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中写道,并非别人对杨过不好,而正好是杨过主观对别人不好(或者很好),才造成了别人对他的态度的截然不同。
他一直认为郭黄是害死他父亲的真凶,隐隐中的这种感觉早被黄蓉所感受,因此黄蓉一直防范于他。只是16年后,杨过性情已经大改,黄蓉判断失误。
如果杨过一开始就开诚布公的接受郭黄,黄蓉对他绝对会是另一种样子。在大胜关之前,黄蓉和杨过有过一次谈话,黄蓉说的很理性,瞬间就打动了杨过,杨过对黄蓉的态度顿时好了许多。因此他后面几次救郭家姓名也是出于次因。
杨过在做事判断时,基本都是靠冲动去行事,很少去考虑为什么,该不该。也是他运气好,没做出什么逆反的大事。在与冯默风的交谈中,杨过便体会不到冯的爱国心,程英明确提出,恐怕他还觉得我们对国家毫无情谊。而在杨过当时看来,他确实没有国家观念。在路上见到婴儿惨死,他才体会到一点冯默风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