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吧 关注:3,743贴子:103,342

回复:我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研究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继续补充: 人的形成只从生理和物理来看,无法解释意识如何从被自然规律支配,突然有了自觉性,这简直是反规律的。即使从外在看,也无法解释,为何地球诞生至今,只有人进化出了这种意识,而自人形成后,其他生物的进化很不明显,反而多有灭绝。所以从地球历史,乃至太阳系历史看,进化论不是普遍规律,反而更像偶然事件。和德国古典哲学一样,辩证唯物主义贬斥偶然性,认为其不具有决定性;但自我意识形成是偶然的,却对人产生了决定性的突变。若说这样的质变,是量变积累的结果,辩证唯物主义也不承认量变必然引起质变。而质变出现的次数从来少于量变,是特殊性的,那就不能总抬高普遍性,普遍性不必然优于特殊性。而且,不能由此推出进化还会继续,或者社会必然越来越好,发展是有条件的,共产主义实现亦然。


IP属地:广西32楼2014-11-19 19:25
回复
    讲物质,谈意识,说存在。现代物理说什么夸克,多维,暗物质,反物质,虚时间。说什么人类对自己大脑神经活动机理尚不清楚。那究竟什么是宇宙中的真实存在呢?从超级星团到微观粒子各种存在都不是人类认识的全部,甚至相互悖论。所以我要说这是人类认知的局限。由此可以认为人类发现的一切规律都不是终极真理,都只是某阶段的插曲。即便是公元3000年,抑或是人类消亡的那一天也不会发现什么绝对真理。佛说色是空,空亦色。这是对人生的体会。存在可以体会,语言存在局限,表述只是信息。我们感知的一切都是外部信息在大脑中的储存,处理的结果。并不是事物本身,这就是无法逾越的局限。那么我们还能做什么呢?该吃,吃。该喝


    来自手机贴吧33楼2014-11-20 22:43
    回复
      继续补充:
      从外在来看,既然至今人们还不能像一个杯子如何被生产出来那样,证明意识如何产生,就说一切最终源于物质,而从物质中产生的任何东西,如意识,都不可能取代物质的地位,根本上都得服从物质,这叫科学吗? 不论唯心主义还是传统唯物主义,都把过去当成必然的、确定的存在。毫无疑问,意识不是这一刻才出现的,它有过去,所以必定能找到其必然的、确定的原因。这是因为他们混淆了人的时间性和实存的变化,误解了过去。我并不是把时间完全当成意识的作用,如我在27楼所言就能看出。
      有谁每天一醒来,或者每次思考时,都从他每一个作为物质的细胞出发,从作为物质的宇宙整体出发,或者是像追思他的每一个祖先那样,搞清楚他的每一个细胞和宇宙整体的过去,然后才得出结论或作出决定,这才叫“有根据”,才叫“唯物主义”?强迫症患者总在意这张桌子的边,和自己某些地方是垂直或水平的,和某些物品是垂直或水平的,他们不是得出了许多客观真理,不是坚持一切的本质是物质,并且一切都能被认识吗?所谓正常的人们,不会这样想,不是因为那些“不存在”,而是那些对他“没有意义”。人们所知、所说、所想的“存在”,都是“存在的意义”。说一切本质是物质,难道不是想给人提供某些意义?而意义,能脱离主体存在吗?属性,如实在性,必然性,都是一种意义。没有主体,又岂能说这些?所以辩证唯物主义也不说“一切从物质出发”,而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IP属地:广西34楼2014-11-22 19:40
      收起回复
        不要把意识说的那么神乎其神,其实它不过就是人的一种行为。经验就是过往的意识,就如同武术套路一样被固定了下来。人的意识能力是在不断地弱化着,这种能力被深深地埋在经验之下。


        35楼2014-11-23 01:01
        收起回复
          继续补充:
          科学如果能把“一切”都放进试管里研究,包括研究者,同时又能从外向试管内观测,那么就可以消灭哲学和宗教。夸张吗?难道科学不必须把对象变成可经验的,并从第三人称视角观测,以此获得必然性和客观性,才能叫做科学?但这恰恰离不开研究者的第一人称视角,离不开他的身体和世界。
          《哲学的贫困》:“在最后的抽象(因为是抽象,而不是分析)中,一切事物都成为逻辑范畴,这用得着奇怪吗?如果我们逐步抽掉构成某座房屋个性的一切,抽掉构成这座房屋的材料和这座房屋特有的形式,结果只剩下一个物体;如果把这一物体的界限也抽去,结果就只有空间了;如果再把这个空间的向度抽去,最后我们就只有纯粹的量这个逻辑范畴了,这用得着奇怪吗?用这种方法抽去每一个主体的一切有生命的或无生命的所谓偶性,人或物,我们就有理由说,在最后的抽象中,作为实体的将是一些逻辑范畴。所以形而上学者也就有理由说,世界上的事物是逻辑范畴这块底布上绣成的花卉。”
          想到“现在”,是现在,说21世纪,说冬天,也是现在。为什么?都由于我有一个身体,在实存的变化中,用以定向。没有实践,也有变化,但说不清是什么变化,怎样变化,充满模糊和可能。只有实践,给了变化一个定向,才能证明是一个杯子,从这,到那,还是一个杯子,才有所谓的“运动”。


          IP属地:广西36楼2014-11-30 23:21
          收起回复
            我觉得存在是“可以说他存在”,但不可以也不必要证明其绝对存在——这已经超出我们的可验证的范畴了…… 比如一杯水我们看见它存在,认为它存在,意义并不在于认识本身,而更在于渴了的时候伸手能喝到水……
            认识的意义在于反馈,基本的认识是从我们的感官出发,接胡我们的经验,逻辑,思维而作出判断的…… 数学有证明,但也是有公理的,作为逻辑上可组织的基础……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37楼2014-12-09 13:43
            收起回复
              为了产生情绪而产生的情绪是真正的情绪吗


              来自Android客户端38楼2023-02-01 22:0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