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25日 8:34 来源:萧山网-萧山日报
————————————————————————
南片方言、中片方言、沙地片方言……8000年的跨湖桥文化孕育了悠久的萧山历史,在这条历史长河中,自然少不了丰富的萧山方言。这些不同种类的方言无形之中也成为表达萧山文化的根基,深深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萧山人。
然而,随着普通话在年青一代中深入人心和普遍使用,萧山方言俗语已在年轻人心中相对式微。为了拯救本土方言,本地80多岁的文学爱好者詹镛安历时15年,走街穿巷,勤听勤记,对萧山方言俗语进行了广泛而全面地收集、整理,并对此做了大量考证,最终集成了近200万字的萧山首本方言类专业书籍——《萧山方言》,区政协主席王珠瑛还特别为此书作序。
————————————————————————
南片方言、中片方言、沙地片方言……8000年的跨湖桥文化孕育了悠久的萧山历史,在这条历史长河中,自然少不了丰富的萧山方言。这些不同种类的方言无形之中也成为表达萧山文化的根基,深深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萧山人。
然而,随着普通话在年青一代中深入人心和普遍使用,萧山方言俗语已在年轻人心中相对式微。为了拯救本土方言,本地80多岁的文学爱好者詹镛安历时15年,走街穿巷,勤听勤记,对萧山方言俗语进行了广泛而全面地收集、整理,并对此做了大量考证,最终集成了近200万字的萧山首本方言类专业书籍——《萧山方言》,区政协主席王珠瑛还特别为此书作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