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钢铁行业概述
钢铁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原材料产业,被称为工业的骨骼,是国家重要的支柱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中国的钢铁工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我国钢铁生产不仅在数量上,而且在质量上都有了极大提高。然而,当前我国钢铁生产从总量上看,供求基本平衡,但从钢铁产品结构上来看,矛盾十分突出,传统产品过剩,高附加值产品供不应求。因此,钢铁产品的竞争力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数据显示:自1979年以来,我国的钢铁工业在短短的十几年产量增加了三倍,1996年成为全球第一大产钢国,并且近几年一直保持钢铁产量世界第一的地位。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我国钢铁企业的生产和贸易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加入世贸组织,我国经济运行的环境将发生变化,这将对我国的各个行业都产生深远影响,对钢铁行业来说,更是任重道远。随着我国入世步伐的深入,钢铁行业的优惠政策逐步消除,我国的钢铁工业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
我国钢铁行业现状分析
20世纪70年代以前,钢铁和汽车、石油一直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主要支柱产业。但20世纪70年代后,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钢铁工业的重要性有一定程度的削弱,钢铁工业的利润迅速降低,目前,钢铁行业已经成为一个微利行业,不再有昔日的风光。钢铁工业重要性的削弱、利润的降低,使钢铁工业的竞争更加激烈。降低成本,改进技术,开发、抢占新市场成为各大钢铁公司为在竞争中取胜而采取的主要战略。下面来分析一下我国钢铁行业现状存在:
目前,我国钢铁工业在生产上出现的问题:
1、钢铁企业集中度低
目前,我国现有产钢企业290家,其中只有34家企业年产钢超过100万吨,其中7家年产超过300万吨的钢铁企业,总产量占国内钢铁总产量不到 50%.而韩国浦项1家钢铁厂的钢产量就占全国钢产量的65%,日本五家钢铁企业的钢产量占全国钢产量的75%,欧盟15国6家钢铁企业钢产量占欧盟整个钢产量的74%.我国最大的钢铁企业上海宝钢钢铁公司,2000年年产量为1770万吨,仅占国内钢铁总量的13.9%,而在法国,尤西诺钢铁公司几乎囊括了法国的钢铁生产。从钢铁行业分析报告可以看出,我国钢铁生产企业集中度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差距。钢铁企业的集中度偏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钢铁企业的竞争力。
产业集中度过低,首先会加剧企业间的无序竞争,减弱了企业在价格上的谈判能力,导致盈利能力减弱;其次,会拉低中国钢材的整体品质和档次,一旦产业集中度提高了,企业会有更多的精力和资金来升级加工装备,研究出品质更好的钢材,提高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第三,生产的过度分散会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带来更多的环境污染,进一步降低中国的产能利用能力。所以为了钢铁行业的健康发展,我们必须要进行产业结构的整合,钢铁企业重组势在必行。
2、我国钢铁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低
据冶金工业部门的统计,我国落后工艺和装备还占相当比例,如炼铁高炉中约有4500万吨的生产能力是属于落后的,约占总能力的35%,其中属于限期淘汰的100立方米以下的小高炉生产能力约有3000万吨。炼钢设备中,转炉约有1200万吨是属于落后生产能力,占目前转炉的12%;电炉约有1000万吨属于落后生产能力,占电炉能力的34%.轧钢设备中,具有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的设备不到50%.另外,我国用于新产品开发与投产的费用与发达国家相比偏少。国际钢铁企业用于企业新产品开发费用一般在年销售收入的4%以上,而我国钢铁企业用于企业新产品开发年投入不足销售收入的1%.
