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吧 关注:3,600,740贴子:72,930,279
  • 29回复贴,共1

意志的动力体系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回顾一下这些年来的思考和学习结果。
(1)意志力的部分生理基础是血糖含量。有可靠研究支持。
(2)在血糖浓度人均水平差距不大的前提下,所能使用的意志力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内耗的多少。内耗具体表现为焦虑、抑郁等。尤其是焦虑。
(3)在不抑郁的前提下,如何降低焦虑水平,成为提高可用意志力的关键因素。
(4)抑郁和焦虑对于意志力的影响:
a. 如果意志力如同烧开的热水,抑郁如同釜底抽薪。
b. 焦虑类似于冷风。
如果用开车来比喻,抑郁是破坏引擎,焦虑是增大阻力。
理想情况是没有阻力。引擎完好。


1楼2014-08-23 05:13回复
    所以锻炼意志力,首先判断,问题主要出自于 引擎动力不足(克服抑郁),或者阻力太大(克服焦虑)。
    如果是引擎动力不足,也就是简单说是抑郁问题(不等于是抑郁症。一般就比方说不够开心,厌学或者对自己在做的事情没有兴趣),根源往往不是自己不够努力的问题。往往和其他深层原因有关。比如缺乏关爱(成长环境原因,家庭原因),生活缺乏色彩,不够愉悦。这种情况下,往往并不是逼迫自己前行是最好的办法(遂成枯落,拔苗助长),而是对自己好一些,让自己生活开心一些,从自爱开始。唱歌,散步,看自己爱看的书,从中吸取力量,或者和朋友聊天,出去走走,吃好吃的,喝喜欢喝的东西,每天花时间做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情,都比逼迫自己坐在桌前更有效。一般而言,饮食男女,社交或者选择独处(取决于自己喜欢内向还是外向),都可以恢复生活的开心指数,而生活开心才是根本上克服动力问题的办法。


    2楼2014-08-23 05:13
    回复
      如果是阻力太大,也就是过于焦虑,具体表现为拖延、习惯性逃避等,这样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和动力不足还是有根本区别的。所以首先要对症下药。
      如果确实是焦虑问题,这是因为大脑中的动物本能引起的。战斗或者逃跑是爬行动物为了生存解决生活中遇到挑战的方式,被遗传到了今天。但是这往往并不是最好的解决方式。最好的解决方式往往是冷静之后的判断,还有执行,不受焦虑、恐惧或者担心的困扰。
      记得息衍说,所谓悲愁,无非是过去之人不可追,现在之心不可安,将来之事不可知。此乃万古愁。
      这万古愁自然是不会变的。人所能超越自己的,不是让这些担忧、疑虑、焦虑和懊悔困扰自己,让自己陷在其中不能自拔。而是平静面对这些东西,接受这些东西,然后才能超越那个过去的自己。
      这是为什么,勇敢、镇定,等那些小时候觉得寻常的作文字眼,在现实生活中那么可贵和少见。比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德国的鲁登道夫和兴登堡。制定完计划后,前者夜不能寐,而后者睡得鼾声如雷。兴登堡最终成为那个带领德国走出战败泥潭的人。
      比如面对不确定性的犹豫和焦虑。
      建安十三年,面对席卷中原而来的曹公,东吴群臣,只有周瑜、鲁肃能够决断,而孙权就犹豫狐疑不定。赤壁的烈火时隔千年依然能够映照在后人心中。雄烈二字,若非公瑾,谁能当之?
      又譬如北伐前的蜀国。众议纷纷,以为劳而无功,不如自守。若非孔明,谁又能写出“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则往与行,劳费正等。”“凡事种种,难可逆料。臣但鞠躬尽瘁,死而后己。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谁能确定付出一定有收获?现世的收获常常是飘渺无依的。如果跟随结果,随波逐流,那么人就成为群畜,随水草而居。人的超越在于,人的意志和智能,可以克服短暂的不确定性,而代之以更加坚实的原则。
      常见的解决之道是“依照神的准则”。在古中国,人们依照“圣道”,或者说“圣人之道”。


