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善孝为先,提倡孝,能起到良好的社会效益,能塑造良好的学校形象,促进学生的情商发展,提高他们非智力因素的积极一面,进而在智育上结出丰美的果实。这一继承传统回应当下的校园文化,必将成为长高德育教育的一部分,“孝”的观念也必将融入长高学子的血液,成为他们灵魂的一部分。长兴岛高中也可以通过这一手段积极地参加到和谐社会的建设中来,具有极大的意义。而且以孝治校,势必作用到“尊师重教”这个层面上来,为恢复传统的师生间那近乎家庭伦理的亲近关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一日为师终生为父,长兴岛高中不仅仅教给学生学习知识和获取知识的方法,还告诉他们生活的态度与方式,让他们感受和谐的长高之光。长高是他们的精神家园,长高的老师是他们的灵魂导师。
♡长高的“以孝治校”当然不能停留在封建时代的忠君爱国上,今天的“孝”应该与时俱进,是一个融通了生命教育、理想教育、诚信教育,凸显感恩教育色彩的一个综合产物,形势是多样的,内涵是丰富的。长高的目的是把这个“孝”打造成长高学子“行为的准则和目的”“生活的态度和方式”。
一个学校存在的根本还是这个学校究竟能培养出什么样的人。一个能培养出孝子的学校必将成为一所伟大、不朽的学校。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种气候的营造,它也许看不见,但它应该能够感受得到。面对传统价值泯灭的当代,当我们的教育对象成为后现代文化影响下的新新人类,我们不禁追问,还有没有一种教育,能够作为我们文化建设德育工程的抓手,和学生建立真正的沟通,让他们成长。时光流逝,很多真理湮灭在历史的灰烬中,可岁月又轻轻把它送来。于是真的就有那么一个朴素的真理,熠熠生辉,它就是“以孝治校”。
现在的学生难以管理,但再过十年二十年,学生恐怕就更难以管理。那时候学生是独生子女,家长是独生子女,老师是独生子女,校长,是独生子女。几“独”俱全,以现在对独生子女通行的认识,确实不容乐观。但同时应该看到,所谓最幸福的孩子其实也是最不幸福的,小时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六个长辈疼一个,长大后结婚,夫妻两个其实要负担赡养十二个老人。在社会保障制度还相对欠发达的中国,一对夫妻除了抚养自己的小孩,还要同时满足多个老人的物质需要与情感需求,让人顿生恐怖之心。如果不抓好学生的“孝育”,现在的孩子又普遍存在吃苦精神差、抗挫折能力差的情况,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的色彩浓厚。不抓好孝育,对国家、对社会的影响都将是巨大的。所以,从宏观的社会老龄化趋向,学生独立性差,孝顺意识不强等情况来看,有必要提倡孝育。
提倡孝育的第二大背景原因是,孝育有着丰富的历史传统,而且有比较大的现实可行性。从历史传统来说,中国一贯强调“以孝治国”,感人的故事数不胜数。远的不说,“感动中国”的人物田世国割肾救母,在全国范围内传为美谈。而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现实面前,老师们也常感叹,讲三年德育,比不上社会对学生三天的腐蚀。这不能怪老师们无能,只是在价值观多元化的今天,这社会实在是变化快。但有一样东西是不会变的,就是中国人的家庭伦理观念。现在的孩子就因为是独生子女,倍受家长的宠爱,甚至溺爱。他们中的绝大部分都对父母有相当深的依恋和非常深沉的爱,只是他们有时自己还觉察不到。觉察到了的,也不知道该如何去表达这份爱。所以在其他德育手段失效的时候,相信孝育依然能够深入人心。
提倡孝育的另一个原因是,孝育的生长点比较多,内涵丰富,影响力强。古人常说,在家为孝子,出门为忠臣。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孝子他会是一个不爱国的人。把对家庭的爱升华到对社会的爱,把对父母的爱升华到祖国母亲的爱,不就是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至于如何处理和父母的关系,当然要以信为本,那么“诚信教育”自然很容易镶嵌进去。怎样才能让父母放心,这当然就涉及“人格教育”。怎样才能做一个有用的人,成为杰出的人才,让父母高兴,这又涉及“理想教育”。怎样体会父母的疾苦,这又可以与“体验教育”“感恩教育”相挂钩。
成长从来都是多方面的,如何让孩子从成绩优秀转向全面的成长优秀,离不开“以孝治校”。强调过程管理文化建设,建设和谐长高,离不开“以孝治校”。所以,“以孝治校”作为长高德育工程的一个切入点,纲举自然目张。
长高的具体做形式即内容,目的即意义。作为一项工程的“以孝治校”,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的,长兴岛高中的具体做法是:
