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来说,尤其是2-5岁的孩子,发脾气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但爱发脾气的孩子,一般都是容易产生挫败感的,这与孩子的年龄、社会经验不足、自我控制能力有关的。从孩子的认知上看,由于孩子不可能像成人那样,进行理性的分析和决定,当孩子遇到挫折或是不满足的时候,很自然的就通过发脾气来表达,有时候甚至是打人、“绝食”。
若孩子只是偶尔发发脾气,也不过分,就应该说是比较正常的。发脾气并不是坏行为,只是一种情绪的发泄,爱发脾气的孩子也绝不是坏孩子。但问题是,现在许多家长只重视对孩子认知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对其进行情绪管理教育。如果加上父母对自己的情绪也疏于管理,以及父母对孩子的溺爱,想让孩子不发脾气都难。
所以,孩子性格一方面是天生的,另一方面是父母给的,而发脾气习惯,则全部是父母“示范”和惯出来的。因此,帮助孩子自己找到情绪体验背后的原因,学会情绪管理,这对孩子来说也是很重要的学习内容。但不管怎么说,家长遇到孩子发脾气是很正常的,而遇到后的处理方法,也简单之极,就是用心倾听、认同情绪、探究发脾气的背后原因、对症处理、事后处理五步。
第一步,用心倾听
当孩子已经发脾气以后,由于其情绪的不稳定,此时家长就需要保持平静,温和地做出倾听反应,先让孩子感觉你在关注他,避免矛盾的进一步恶化。如果上来就强行制止、训斥指责或劝慰,孩子反而会变本加厉。需要注意的是,孩子在发脾气是,其表达一定比平时不清晰,所以家长可以观察孩子的身体语言和进行适当的猜测。
理论上,当孩子发脾气时,你用心倾听时,是可以猜测孩子发脾气的原因的。但是有意思的是,根据我井中月的经验,在孩子发脾气的初始期猜测原因,除个别比较明显的情况,其他几乎都很容易失误,甚至被孩子误导。原因很简单,孩子发脾气的原因,就算你猜对了,孩子往往也说不是,再猜也都是错误了。
第二步,认同孩子情绪
孩子发脾气,就是一种情绪发泄,宜疏不宜堵。所以,不管孩子是否有错误在先,也要给孩子宣泄不良情绪的机会,甚至还可以在理解的基础上,不妨允许孩子进行一些活动,如在纸上画画、打枕头、被子等柔软的物品,来发泄情绪。当然,此时家长的语言安慰、肌肤接触的拥抱,都是很好保护孩子自尊心的选择。
其实,认同孩子情绪是可以和倾听一起做的,就是用眼、表情、耳来倾听,用身体接触、放松的体态、轻柔的抚摸来认同情绪。这两步的时间长短,可以根据孩子的情绪变化来判断,一般家长共情的好,孩子情绪转换就快。所以,孩子发脾气你认同情绪时,就不要和孩子讲大道理、埋怨、预言式总结、批评了,这些都容易使战火复燃。
若孩子只是偶尔发发脾气,也不过分,就应该说是比较正常的。发脾气并不是坏行为,只是一种情绪的发泄,爱发脾气的孩子也绝不是坏孩子。但问题是,现在许多家长只重视对孩子认知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对其进行情绪管理教育。如果加上父母对自己的情绪也疏于管理,以及父母对孩子的溺爱,想让孩子不发脾气都难。
所以,孩子性格一方面是天生的,另一方面是父母给的,而发脾气习惯,则全部是父母“示范”和惯出来的。因此,帮助孩子自己找到情绪体验背后的原因,学会情绪管理,这对孩子来说也是很重要的学习内容。但不管怎么说,家长遇到孩子发脾气是很正常的,而遇到后的处理方法,也简单之极,就是用心倾听、认同情绪、探究发脾气的背后原因、对症处理、事后处理五步。
第一步,用心倾听
当孩子已经发脾气以后,由于其情绪的不稳定,此时家长就需要保持平静,温和地做出倾听反应,先让孩子感觉你在关注他,避免矛盾的进一步恶化。如果上来就强行制止、训斥指责或劝慰,孩子反而会变本加厉。需要注意的是,孩子在发脾气是,其表达一定比平时不清晰,所以家长可以观察孩子的身体语言和进行适当的猜测。
理论上,当孩子发脾气时,你用心倾听时,是可以猜测孩子发脾气的原因的。但是有意思的是,根据我井中月的经验,在孩子发脾气的初始期猜测原因,除个别比较明显的情况,其他几乎都很容易失误,甚至被孩子误导。原因很简单,孩子发脾气的原因,就算你猜对了,孩子往往也说不是,再猜也都是错误了。
第二步,认同孩子情绪
孩子发脾气,就是一种情绪发泄,宜疏不宜堵。所以,不管孩子是否有错误在先,也要给孩子宣泄不良情绪的机会,甚至还可以在理解的基础上,不妨允许孩子进行一些活动,如在纸上画画、打枕头、被子等柔软的物品,来发泄情绪。当然,此时家长的语言安慰、肌肤接触的拥抱,都是很好保护孩子自尊心的选择。
其实,认同孩子情绪是可以和倾听一起做的,就是用眼、表情、耳来倾听,用身体接触、放松的体态、轻柔的抚摸来认同情绪。这两步的时间长短,可以根据孩子的情绪变化来判断,一般家长共情的好,孩子情绪转换就快。所以,孩子发脾气你认同情绪时,就不要和孩子讲大道理、埋怨、预言式总结、批评了,这些都容易使战火复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