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王吧 关注:43贴子:1,790
  • 0回复贴,共1

王子午鼎上的浮雕夔龙

熊家冢楚墓出土的长龙玉佩

熊家冢楚墓出土的人操龙凤玉佩
  在中国文化中,龙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从距今8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对原始龙的图腾崇拜,到今天人们仍然多以带有“龙”字的成语或典故来形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如龙凤呈祥、生龙活虎、龙行虎步等。在中国的神话与传说中,龙具有蛇身、蜥腿、凤爪、鹿角、鱼鳞、鱼尾、口角有虎须、额下有珠的形象。上古神话中就有许多历史人物“乘龙”的记载,如“颛顼乘龙至四海”、“帝喾春夏乘龙”。
  龙的雏型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已萌芽,是以夏族图腾为主体虚拟的想象物。古人对它有种种解释。有说螣蛇没有脚而能飞;有鳞的叫蛟龙,有角的叫虬龙,无角的叫螭龙。
  我国最早的龙图腾崇拜出现在北方和中原地区。考古工作者在距今8000多年前的兴隆洼文化查海遗址发现了一条长约19.7米、用红褐色石块堆砌、摆放的龙。1987年,考古工作者在河南濮阳西水坡的一处距今6500年左右的古墓中,发现了墓主身旁有一具用白色蚌壳摆塑的“龙”的图案。

人操双龙玉佩

背向双龙玉佩

熊家冢楚墓出土的双龙玉佩

曾侯乙尊盘上镂空的蟠虺纹装饰

楚王镈钟,钟钮上的龙叫蒲牢,因喜爱音乐,而常被用来装饰大钟。
  上期我们讲到楚人崇拜凤,其实楚人也是非常崇拜龙的,这与尊凤并不相悖。因为楚国建国初期比中原地区相对落后,离原始氏族社会还不太远,所以楚人的精神世界中,保留了许多氏族社会的遗风。一般来说,原始氏族社会中人们的信仰主要表现在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两大方面。东汉历史学家班固认为“楚人信巫鬼。”当时楚人沉浸在以“巫术文化”为主导的属于原始宗教的狂热的自然崇拜中,即把自然万物都看做神。我们知道,楚先民和我国各地先民一样,对日、月、雷电、风雨等自然现象,都是敬畏有加、虔诚崇拜的,这是古代人类社会精神生活的一个普遍现象。大体上,楚人信奉的神灵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类是天神,有上皇、日神、云神、司命、风伯、雨神等等;第二类是地只,有山神、水神、火神、土伯、河伯、湘君、湘夫人等等;第三类是人鬼,主要为祖先之神,有祝融、颛顼、伏羲以及厉神等等。由于楚族是从多民族融合的复合体,而且各民族又是从氏族部落嬗变过来的,故其图腾崇拜也是多种多样的,很难划一。根据楚地出土的文物和有关历史文献的记载,认为楚先民既尊凤又崇龙。

人物御龙帛画

人物龙凤帛画
  楚地先民以龙为崇拜对象,就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以青铜器为例,1978年,河南淅县下寺楚墓中出土一套7件用失蜡法铸造的列鼎,造型装饰艺术相同,大小依次排列,其中最大的一件是王子午鼎,该鼎通高76厘米,口径66厘米,侈口、束腰、鼓腹、平底、三蹄形足,口沿上有两外侈的长方形耳,腹部满浮雕的蟠龙和窃曲纹、弦纹,旁边攀附了6条透雕夔龙,极具动感。以楚国丝织品为例,1949年湖南长沙陈家大山一座战国楚墓中出土了一件帛画,帛画呈长方形,质为深褐色平纹绢。画中描写一端庄高髻的妇女侧身而立,双手合掌,细腰,袖口宽松,长裙曳地,体态优美。妇女的上方画一只展翅飞舞的凤和一条蜿蜒向上升腾的龙。根据当时楚国的习俗并结合文物考证,此画的妇女形象即是墓主人,人物合掌祝祷,神态庄重虔诚,处于静态;与动态的龙和凤形成对比,使整个画面构成对比中的和谐。此画在丝织品上以墨线勾勒,用笔流畅。以文学作品为例,如屈原在《离骚》中的“驾八龙之婉婉兮,载云旗之委蛇”。宋玉《九辨》中描写苍龙与鸾鸟在暴风雨到来之前的情景:“左朱雀之苃苃兮,右苍龙之躣躣.”
  楚人崇龙的原因与楚人崇凤的原因是一样的,都与楚国巫师作法有着密切的关系。巫师需要借助龙翻江倒海,吞风吐雾,兴云降雨的神异能力来作法,并引导人的灵魂飞升。如湖南长沙楚墓中出土的人物驭龙帛画就是表现一佩剑男子(即巫师)侧身驭龙,画面上方的华盖、人物颌下的系带都随风飘荡,烘托出巫师凌虚遨游的快感。


1楼2014-08-21 09:19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