利用学校的广播站、文学社、学生会、诗刊编辑部、宣传橱窗、黑板报、大屏幕等团体和媒介,以班主任的主题班会为主阵地,以国旗下讲话为总号令,进行宣传发动的准备。营造一种鼓励“孝”提倡“孝”表彰“孝”的舆论氛围,“孝顺光荣,不孝可耻”的导向逐步形成。
作为一个工程,有响亮地口号非常重要。如“为我爱的和爱我的努力学习”“我孝顺,我光荣”。前者能够尽可能的利用这个工程的衍生价值,化德育优势为智育动力,激发学生带着感恩的心举着理想主义的大旗,“为我爱的”和“爱我的”人和事努力。“我孝顺我光荣”这个口号旗帜鲜明,态度指向性强。在早期策划宣传阶段,这个口号比较有力度。
“以孝治校”工程能够整合现有的德育资源。关键之处还在于,我们能够融通中西方文化特点,将这个工程做成一个系统的生态环境。西方的父亲节母亲节感恩节,做做文章自不待言;中国的中秋节元宵节重阳节,学生大多也是在学校度过。而每位学生父母亲的生日也很重要,孩子的生日就是母亲的受难日。
①开设校本课程,研究家庭、学校、学生三者的关系。为校长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为学生处理这三者关系提供生活指南,为家长教育孩子指点迷津,为老师提供致胜法宝。
②宣传橱窗贴上名人名言。
③每年在特定节日举行全校性的征文活动。
④总结挖掘身边同学孝顺父母的动人事迹进行宣传,进行评比,列入新课程素质评价方案的参考对象。
⑤放映相关的影视节目,
⑥请专家学者到学校来作讲座。
⑦“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与社区联系,与学雷锋活动结合,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通过访问孤寡老人等活动,将这份“孝”升华。
⑧印发《孝经》《弟子规》等传统名篇,推荐相关的文学经典给学生们阅读。
⑨学校开设“主题周”或“主题日”。通过文艺汇演、朗诵比赛等形式,进一步弘扬这一主旋律。
⑩召开相关主题大会,对典型人物、事迹进行大力、全方位表彰。
长兴岛高中是一所新学校,没有可炫耀的历史,也没有陈俗积弊。长高把5000年的长兴岛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利用孝文化在学生中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培育学生的政治觉悟和人文情怀,走出了一条高中探索和创新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激励和服务学生成人成才、实现学校崛起和持续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建设的成功之路。
♡长高的“以孝治校”当然不能停留在封建时代的忠君爱国上,今天的“孝”应该与时俱进,是一个融通了生命教育、理想教育、诚信教育,凸显感恩教育色彩的一个综合产物,形势是多样的,内涵是丰富的。长高的目的是把这个“孝”打造成长高学子“行为的准则和目的”“生活的态度和方式”。
一个学校存在的根本还是这个学校究竟能培养出什么样的人。一个能培养出孝子的学校必将成为一所伟大、不朽的学校。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种气候的营造,它也许看不见,但它应该能够感受得到。面对传统价值泯灭的当代,当我们的教育对象成为后现代文化影响下的新新人类,我们不禁追问,还有没有一种教育,能够作为我们文化建设德育工程的抓手,和学生建立真正的沟通,让他们成长。时光流逝,很多真理湮灭在历史的灰烬中,可岁月又轻轻把它送来。于是真的就有那么一个朴素的真理,熠熠生辉,它就是“以孝治校”。
现在的学生难以管理,但再过十年二十年,学生恐怕就更难以管理。那时候学生是独生子女,家长是独生子女,老师是独生子女,校长,是独生子女。几“独”俱全,以现在对独生子女通行的认识,确实不容乐观。但同时应该看到,所谓最幸福的孩子其实也是最不幸福的,小时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六个长辈疼一个,长大后结婚,夫妻两个其实要负担赡养十二个老人。在社会保障制度还相对欠发达的中国,一对夫妻除了抚养自己的小孩,还要同时满足多个老人的物质需要与情感需求,让人顿生恐怖之心。如果不抓好学生的“孝育”,现在的孩子又普遍存在吃苦精神差、抗挫折能力差的情况,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的色彩浓厚。不抓好孝育,对国家、对社会的影响都将是巨大的。所以,从宏观的社会老龄化趋向,学生独立性差,孝顺意识不强等情况来看,有必要提倡孝育。
