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对联
具王佐才,筑砦钓渭;
步隐沦躅,授业著书。
——佚名撰马姓宗祠通用对联
上联典出唐代银青光禄大夫马周,字宾王,茌平人。嗜学,善《诗》、《春秋》。武德中辅州助教。不治事,去职,筑砦钓渭,后被重用。下联典出宋代承事郎马端临,字贵与,栾平人。咸淳中漕试第一,博极群书,以荫补承事郎。元初起为柯山书院山长,终台州学教授。所著《文献通考》,贯穿古今。
高堂设教,绛帐授徒;
云台列像,铜柱标功。
——庄温英撰马姓宗祠通用对联
上联典指东汉·马融,授徒时,施绛纱帐授生徒。下联典指东汉·马武、马援。马武佐光武帝中兴, 其图形绘于云台阁;马援征交趾,立铜柱表功。
乌威圣德,万古流芳英烈将;
玉面神光,千秋垂泽崇仁军。
——佚名撰马姓宗祠通用对联
此联为清代乌面将军马信庙联。马信,原是郑成功的一位部将,陕西人。到台湾后,进驻彰化县之燕雾上堡(即今陕西村),后不幸阵亡。后人为他立庙祭祀。庙在今台湾漳化县秀水乡陕西村。
设绛帐以授生徒,白眉继烈;
铸铜标而载功绩,青海重光。
——佚名撰马姓宗祠通用对联
上联典指马融和马良。马融字季长,东汉茂陵人,历官郎中、武都南郡太守、议郎。博学高才,为当时通儒,常有生徒讲学,身后列女乐。著有《三传异同说》,注经籍多种。马良,字季常,三国时蜀汉宜城人,兄弟五人都有才学,名字中都有个“常”字,马良眉中长有白毛,当地民谚说:“马氏五常,白眉最良。”曾随刘备任从事、侍中。下联典指马援和马腾。马援字文渊,东汉茂陵人,少年时即有大志,先跟王莽,后归光武帝。隗嚣据陇西叛乱,马援用米垒成山谷,为光武帝指画形势,得以破隗嚣。后因功拜伏波将军。率军南征,平定交趾,立铜柱以表其功,封新息侯。马腾字寿成,马援后人。灵帝末年,青海氐羌族叛乱,马腾应召从军,因征战有功,拜前将军,封槐里侯。
铜柱堂、宝善堂、驷德堂,诸支挺秀;
扶风郡、临安郡、华阴郡,各郡争芳。
——庄温英撰马姓宗祠通用对联
全联典指马姓的名郡和名堂。
铜柱今犹未倒,愿吾宗后裔继承,再镇边疆传祖迹;
绛帷长可宏开,喜尔辈生徒环立,重披古典讲儒经。
——马季常撰马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安徽省肥西县程店马氏宗祠联。全联典出马援、马融事迹。以激励后人。
具王佐才,筑砦钓渭;
步隐沦躅,授业著书。
——佚名撰马姓宗祠通用对联
上联典出唐代银青光禄大夫马周,字宾王,茌平人。嗜学,善《诗》、《春秋》。武德中辅州助教。不治事,去职,筑砦钓渭,后被重用。下联典出宋代承事郎马端临,字贵与,栾平人。咸淳中漕试第一,博极群书,以荫补承事郎。元初起为柯山书院山长,终台州学教授。所著《文献通考》,贯穿古今。
高堂设教,绛帐授徒;
云台列像,铜柱标功。
——庄温英撰马姓宗祠通用对联
上联典指东汉·马融,授徒时,施绛纱帐授生徒。下联典指东汉·马武、马援。马武佐光武帝中兴, 其图形绘于云台阁;马援征交趾,立铜柱表功。
乌威圣德,万古流芳英烈将;
玉面神光,千秋垂泽崇仁军。
——佚名撰马姓宗祠通用对联
此联为清代乌面将军马信庙联。马信,原是郑成功的一位部将,陕西人。到台湾后,进驻彰化县之燕雾上堡(即今陕西村),后不幸阵亡。后人为他立庙祭祀。庙在今台湾漳化县秀水乡陕西村。
设绛帐以授生徒,白眉继烈;
铸铜标而载功绩,青海重光。
——佚名撰马姓宗祠通用对联
上联典指马融和马良。马融字季长,东汉茂陵人,历官郎中、武都南郡太守、议郎。博学高才,为当时通儒,常有生徒讲学,身后列女乐。著有《三传异同说》,注经籍多种。马良,字季常,三国时蜀汉宜城人,兄弟五人都有才学,名字中都有个“常”字,马良眉中长有白毛,当地民谚说:“马氏五常,白眉最良。”曾随刘备任从事、侍中。下联典指马援和马腾。马援字文渊,东汉茂陵人,少年时即有大志,先跟王莽,后归光武帝。隗嚣据陇西叛乱,马援用米垒成山谷,为光武帝指画形势,得以破隗嚣。后因功拜伏波将军。率军南征,平定交趾,立铜柱以表其功,封新息侯。马腾字寿成,马援后人。灵帝末年,青海氐羌族叛乱,马腾应召从军,因征战有功,拜前将军,封槐里侯。
铜柱堂、宝善堂、驷德堂,诸支挺秀;
扶风郡、临安郡、华阴郡,各郡争芳。
——庄温英撰马姓宗祠通用对联
全联典指马姓的名郡和名堂。
铜柱今犹未倒,愿吾宗后裔继承,再镇边疆传祖迹;
绛帷长可宏开,喜尔辈生徒环立,重披古典讲儒经。
——马季常撰马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安徽省肥西县程店马氏宗祠联。全联典出马援、马融事迹。以激励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