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柳3号吧 关注:120贴子:898
  • 0回复贴,共1

专访市林业局局长刘健:打造大熊猫的宜居家园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8月23日,大熊猫“云涛”、“阳花”正式安家华蓥山大熊猫野化放归培训基地(以下简称:基地)。20日上午,在我市召开华蓥山大熊猫野化放归培训基地启用及大熊猫入驻新闻发布会后,记者就基地的选址、建设及下一步开发等相关情况对市林业局局长刘健进行了专访。
  记者:大熊猫野化放归培训基地为何会选址落户华蓥山?
  刘健:华蓥山历史上是大熊猫的栖息地,年平均气温12至22摄氏度,降雨量1500毫米,夏季最高气温35摄氏度,冬季最低气温零下1.8摄氏度,适宜大熊猫生存,并且华蓥山上拥有白夹竹、苦竹等竹资源近15万亩,能充分保障大熊猫的食物供给。今年,为了保护华蓥山的生态环境,重建华蓥山大熊猫生存环境,市委市政府及相关单位积极向上争取,得到了国家林业局的批准,最终得以在华蓥山地区建立华蓥山大熊猫野化放归基地。
  记者:为了迎接大熊猫“云涛”和“阳花”入驻,我市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刘健:我市建成了华蓥山大熊猫野化放归培训基地,还启动了建设华蓥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工作,拟规划建设110平方公里的省级自然保护区,以满足大熊猫种群重引入工作的需要。同时,组织人员到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都江堰基地、雅安碧峰峡大熊猫基地,学习借鉴大熊猫基地建设管理的体制机制及野化放归培训等方面的工作经验,选派4名专业技术人员(包括2名兽医师)到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进行了为期1个月的专业培训,初步掌握了大熊猫饲养和管理的基本技能;还结合基地实际,制定了监控人员、饲养人员、圈舍消毒、公共场所消毒等管理制度,并与华蓥市天池林场、前锋区国有林场签订《白夹竹及竹笋采购协议》,确保大熊猫有充足的食物来源。
  记者:基地建设情况进行得怎样?
  刘健:基地位于华蓥市国有天池林场拱桥湾工区内(拟建的华蓥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内),距广安主城区48公里。今年6月下旬开工建设,一期已于8月上旬竣工,基地规划建设总面积3000亩,目前已完成建设面积近300亩,修建大熊猫圈舍、大熊猫活动区、脉冲电网围栏圈建大熊猫野化放归适应区各2个;同时新建了巡护步道、蓄水池、管理用房、气象监测站、高压电源专线等配套设施,同时整个大熊猫野化放归培训基地都安装了高清摄像头,能够实时密切监控大熊猫的一举一动,为今后大熊猫野化放归培训工作提供了充分保障。
  8月13日,基地通过了国家林业局组织的专家组验收,并核发了大熊猫繁殖驯养许可证。目前,整个基地还处于建设初期,只能满足大熊猫野化放归培训研究需要,因而暂时不对游客开放。
  记者:基地的建设对广安发展有何影响?
  刘健:大熊猫是国宝,具有重大的科研、教育、文化和游乐观赏价值。基地建成后,通过引进技术、项目、资金和人才,将会极大地推动大熊猫野化放归培训的研究工作。同时,利用基地资源,向大众传播生态保护的知识和理念,不仅可以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也有利于提高华蓥山的知名度,丰富华蓥山旅游内涵,推动华蓥山乃至全市旅游业的发展。
  此外,基地建成后,将会扩大华蓥山野生动物种群数量,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不仅可以带动我市野生动物恢复和发展,还可带动川东乃至川渝交界区的生态文明建设进入新阶段,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产生重大作用。
  记者:基地下一步有何发展规划?
  刘健:下一步,我们将加大投入推进二期工程建设,在拟建华蓥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内建设以大熊猫为主的旅游景区,预计到2016年底,基本形成游客接待能力,并在2017年里,全面建设完成基地及旅游景区内的配套工程。同时,将扎实推进基地的科研功能,拓展大熊猫野化放归培训服务,积极为国内各大熊猫繁育单位提供野化培训服务,并拓展以大熊猫为主的旅游项目,开展旅游服务,获得旅游收入,增强培训基地的造血功能。不断发展大熊猫保护事业,建立华蓥山大熊猫基金会,向海内外爱心人士、企业及保护组织等为大熊猫筹集研究及保护资金,并广泛开展捐赠认养、熊猫讲堂、熊猫体验、志愿者之家等科普研究、宣传教育活动,让人们在亲近自然、愉悦身心的同时,激发对大熊猫等野生珍稀动物和生态环保的热情和关注。图为华蓥山大熊猫野化放归培训基地外景。(杨雪莲)


1楼2014-08-24 16:10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