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韩翻译“是”字句语法偏误对比研究 一、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在世界上地位不断地提高,随之而来的是,更多的人开始学习汉语,而在这些以汉语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中,韩语为母语的使用者人数相对较多。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设中文系的韩国大学也只有五、六个。1992 年,中韩两国建交,学习汉语的人数也随即增长。2012 年,中韩建交 20 周年之际,两国经济贸易的深入往来,汉语学习者的范围不断扩大,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韩国学习汉语人数超过 100 万人。中国汉办也于 2012 年 3 月份开始向韩国派遣汉语教师志愿者,来辅助韩国的中小学汉语教学。因此,对韩汉语教学的研究应该加强国别化细化,从而进一步优化对韩汉语教学方式,并在一定程度上完善汉语本体研究。
由于韩语和汉语属于不同的语言类型(韩语是黏着语,属于阿尔泰语系,而汉语是孤立语,属于汉藏语系),以韩语为母语的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感到汉语的语法相对较难 。相对于韩语,作为孤立语的汉语有以下两方面的特点:一是缺乏形态变化,二是虚词和语序具有绝对的重要性。
“是”字是汉语里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词,其构成的句型也具有多样性,但是相对于其他句型,“是”字句较为简单,容易被忽视。之所以选择“是”字句进行偏误研究还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在北大的动态语料库中搜索的“是”字句的偏误,出现的频率较高;另一方面是由于笔者在韩国做汉语教师志愿者期间,发现学生在“是”字句学习中出现一定的偏误,尽管都一致认为“是”字句是个相对较简单的句型;最后一方面是在现有的成果中,对韩国汉语学习者的“是”字句专题研究较为薄弱,专门的汉韩对比研究缺失。因此,本项研究对结合汉语本体进行对外汉语语法研究具有较大的实际意义。
从七十年代开始,对外汉语工作者就有目的地收集病句,并作出一定的归纳分析,例如最早整理成书的《外国人学汉语病句分析》。而早在 1984 年,王力先生就认为对外汉语教学应该分门别类,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国别化。偏误分析的的国别化,能够更加有效地进行国别化对外汉语教学,真正体现“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达到具有实质性的语言教学目标。因此,笔者只选择一种语言背景的留学生为研究对象,有效地分析其偏误表现,总结其规律,再将其与汉语为母语的使用者“是”字句的语法偏误进行对比分析,并同时进行成因研究。
1.2“是”字句研究现状简述
本节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是”字句的界定,“是”字句本体研究状况和“是”字句偏误研究现状。
1.2.1“是”字句的界定
“是”字句是指“是”作谓语中心构成的句子。它是由动词“是”及其宾语组成的动宾短语作谓语的特殊句式。本文研究“是”作谓语或谓语中心的偏误现象,这里不包括“是……的”句式,笔者认为“是……的”句式为独立的句式。同时将副词“是” 也列入研究范围。
1.2.2“是”字句本体研究现状
众所周知,“是”字句是现代汉语里使用频率较高的句式,也相对较为复杂。“是”字句的研究始于“是”的词性研究,随着研究不断地深入,更多的学者认为“是”字句应该拥有它独立的语法地位,作为研究对象, 同时也应该成为汉语的一种典型句式。 从历时来源和共时分布来看现代汉语中“是”这个词较为复杂,所以研究角度多样。从语法角度来看,争议较大的是“是” 的词性以及“是”字句的结构分析。下面就各家的几种主要观点进行归纳整理,见下表:不难看出,对“是” 的词性及其所连带的成分的争议还是很大的。统计可见,认为“是”字句中“是”是动词的占 66.67%①,副词的占 38.89%,判断词的占 16.67%。现代汉语中,在“名词+是+非名词”格式中“是”有两个词性。例如:
a 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保护你。(动词)
b 我是多么恨你。(副词)
b 句中的“是”省略后不改变句子结构,因此很多学者不将其列入“是”字句研究对象,但由于本文所使用的偏误语料中涉及到副词“是”,将其列入语料搜集范围。
看看大家有没有帮助http://www.only-trans.com都是这里看来的
由于韩语和汉语属于不同的语言类型(韩语是黏着语,属于阿尔泰语系,而汉语是孤立语,属于汉藏语系),以韩语为母语的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感到汉语的语法相对较难 。相对于韩语,作为孤立语的汉语有以下两方面的特点:一是缺乏形态变化,二是虚词和语序具有绝对的重要性。
“是”字是汉语里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词,其构成的句型也具有多样性,但是相对于其他句型,“是”字句较为简单,容易被忽视。之所以选择“是”字句进行偏误研究还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在北大的动态语料库中搜索的“是”字句的偏误,出现的频率较高;另一方面是由于笔者在韩国做汉语教师志愿者期间,发现学生在“是”字句学习中出现一定的偏误,尽管都一致认为“是”字句是个相对较简单的句型;最后一方面是在现有的成果中,对韩国汉语学习者的“是”字句专题研究较为薄弱,专门的汉韩对比研究缺失。因此,本项研究对结合汉语本体进行对外汉语语法研究具有较大的实际意义。
从七十年代开始,对外汉语工作者就有目的地收集病句,并作出一定的归纳分析,例如最早整理成书的《外国人学汉语病句分析》。而早在 1984 年,王力先生就认为对外汉语教学应该分门别类,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国别化。偏误分析的的国别化,能够更加有效地进行国别化对外汉语教学,真正体现“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达到具有实质性的语言教学目标。因此,笔者只选择一种语言背景的留学生为研究对象,有效地分析其偏误表现,总结其规律,再将其与汉语为母语的使用者“是”字句的语法偏误进行对比分析,并同时进行成因研究。
1.2“是”字句研究现状简述
本节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是”字句的界定,“是”字句本体研究状况和“是”字句偏误研究现状。
1.2.1“是”字句的界定
“是”字句是指“是”作谓语中心构成的句子。它是由动词“是”及其宾语组成的动宾短语作谓语的特殊句式。本文研究“是”作谓语或谓语中心的偏误现象,这里不包括“是……的”句式,笔者认为“是……的”句式为独立的句式。同时将副词“是” 也列入研究范围。
1.2.2“是”字句本体研究现状
众所周知,“是”字句是现代汉语里使用频率较高的句式,也相对较为复杂。“是”字句的研究始于“是”的词性研究,随着研究不断地深入,更多的学者认为“是”字句应该拥有它独立的语法地位,作为研究对象, 同时也应该成为汉语的一种典型句式。 从历时来源和共时分布来看现代汉语中“是”这个词较为复杂,所以研究角度多样。从语法角度来看,争议较大的是“是” 的词性以及“是”字句的结构分析。下面就各家的几种主要观点进行归纳整理,见下表:不难看出,对“是” 的词性及其所连带的成分的争议还是很大的。统计可见,认为“是”字句中“是”是动词的占 66.67%①,副词的占 38.89%,判断词的占 16.67%。现代汉语中,在“名词+是+非名词”格式中“是”有两个词性。例如:
a 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保护你。(动词)
b 我是多么恨你。(副词)
b 句中的“是”省略后不改变句子结构,因此很多学者不将其列入“是”字句研究对象,但由于本文所使用的偏误语料中涉及到副词“是”,将其列入语料搜集范围。
看看大家有没有帮助http://www.only-trans.com都是这里看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