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景观编辑纪念堂再往前便是石墙碧瓦的纪念堂,古朴大方。纪念堂中央,耸立着一块高约六米的汉白玉石碑。石碑置于平铺着的十二角花岗岩石台上。石碑正背两面原刻有纪念抗日阵亡将士碑文。纪念堂后面,沿山势建有二百七十六级石磴,分两侧而上,石磴呈台阶式,共九层,以致敬碑为界,下面六层,上面三层。两侧石磴中间的斜坡上,是一块绿茵草地,台阶中间点缀着四季常青的花草灌木。石磴两侧是高大绿树,把石磴掩盖得严严实实,致敬碑在石磴台阶中间,有四条柱拱托着平面石板,上面是一个大型球冠,两旁各有翠柏一株,她象征着烈士永垂青史。路旁有一石碑,正背面刻着“游人到此,脱帽致敬”八个字,提醒游人到此肃立,缅怀英烈。享堂上去便是享堂。享堂是忠烈祠最大的建筑物,地面呈十字形,有坚固雄厚的花岗岩石墙,双面浮雕三拱的汉白玉石门。正面上部,六根花岗岩石柱稳托着朱红色歇山式双檐,中间两条柱上悬挂着金色的长方形横匾,其上题字:“忠烈祠”,款署“蒋中正”。在享堂大厅后墙壁上,嵌着三十六块汉白玉石碑,上面刻着当代著名书法家题写的历代爱国志士的诗词。墓园在忠烈祠四周苍松掩映的山头上,有13痤烈士陵墓,其中最大的一座坟莹里,埋葬着原国民党三十七军六十师师长董煜收集的本师在湘北抗日阵亡将士的遗骸,共二千七百二十八具。据有关文史资料记载:国民党六十师曾在淞沪、浙东、苏南、赣北、鄂南、湖南等地与日军浴血奋战,歼灭日本侵略军近卫第九师团和第六师团。在战斗中,该师不少官兵为保卫中华民族而壮烈捐躯。有郑作民、孙明瑾将军等个人墓葬,有74军、60师、140师等集体公墓3座。墓依祠建,祠因墓显。名山忠骨,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