3、我国钢铁行业产能过剩
通过对我国钢铁行业现状分析了解到,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对钢铁的需求是十分旺盛的,钢铁行业成为中国政府大力扶植的对象,这导致了中国钢铁产能急速增加,使中国钢铁行业陷入了即使供给远大过于需求,钢铁产量却不得不增长的困境之中。2013年中国的产能已高达10亿多吨,产能利用率只有72%,低于全球水平。
钢铁产能严重过剩是制约中国钢铁行业发展的重要问题,使钢铁供应远大于需求,压制钢铁的价格,导致钢厂的盈利能力严重下降,全行业会出现长期亏损或微利局面,竞争力较弱的钢铁企业可能会以停业或破产收场,不利于钢铁行业的发展。
产能过剩不是短期可以解决的问题,中国先后多次颁发条例来淘汰落后产能,但效果却不是很明显。宇博智业市场研究中心对我国钢铁行业现状分析之后认为,面对日渐增加的产能,产能过剩这个问题的解决已经刻不容缓,仅仅淘汰落后产能效果已经不大了,国家应采取一些强制性措施来完善钢铁市场机制,遏制产能疯狂增长。
钢铁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原材料产业,被称为工业的骨骼,是国家重要的支柱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中国的钢铁工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我国钢铁生产不仅在数量上,而且在质量上都有了极大提高。然而,当前我国钢铁生产从总量上看,供求基本平衡,但从钢铁产品结构上来看,矛盾十分突出,传统产品过剩,高附加值产品供不应求。因此,钢铁产品的竞争力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数据显示:自1979年以来,我国的钢铁工业在短短的十几年产量增加了三倍,1996年成为全球第一大产钢国,并且近几年一直保持钢铁产量世界第一的地位。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我国钢铁企业的生产和贸易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加入世贸组织,我国经济运行的环境将发生变化,这将对我国的各个行业都产生深远影响,对钢铁行业来说,更是任重道远。随着我国入世步伐的深入,钢铁行业的优惠政策逐步消除,我国的钢铁工业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
我国钢铁行业现状分析
20世纪70年代以前,钢铁和汽车、石油一直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主要支柱产业。但20世纪70年代后,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钢铁工业的重要性有一定程度的削弱,钢铁工业的利润迅速降低,目前,钢铁行业已经成为一个微利行业,不再有昔日的风光。钢铁工业重要性的削弱、利润的降低,使钢铁工业的竞争更加激烈。降低成本,改进技术,开发、抢占新市场成为各大钢铁公司为在竞争中取胜而采取的主要战略。下面来分析一下我国钢铁行业现状存在:
目前,我国钢铁工业在生产上出现的问题:
1、钢铁企业集中度低
目前,我国现有产钢企业290家,其中只有34家企业年产钢超过100万吨,其中7家年产超过300万吨的钢铁企业,总产量占国内钢铁总产量不到 50%.而韩国浦项1家钢铁厂的钢产量就占全国钢产量的65%,日本五家钢铁企业的钢产量占全国钢产量的75%,欧盟15国6家钢铁企业钢产量占欧盟整个钢产量的74%.我国最大的钢铁企业上海宝钢钢铁公司,2000年年产量为1770万吨,仅占国内钢铁总量的13.9%,而在法国,尤西诺钢铁公司几乎囊括了法国的钢铁生产。从钢铁行业分析报告可以看出,我国钢铁生产企业集中度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差距。钢铁企业的集中度偏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钢铁企业的竞争力。
产业集中度过低,首先会加剧企业间的无序竞争,减弱了企业在价格上的谈判能力,导致盈利能力减弱;其次,会拉低中国钢材的整体品质和档次,一旦产业集中度提高了,企业会有更多的精力和资金来升级加工装备,研究出品质更好的钢材,提高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第三,生产的过度分散会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带来更多的环境污染,进一步降低中国的产能利用能力。所以为了钢铁行业的健康发展,我们必须要进行产业结构的整合,钢铁企业重组势在必行。
2、我国钢铁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低
据冶金工业部门的统计,我国落后工艺和装备还占相当比例,如炼铁高炉中约有4500万吨的生产能力是属于落后的,约占总能力的35%,其中属于限期淘汰的100立方米以下的小高炉生产能力约有3000万吨。炼钢设备中,转炉约有1200万吨是属于落后生产能力,占目前转炉的12%;电炉约有1000万吨属于落后生产能力,占电炉能力的34%.轧钢设备中,具有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的设备不到50%.另外,我国用于新产品开发与投产的费用与发达国家相比偏少。国际钢铁企业用于企业新产品开发费用一般在年销售收入的4%以上,而我国钢铁企业用于企业新产品开发年投入不足销售收入的1%.
3、我国钢铁行业产能过剩
通过对我国钢铁行业现状分析了解到,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对钢铁的需求是十分旺盛的,钢铁行业成为中国政府大力扶植的对象,这导致了中国钢铁产能急速增加,使中国钢铁行业陷入了即使供给远大过于需求,钢铁产量却不得不增长的困境之中。2013年中国的产能已高达10亿多吨,产能利用率只有72%,低于全球水平。
钢铁产能严重过剩是制约中国钢铁行业发展的重要问题,使钢铁供应远大于需求,压制钢铁的价格,导致钢厂的盈利能力严重下降,全行业会出现长期亏损或微利局面,竞争力较弱的钢铁企业可能会以停业或破产收场,不利于钢铁行业的发展。
产能过剩不是短期可以解决的问题,中国先后多次颁发条例来淘汰落后产能,但效果却不是很明显。宇博智业市场研究中心对我国钢铁行业现状分析之后认为,面对日渐增加的产能,产能过剩这个问题的解决已经刻不容缓,仅仅淘汰落后产能效果已经不大了,国家应采取一些强制性措施来完善钢铁市场机制,遏制产能疯狂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