也想不出为天子排忧解难的方法。
                        沼泽茫茫,阴雨绵绵,要到哪里去寻找治病救人的仙丹灵药啊?周穆王大步走出宫帐,抬头仰望黑压压的滚滚乌云。作为无所不能的大周天子,他第一次感到了失望和无助。
                        “传令下去,东巡车驾回转雒邑。”周穆王不得已只能提早结束这次东巡计划,这是他此时能够想到的唯一办法。
                        但病榻上的盛姬却坚决反对天子的草率。因为她不想让这个男人败兴而归,因为这个男人不仅仅是她的丈夫,更是大周王朝万民拥戴的圣人君主。盛姬知道周穆王登临沂山的政治用意,更知道周天子纵览山海的伟大意义。她的夫君要在沂山之巅宣誓大周王土的东方界限,昭告九州天子的无上王权。
                        盛姬隐瞒了自己的病情,而将减缓病痛的方法寄托在一种称作“浆”的东西上。《穆天子传》中关于盛姬患病有过这样的记载。
                        “盛姬告病,天子怜之。求饮,天子命人取浆而给。”
                        究竟“浆”是什么,后世不得而知,但可以想见,此物应该是一种可以饮用的液体。是秘制的果汁饮料,还是久藏的佳酿沉香,亦或是祛病的药剂草汤。太泽实在无解。
                        但根据简要的记载,后世可以获悉,“浆”并不是类似于“九转还魂丹”之类的海外仙方。因为周穆王并没有派出大队人马,兵分几路去神仙洞府求取仙药。他只是命人取来,得到的十分容易。
                        盛姬“饮浆”之后,病势大为好转,脸上也渐渐的恢复了往日的光彩。也许“浆”的确有起死回生的功效,也许“浆”只是在为盛姬的康复作出了心理暗示,也许她只是强打起精神,硬撑着身体,将病痛的折磨刻意隐瞒,故意用光亮的油彩掩盖住憔悴的面容。因为她不想让这次东巡半途而废,更不想让深爱的天子失望而归。
                        盛姬的转危为安,让茶饭不思的周穆王欣喜若狂。他传令大队人马,择吉日启程,向着理想中的目的地进发。
                        离开了晦气的菹泽,东巡队伍马不停蹄的行进了几百里。在具水(今山东弥河)东岸,望眼欲穿的纪侯终于等来了尊贵无比的客人。风尘仆仆的周天子正襟危坐在车驾之上,例行公事一般的表扬了纪侯几句。便迫不及待的让纪侯引路,径直来到了沂山脚下。
                        山路陡峭崎岖,车夫小心翼翼的驱赶着驾辕的马匹,生怕天子会有一丝一毫的不安。周穆王怀抱爱妃,欣赏着山路上的绝佳景致。在一处芳草萋萋的山谷中,盛姬的目光停留在不远处那个野花烂漫的草坡上,静静的凝视许久。她恳请周天子将这里赏赐给自己,将这里当作自己仙逝之后的万年吉地。
                        周穆王欣然应允,他以为爱妃只是大病一场后的伤春悲秋。天子未曾留意到这份苦涩的暗示,这更是一份即将生离死别的约定。
                        周天子挽着美人的玉臂,登临沂山之巅。精美壮丽的重璧台上,周穆王祭祷天地,昭告四方。
                        东起茫茫大海,西向巍巍昆仑,日月之遥皆为大周王土,其间生养亿兆生灵,皆为大周臣民。周之基业,天地不绝,万古犹存。
                        巫师点燃了祭台上的燔柴,将美玉丝帛投入熊熊烈火,滚滚的浓烟直冲天际。周穆王手捧金册,开始大声诵读祭天铭文。
                        盛姬望着高高在上的夫君,已是蜡黄的面颊上微微含笑。他的心愿已足,我的心愿已了。这是一段宿命中的短暂情缘,既然开始,终将结束。
                        山顶之上,夜风瑟瑟。盛姬卧在病榻之上,已是奄奄一息。她望着泪眼婆娑的周穆王,说出了一个临终之人最后的期盼。她盼望夫君能够陪伴在身旁,一起去等待清晨的第一缕曙光。
                        黎明即将到来,东方的世界微微发白,在天与海的尽头,一轮初生的旭日若隐若现。渐渐的,朝阳跳出了黑暗的禁锢,一道道金光,如利剑一般刺透云霞,夺目的光辉普降人间。
                        盛姬依偎在天子的臂弯中,金色的光芒照的她有些睁不开眼睛。她目不转睛的望着那个男人,那个男人也在仔仔细细的端详着她。谁都不愿忘记那张无比熟悉的容颜,谁都难舍难离那份满怀眷恋的深情。
