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话吧 关注:80贴子:276
  • 13回复贴,共1

【转】八旬老人历时15年写下《萧山方言》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2010年11月25日 8:34  来源:萧山网-萧山日报
————————————————————————
  南片方言、中片方言、沙地片方言……8000年的跨湖桥文化孕育了悠久的萧山历史,在这条历史长河中,自然少不了丰富的萧山方言。这些不同种类的方言无形之中也成为表达萧山文化的根基,深深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萧山人。
  然而,随着普通话在年青一代中深入人心和普遍使用,萧山方言俗语已在年轻人心中相对式微。为了拯救本土方言,本地80多岁的文学爱好者詹镛安历时15年,走街穿巷,勤听勤记,对萧山方言俗语进行了广泛而全面地收集、整理,并对此做了大量考证,最终集成了近200万字的萧山首本方言类专业书籍——《萧山方言》,区政协主席王珠瑛还特别为此书作序。


IP属地:上海1楼2014-08-26 13:06回复
    痴心老人编纂方言“词典”
      收藏邮票、收藏钱币……但很少有人收藏语言,并对其探本溯源,自得其乐。《萧山方言》的作者詹镛安老人就是个“例外”。
      这位痴迷于方言研究的萧山老人长期收集具有浓厚萧山特色的俗语,并逐一剖析,指出了不少俗语“其然及其所以然”。平日里,不管与人聊天,还是在大街小巷听人说话,只要一有新的俗语出现,老詹马上会问个究竟,一转背便拿出笔记本记上。日积月累,他的收藏越来越丰富。
      难得的是,老詹不满足于收集,更痴迷于对这些散落在民间的方言俗语进行考证和解释。比如他经常听到萧山人说:“推牢扳牢,老茄抓牢”。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老詹通过查阅《宋史》等书籍,给方言来了个翻译——意思就是,无论推来扳去怎样变动,自己的利益要最先抓牢。
      在老詹的方言俗语库中,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老詹说,萧山有那么多充满智慧、微言大义的方言俗语,鲜活地反映着我们先人的生活画面,他出这本书籍,就是想让更多人了解和学习萧山本土的方言、俗语。
    原汁原味的方言书稿
      《萧山方言》全书共计195万字,分为冷僻字、词汇、谚语、俗语探源和缩脚语,其中冷僻字2258字,词汇8583条,谚语5030条,俗语探源197条,缩脚语105条,专业性强,地域特色明显。
      翻看《萧山方言》,“土生土长”、原汁原味的气息扑面而来。每条词目,都是按照萧山人的人际交往方式和日常生活口语举例而成,是一本有别于文人雅士的萧山方言著作。比如,我们萧山人说的俗语:“打个喷嚏有人传”,但很少有人知道,其实早在2500多年前,就有此说法,老詹便是从《诗经》中寻觅到了这句话的踪迹;又如,“提草鞋”之说,则源于清朝民间秘密社团的职位……读起来,十分幽默有趣。
      最近,在区委宣传部、区政协文史委、区文联等部门的牵线搭桥下,《萧山方言》在区五中举行赠书仪式,一套套专业性强的方言书籍将成为学生们接触本土文化的一扇“窗户”。同时,《萧山方言》还将赠送给区级机关各部门各单位、镇街和学校等,以使更多的萧山人了解本土方言和风情民俗。


    IP属地:上海2楼2014-08-26 13:07
    回复
      这本书哪里有买?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4-11-06 08:58
      收起回复
        《[url]http://萧山方言》[/url]电子版下载
        百度云盘
        http://pan.baidu.com/s/1hqKJyks


        IP属地:上海4楼2014-11-06 09:40
        收起回复
          好书其实不少,可惜买不到


          IP属地:澳大利亚来自手机贴吧5楼2019-01-18 21:0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