      3楼2014-08-23 05:31
      收起回复
        其实圣人之道和神道,抛开神圣的层面,他们的内容层面何其相似。无论是美好的德行,比如善良、勇敢、果断;又比如倾听内心的声音。
        它们的核心共同点是什么呢?它们如何解决困扰着普通人的焦虑、担忧、和解决对于不确定性的恐惧呢?
        利其实不是往往可以求而得的,带有不确定。但是“义”可以确定,或者说,精神价值可以。
        比如我帮一个老太太过马路。老太太并不会因此给我钱,无利可图。但是我做这件事情,它符合“义”,因此我做的时候,就必然获得满足“义”的心理回报。
        不过在现实生活中,处处按照”义“,往往会看不到任何回报。最终失去对于”义“的兴趣。如今的世界早已不是初民的世界。世人纷纷,皆为利往。千年而来,变本加厉。只有义,没有利,高中没有分数,大学没有好学校好专业,毕业后没有好工作,怎么办呢?
        我们深深地如此依赖这个世界提供给我们的一切东西。以至于我们越发离不开它。两千年前,孔子和颜回可以在陋巷,一瓢饮,不改其乐。我们在陋巷,喝白开水,喝一天可以很快乐。可是人总不能在陋巷,喝水喝一杯子。白兰地、威士忌、拉菲呢?
        但是其实孔子也没有试图在陋巷喝一杯子水。他说,富贵若可求而得,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求而不得,从吾所好。于是我们看到的,其实是一个忙忙碌碌,前半生求学,后半生教学的孔子。
        乔布斯似乎也从另一个角度说出了答案。他说,"follow your heart"。
        我们其实保证不了会得”利“。无论是神,还是圣人,都没有给出一个确定每一步都能得利的答案。
        他们最后似乎都是选择了让我们去做内心深处最想做的事情。这些事情对我们来说就是最有价值的事情。如果我的梦想就是做数学,那么,我做数学就是最快乐的事情。我饿了,我自然会有动力去赚钱。如果我不饿,我就继续做数学。
        Follow your heart,似乎就是说,做你内心最想做的事情。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你就无所谓得失。


        4楼2014-08-23 05:45
        回复
          所以,忧愁其实是不可避免的。
          试图否认忧愁才是最有危害的。忧愁、焦虑和担心本身,并不是最要命的事情。如果放下想要排除它、想要拒绝它的想法,而是去接受它、去拥抱它、去体验它,那么这些情绪往往会自然消解,反而不会影响你正在做的事情。
          关注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本身,而不是关心自己做了这件事情会给自己带来什么,这或许就是从孔子到王阳明的解决办法。”读书为学,岂能累人?所累在于得失耳。“


          5楼2014-08-23 05:49
          回复
            故,君子不患无名位,患德不修,患志之不行。在临死的时候,我们是否已经做了这辈子想要做的事情?我们是否实现了自己的一生,而不是活在别人的想法里?对此有疑惑的每一个人,都应该好好读一读乔布斯在斯坦福的演讲。
            死亡终会来到。我们是像莱因哈特一样走向星辰大海,还是慢慢枯朽在一张床前?


            6楼2014-08-23 05:56
            收起回复
              拜读!


              来自手机贴吧7楼2014-08-25 10:57
              回复


                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14-08-28 14:15
                回复
                  给大神顶贴最初看到大神的帖子就很膜拜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4-08-28 14:20
                  回复
                    赞一个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4-08-30 21:46
                    回复
                      这样的贴这么少人看到,可惜可惜。


                      IP属地:广西11楼2014-10-10 02:21
                      收起回复
                        神人 马克


                        13楼2014-10-25 19:07
                        回复
                          我是个初中生,意志不够坚定,总是会摆脱理性控制,而不能扼杀情绪化,求指教


                          来自手机贴吧15楼2020-10-06 13:5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