                        空旷的天地间,传来了几声悦耳的鸣叫。伴着朝阳东升,五彩斑斓的凤凰展开翅膀,映着漫天的金光,又一次降临在沂山之上。
                        盛姬笑了,笑得那样如痴如醉,美得那样摄人心魄。
                        这时,穆天子的耳畔传来了一阵轻柔的歌声。
                        “彩凤引吭,如意吉祥,降临在秀美的山冈。彩凤相顾,梧桐相望,沐浴着初升的朝阳。枝叶流光,郁郁苍苍,映照着美丽的过往。鸾凤齐舞,声声鸣唱,一曲衷肠在天地间悠扬。”(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菶菶萋萋,雍雍喈喈(皆)。)
                        一曲幽幽,忘苦忘忧。一曲渺渺,玉陨香消。
                        盛姬走了,走向了那个山花烂漫的草坡,却没有能够走进漫漫的历史长河。
                        沂山大葬结束了,周穆王并没有回驾镐京。他决定带上叔女坐,父女二人要到沙麓山去逗留几天,不为别的,只为了去缅怀多年前的那次相逢。
                        来到沙麓山,周穆王触景伤情,山中的一花一草似乎都在诉说着前缘往事。就在相遇的地方,周天子焚香祷告,祈求远逝的芳魂能在天国中永远美丽,永享幸福。
                        天子临行之时,王姬叔女坐却是执意不愿返回镐京。穆王深知宝贝女儿执拗的性格,眼见她心意已决,便留下了几个侍女和她作伴,又为叔女坐在沙麓山中营建了一座宫殿。
                        从此以后,叔女坐便长年住在沙麓山中。口渴时就去喝山中的清泉,一日三餐也都是粗茶淡饭。后来,她又在山中种植了许多株花生果树,眼瞅着果实茂盛,她就干脆将花生果当作食物,以此用来充饥了。
                        相传,叔女坐在沙麓山中生活了一辈子,终生没有离开过大山。归天之时,叔女坐已经是一位一百多岁的老奶奶了。可能此时她早已经忘记了自己曾经无比高贵的身份,但她绝不会忘记曾经那份真挚的情谊。
                        盛姬,为了这份情谊,我用一生的时光守候在我们相识的地方。
                        千百年来的沧海桑田,沙麓山早已不见了旧时的模样。沙麓山崩塌后,在荒原废墟上形成了一处体形较大的土丘,当地人将这里称作“东土山”。就在这个土丘上,曾经建有一座“奶奶庙”。古往今来,东土山奶奶庙里香火鼎盛,十里八村的善男信女都到这里祈福祈寿,而且有求必应,十分灵验。据当地人传说,东土山奶奶庙里供奉的这位慈眉善目的老奶奶,就是周天子的那位美丽公主---叔女坐。
                        好了,关于穆天子的故事到此为止了。可能很多人都已经忘记了他的姓名,周穆王姬满,西周王朝的第五位天子。太泽在他的身上花费了大量的笔墨,倒不是太泽有何偏心。只因为周穆王在西周时代的早期天子中,是唯一有传说故事可讲,有奇闻异事可听的重量级人物。
                        周穆王之后,他的儿子姬繄扈(一户)在大约公元前922年继承天子之位,史称周共王。

                        (沂山玉皇顶)


                        32楼2014-09-08 00:41
                        回复
                          (一)西周卷
                          33 镐京保卫战
                          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天性,如果发挥的到位,会被称作“雄心壮志”,例如周穆王先生。如果发挥失常,会被骂作“贪得无厌”,例如周厉王这龟孙儿。赞美与咒骂,其实同本同源,但人们往往只看到了大相径庭的结局。
                          还有一种后天养成的性情,既不好也不坏,即听不到赞美,也听不到咒骂。从不会努力的争取,也就不会痛苦的失去。这类人始终信奉一句话,“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做事难免犯错,不如干脆不做。吃喝不愁的过日子,平平安安的数年头,我心足矣!