提倡孝育的第二大背景原因是,孝育有着丰富的历史传统,而且有比较大的现实可行性。从历史传统来说,中国一贯强调“以孝治国”,感人的故事数不胜数。远的不说,“感动中国”的人物田世国割肾救母,在全国范围内传为美谈。而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现实面前,老师们也常感叹,讲三年德育,比不上社会对学生三天的腐蚀。这不能怪老师们无能,只是在价值观多元化的今天,这社会实在是变化快。但有一样东西是不会变的,就是中国人的家庭伦理观念。现在的孩子就因为是独生子女,倍受家长的宠爱,甚至溺爱。他们中的绝大部分都对父母有相当深的依恋和非常深沉的爱,只是他们有时自己还觉察不到。觉察到了的,也不知道该如何去表达这份爱。所以在其他德育手段失效的时候,相信孝育依然能够深入人心。
提倡孝育的另一个原因是,孝育的生长点比较多,内涵丰富,影响力强。古人常说,在家为孝子,出门为忠臣。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孝子他会是一个不爱国的人。把对家庭的爱升华到对社会的爱,把对父母的爱升华到祖国母亲的爱,不就是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至于如何处理和父母的关系,当然要以信为本,那么“诚信教育”自然很容易镶嵌进去。怎样才能让父母放心,这当然就涉及“人格教育”。怎样才能做一个有用的人,成为杰出的人才,让父母高兴,这又涉及“理想教育”。怎样体会父母的疾苦,这又可以与“体验教育”“感恩教育”相挂钩。
成长从来都是多方面的,如何让孩子从成绩优秀转向全面的成长优秀,离不开“以孝治校”。强调过程管理文化建设,建设和谐长高,离不开“以孝治校”。所以,“以孝治校”作为长高德育工程的一个切入点,纲举自然目张。
长高的具体做形式即内容,目的即意义。作为一项工程的“以孝治校”,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的,长兴岛高中的具体做法是:
利用学校的广播站、文学社、学生会、诗刊编辑部、宣传橱窗、黑板报、大屏幕等团体和媒介,以班主任的主题班会为主阵地,以国旗下讲话为总号令,进行宣传发动的准备。营造一种鼓励“孝”提倡“孝”表彰“孝”的舆论氛围,“孝顺光荣,不孝可耻”的导向逐步形成。
作为一个工程,有响亮地口号非常重要。如“为我爱的和爱我的努力学习”“我孝顺,我光荣”。前者能够尽可能的利用这个工程的衍生价值,化德育优势为智育动力,激发学生带着感恩的心举着理想主义的大旗,“为我爱的”和“爱我的”人和事努力。“我孝顺我光荣”这个口号旗帜鲜明,态度指向性强。在早期策划宣传阶段,这个口号比较有力度。
“以孝治校”工程能够整合现有的德育资源。关键之处还在于,我们能够融通中西方文化特点,将这个工程做成一个系统的生态环境。西方的父亲节母亲节感恩节,做做文章自不待言;中国的中秋节元宵节重阳节,学生大多也是在学校度过。而每位学生父母亲的生日也很重要,孩子的生日就是母亲的受难日。
①开设校本课程,研究家庭、学校、学生三者的关系。为校长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为学生处理这三者关系提供生活指南,为家长教育孩子指点迷津,为老师提供致胜法宝。
②宣传橱窗贴上名人名言。
③每年在特定节日举行全校性的征文活动。
④总结挖掘身边同学孝顺父母的动人事迹进行宣传,进行评比,列入新课程素质评价方案的参考对象。
⑤放映相关的影视节目,
⑥请专家学者到学校来作讲座。
⑦“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与社区联系,与学雷锋活动结合,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通过访问孤寡老人等活动,将这份“孝”升华。
⑧印发《孝经》《弟子规》等传统名篇,推荐相关的文学经典给学生们阅读。
⑨学校开设“主题周”或“主题日”。通过文艺汇演、朗诵比赛等形式,进一步弘扬这一主旋律。
⑩召开相关主题大会,对典型人物、事迹进行大力、全方位表彰。
长兴岛高中是一所新学校,没有可炫耀的历史,也没有陈俗积弊。长高把5000年的长兴岛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利用孝文化在学生中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培育学生的政治觉悟和人文情怀,走出了一条高中探索和创新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激励和服务学生成人成才、实现学校崛起和持续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建设的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