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川龙之介《罗生门》+《阿呆的一生》
罗生门,听得多,但它是什么意思呢?这本书LZ看了两次,依然不懂,后来还是无耻地靠了百度的力量明白了,各位可以去搜索一下。
不得不说,芥川先生是一个鬼才——不能用天才来形容,因为天才是白色的,而先生是“黑色”的;天才创作出顺应大众思维的杰作,先生忤逆大众的思维创作出杰作。
先生,狂傲之气从文字间不断溢出,似乎嘲笑这个世界、蔑视这个世界——有谁比得上我的才华!有谁懂得我在写什么!只有真正有才华的人才有底气大放厥词,就像他《地狱变》里面那个画家一样。
“先生”一词在日文里是“老师”的意思,是尊称。我必须得尊称他作“先生”。
芥川先生的老师是夏目漱石——日本货币一万円上的头像,也是狂傲之人,他在死前写的遗作被他自己称作“一百年里都没有看得懂的书”。狂傲的。老师必有狂傲的学生,夏目先生曾经对芥川先生说:“要是你再写几篇像《鼻子》那样的短文,这个世界就被你占领了。”
LZ在黄生的基础上再推荐几篇短篇,这是LZ个人觉得十分惊艳的——
《罗生门》:必看,不用说。
《地狱变》:总觉得先生的狂傲像极了文中的画家。是一个心塞的悲剧故事。
《奉教人之死》:用日文的古文写成,读来有一种神圣的光辉。推荐楼适夷老先生翻译的版本(楼适夷老先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翻译家),他也用古文译出了这篇文章。
《河童》:个人最爱,从这篇里面可以看出上述LZ所说的先生能写出超乎常人思维顺序但又极符合逻辑思维的杰作。
《侏儒的话》:先生狂傲之气的最高体现,如果不跟着他的思维走,根本不能思考。
LZ看的这个版本(图片)是没有黄生所推荐的《阿呆的一生》的,所以专门上网找了来看。注意,《阿呆的一生》是香港那边的译名,国内是译为《一个傻子的一生》。(听起来没港版那么好不知道是不是LZ听惯了港版……)
这篇是由四十三(不知道LZ记忆是否有误)个短篇拼接起来的小说,短小精悍,令人耳目一新。几乎在看开头第一句话的时候,昭和年代尚有殖民统治的日本景象就浮现眼前,给LZ一种晦暗、泛黄的视觉,并伴以灰尘满天纷飞与潮湿发霉的气味。而且在这篇的第一个章节完成后,LZ就清楚地知道这个“阿呆”一定是先生自己。果不其然,百度说,这是先生自杀前的遗稿。
这篇小说集在现实与虚幻间穿插,如梦似幻,事情的架构大概每一件事都是真的,但先生添加了一些虚构情节,使小说集读起来如同在云雾里。
罗生门,听得多,但它是什么意思呢?这本书LZ看了两次,依然不懂,后来还是无耻地靠了百度的力量明白了,各位可以去搜索一下。
不得不说,芥川先生是一个鬼才——不能用天才来形容,因为天才是白色的,而先生是“黑色”的;天才创作出顺应大众思维的杰作,先生忤逆大众的思维创作出杰作。
先生,狂傲之气从文字间不断溢出,似乎嘲笑这个世界、蔑视这个世界——有谁比得上我的才华!有谁懂得我在写什么!只有真正有才华的人才有底气大放厥词,就像他《地狱变》里面那个画家一样。
“先生”一词在日文里是“老师”的意思,是尊称。我必须得尊称他作“先生”。
芥川先生的老师是夏目漱石——日本货币一万円上的头像,也是狂傲之人,他在死前写的遗作被他自己称作“一百年里都没有看得懂的书”。狂傲的。老师必有狂傲的学生,夏目先生曾经对芥川先生说:“要是你再写几篇像《鼻子》那样的短文,这个世界就被你占领了。”
LZ在黄生的基础上再推荐几篇短篇,这是LZ个人觉得十分惊艳的——
《罗生门》:必看,不用说。
《地狱变》:总觉得先生的狂傲像极了文中的画家。是一个心塞的悲剧故事。
《奉教人之死》:用日文的古文写成,读来有一种神圣的光辉。推荐楼适夷老先生翻译的版本(楼适夷老先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翻译家),他也用古文译出了这篇文章。
《河童》:个人最爱,从这篇里面可以看出上述LZ所说的先生能写出超乎常人思维顺序但又极符合逻辑思维的杰作。
《侏儒的话》:先生狂傲之气的最高体现,如果不跟着他的思维走,根本不能思考。
LZ看的这个版本(图片)是没有黄生所推荐的《阿呆的一生》的,所以专门上网找了来看。注意,《阿呆的一生》是香港那边的译名,国内是译为《一个傻子的一生》。(听起来没港版那么好不知道是不是LZ听惯了港版……)
这篇是由四十三(不知道LZ记忆是否有误)个短篇拼接起来的小说,短小精悍,令人耳目一新。几乎在看开头第一句话的时候,昭和年代尚有殖民统治的日本景象就浮现眼前,给LZ一种晦暗、泛黄的视觉,并伴以灰尘满天纷飞与潮湿发霉的气味。而且在这篇的第一个章节完成后,LZ就清楚地知道这个“阿呆”一定是先生自己。果不其然,百度说,这是先生自杀前的遗稿。
这篇小说集在现实与虚幻间穿插,如梦似幻,事情的架构大概每一件事都是真的,但先生添加了一些虚构情节,使小说集读起来如同在云雾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