                          拥有这种性情的人最多,他们往往被称作“不思进取”或是“小富即安”。无所谓,天地之间,世人居中,世人之间,吾辈居中。这样呆着,才会觉得踏实,觉得安全。
                          因为这种性情被思想家称为“中庸”。从此,“中庸”的人们便一下子找到了理论基础,誓将这种不上不下的消极人生进行到底!岂不知,圣人嘴里的“中庸”是有标准的。你在自诩“中庸”之前先去照照镜子,倒要看看自己是否“中用”才行。
                          无辜的“中庸”被扭曲的面目不堪,祸害了中国几千年,却依旧乐在其中。
                          周共王同志就是这样一个“中庸”的人,既不随他老爹,也不像他曾孙。解决了不识时务的密康公,心里很舒坦。宗周的百里沃土被换成票子,个人资产也很富足。日子好过,诸侯听话,公卿受用,难道不应该知足长乐吗?难道不应该在镐京的王宫里,安安稳稳的享受幸福生活吗?
                          应该,绝对应该。
                          但周共王忽视了一条真理。“树欲静而风不止”,一个三岁孩子也知道的自然现象,周共王却浑然不知。你想过舒坦日子挺好,毕竟大周百姓也想过舒坦日子。但前提是一定要将那些不愿意看到你舒坦的家伙们先行清理干净,如果清理的不够干净,你这日子过得注定不会舒坦。
                          渴望安宁的周天子总是不得消停。总有一些缺衣少食的无赖,悄悄溜进自家的后院。先是偷鸡摸狗,而后再点把火烧了你家鸡窝。等你看到火光,拎着大棒子冲出屋后,才发现他们早已经逃之夭夭了。
                          唉!不怕日子过得苦,就怕有人来添堵啊!
                          自从周穆王辞别了人间,周王朝失去了这样一位强人的支撑,就越发的有些玩不转了。
                          常言道,“地球没谁都转”,但我们芸芸众生又有谁真的感知到地球是在旋转呢?最让我们感同身受的,还不是“饿了吃饭,冷了穿衣”这些琐碎之极的事情。而所有人的所有琐碎事,很多时候是由一个人做的一件事来决定的。
                          周穆王主政期间,对于西戎部族一直采取坚决打压的霸权政策。将这些野蛮人统一迁徙,统一安置,却不予管理,任其自生自灭。西戎部族虽说恨得咬牙切齿,但迫于高压强权,也只是敢怒而不敢言。
                          挨揍时,一定要学会忍耐。忍耐时,一定要牢记忍耐的意义。面对周穆王,西戎部族选择了忍耐,忍耐的意义就是穆王之后的重新崛起。这些野蛮人终于等来了希望,他们高兴的看到,那位继任天子和他爹竟然完全不一样。
                          对于西戎部族,周共王的态度很温和。只要你们不来招惹我,我是绝对不会主动去找你麻烦的。西戎人很感念周共王的和平外交政策,直到密国覆灭的那一天,他们发现周共王竟然慷慨的帮自己清除了东进的障碍。
                          周天子的恩情像太阳普照四方,西戎人民只有和您贴的更近,才能更加深刻的感受到周王室的温暖。诚心实意的西戎人不会光说不练,富庶繁荣的东方世界在不停的向着我们召唤。
                          起初的西戎部族只是试探性的小规模骚扰。他们闯进大周领地,抢了东西,放几把火,等到大周边防军来了,这些抢匪早已经脚底抹油溜之大吉了。
                          刚开始时,镐京里的天子和公卿臣僚们,对于西戎部族的边境劫掠事件也感到十分棘手,为此也召开了几次针对性较强的特别会议。但久而久之,周共王发现所谓的边境冲突,远没有自己想象的严重。不过是些穷极生疯的西戎人,在国境边上抢些周人圈养的马匹牲畜,烧掉周人居住的几间茅屋。不过如此,实在没啥损失。
                          但本着对百姓负责的精神,经中央研究决定,将与戎人杂居的大周边民向东迁移。而后在劫掠事件的频发地区,兴建防御壁垒。三千年前的这些所谓的防御壁垒,绝不是造价昂贵的马其顿防线。说白了,不过是几座用黄土夯筑的烽火台而已。
                          面对周王朝在边境地区的全新军事部署,西戎人决定见好就收了。毕竟强弱分明,万一哪天把你惹毛了,我又被你赶到哪个鸟不拉屎的不毛之地,我这些年的辛苦忍受岂不是要付之东流了。
                          西戎人决定等待,他们不相信周天子会一如既往的死盯住自己不放。总有一天,等到你打盹发困的时候,我一定要重重的咬你一口,即使咬不死你,也要把你咬成残废。
                          西戎人的等待是有价值的,安于现状的周共王很快就将他们忘得一干二净。不过短短几年的光景,因为缺乏必要的修葺,边境上那几座刚刚屹立不久的烽火台就已经残破不堪了。守卫在边防线上的大周将士,也因为战备补给不足,而变得军心涣散。
                          风吹日晒的守边将士们为周王朝看家护院,来了歹徒,还要进行殊死的搏斗。流血流汗倒是其次,万一那天不留神,被一刀砍在脖子上,小命可就没了!虽说干着周王朝最危险的工作,却拿着周王朝最微薄的工资,还经常被拖欠。由于周天子对于边防军务的漫不经心,导致将士们的心中很不平衡,消极怠工也就稀松平常了。
                          时机终于出现了。
                          大约在公元前的904年,也就是周共王在位的第十九年,西戎人决定集结起野蛮原始的部族军团,向着大周腹地大举入侵。
                          疯狂的西戎军团轻而易举的突破了边防要塞,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连续的攻占了周王朝西部的数十座城池,烧杀劫掠一番后,他们舔舐干净刀口上的鲜血,随即便挥舞着屠刀,声嘶力竭的叫嚷着,向着镐京扑来。
                          平庸的周共王可不想自己成为这些野人的战利品和盘中肉。他急忙在骊山之上燃起烽火,号令四方诸侯勤王。诸侯们眼见天子的警报已经拉响,便迅速调集军队,奔赴镐京,驰援救驾。不要以为周共王号召四方诸侯勤王,是他本人具备军事思想的体现,其实骊山的烽火只是周天子自救的唯一法宝和保障镐京安全的最后出路。除非周共王是个白痴,呆坐在王宫里等待着戎人的杀戮。
                          周共王的祖先们开创的“勤王”的军事防御手段的确是十分的高明。诸侯联军迅速集结,高效打击,很快便解除了周天子的警报,瓦解了西戎大军直逼镐京的威胁。诸侯联军绝对是值得天子信赖的威武之师,常胜之师。联军一鼓作气将西戎大军赶出了周王朝的领土,得胜凯旋。
                          胜利的结局并不一定是皆大欢喜的。这次西戎部族的入侵对于已经立国长达一个半世纪的周王朝来说,伤害虽不致命,却也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此后的周王朝在边境问题上表现的越发不自信了。
                          当然,周共王在处理外部事务时,采取的所谓的“绥靖”策略,才是导致这次西戎入侵的罪魁祸首。他为了节约军事开支,竟然大规模的削减军队,彻底改变了他爹以武力征服天下的基本国策。而强大的军队才是周王朝立国安邦的根本。面对日渐抬头的外部势力逐渐崛起,周共王又不得不采用妥协和解的办法,尽量去规避边境上的武装冲突。面对此消彼长的军事实力,周天子将国家的安危放置在了谈判桌上,但野蛮的西戎人却懒得理会你那些倡导和平的外交辞令。
                          想要获得安宁的周共王,终其一生,也没有能够获得片刻的安宁。
                          大约在公元前900年,周共王姬繄扈满怀疲惫的永远告别了天子的宝座。他的儿子姬囏(坚)走上了历史的前台,史称周懿王。

                          (周共王大墓)


                          40楼2014-09-10 18:31
                          回复
                            关于鱼皮鱼骨熬制成的胶船,总觉得不太现实呢,那么大一条船得要多少鱼啊,而且还要费很多时间吧?


                            42楼2014-09-28 10:33
                            回复
                              吧主为啥不更了那?等很久了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43楼2014-11-08 00:1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