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地大物博,观赏石种类繁多。并非本人原创,差错纰漏在所难免,望不吝斧正。
一、和田玉石
和田玉石,出自新疆和田地区、喀什地区、巴音郭楞州等地。和田玉石分为山料和仔玉,矿采的叫山料,主要产于昆仑山,古书称和田之南有玉山,指的就是那些玉矿;河里捞的则称仔玉,主要产在玉龙喀什河和喀拉喀什河,古称白玉河和墨玉河,每年春夏之际,昆仑山山洪暴发,把玉矿石从山上冲刷下来,经过上万年的反复磨滚撞击,杂质尽去,圆润光滑如凝脂般的玉石就堆积在河滩和河道中,秋季时河水渐落,玉石显露,为拣玉主要季节。仔玉开采历史悠久,春秋战国以后,成为主要玉材,山料开采始于清代。
和田玉石的化学成分是含水的钙镁硅酸盐,矿物组成以透闪石和阳起石为主,并含有微量的透辉石、蛇纹石、石墨、磁铁等矿物质;其主要组成矿物透闪石为单斜晶系,具有典型的纤维交织结构;质地细腻温润、坚韧,摩氏硬度为6~6.5,密度为2.96~3.17,半透明至不透明,抛光后呈脂状光泽;颜色漂亮、纯正,有雪白、梨黄、墨黑、青绿等,晶莹滋润,多为单色,少数有杂色;主要品种有羊脂玉、白玉、青白玉、青玉、碧玉、墨玉、黄玉等,以白玉为代表,其中优质羊脂玉是世界上罕见玉种。和田玉石一般多用于雕琢玉器工艺品,具一定形态者可作为奇石欣赏。
未经雕琢之玉称为"璞",璞玉的外皮有色皮、糖皮、石皮等,是较珍贵的观赏石。色皮是玉石外表有一层厚约1毫米的黄褐色或褐色薄皮;糖皮似红糖色,外皮较厚,且末玉矿常有产出;石皮是外层有石质围岩,要取去围岩后才能得玉。玉龙喀什河所产的仔玉,表面光滑、质地细腻,有些仔玉上青、白、墨、碧、黄等多种颜色融合在一起,组成动物、花草树木、山水风景等图案,意境很美,极具韵味和观赏性。
和田玉石分布于莎车县、塔什库尔干县、和田县、于阗县、且末县一带绵延的昆仑山脉北坡,夹生在海拔3500米至5000米高的山岩中,有的经长期分化剥解为大小不等的碎块,或崩落在山坡上,或经雨水冲刷流入河中。按产状可分为仔料、山流水、山料三类:仔料,又名子儿玉,是原生矿经剥蚀后被冲刷搬运到河流中沉积下来的卵石,块度较小,表面光滑温润;山流水,是原生矿经分化崩落,由河水冲击至河流中上游呈巨砾产出者,块度较大,棱角稍有磨圆,表面较光滑;山料,又称山玉,是山上的原生矿,常为块状,块度大小不一,呈棱角状,质量常不如山流水和仔料。
羊脂玉:含闪透石达99%,呈脂白色或接近脂白颜色,或稍泛淡青、乳黄等色,质地细腻滋润,油脂光泽,微透明,石花等杂质在10%以下,糖色少于30%。
白玉:含闪透石95%以上,色泽以白为主,常微带灰绿、淡青、褐黄、肉红或紫灰等色调,质地纯净细腻,光泽莹润,不透明,糖色小于30%;若其中糖色占30~85%者,又称糖白玉。
青白玉:呈灰绿、青灰、黄绿等浅~中等色调,介于白玉和青玉之间,质地似白玉,玉色白中泛淡青绿色;其中糖色部分占30~85%者,又称糖青白玉。
青玉:呈灰绿、青灰等中等~深色调,偶尔带有灰蓝、青绿、翠绿、烟灰、灰紫等色,不透明,储量丰富;其中糖色部分占30~85%者,又称糖青玉。
黄玉:呈绿黄色、米黄色等浅~中等色调,由水中褐铁矿渗入白玉中形成,常带有灰、绿等色。
糖玉:呈红褐色、黄褐色、黑褐色等色调,颜色由氧化铁、锰质浸染而形成,糖色部分>85%。
墨玉:呈灰黑、黑等色,致色因素是含有石墨包体,由于石墨含量不同,色泽深浅分布不均匀,以黑色斑浓重密集者为佳,称纯漆墨。
碧玉:呈青绿、暗绿、墨绿、绿黑等色,常见一种较纯净细腻,另一种杂质多,常含黑色矿物包体,有的夹有黑斑、黑点或玉筋,以颜色纯正的墨绿色为佳。
二、大漠石
大漠石,又称戈壁石、风凌石、风砺石等,出自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北边,主要分布在哈密地区和昌吉州奇台县附近。该石种属典型的荒漠风成石,其原石质地为玛瑙石、碧玉石、玉髓、玄武岩、木化石、千层石等,是在戈壁沙滩特有的地质、地理环境下,经风蚀、沙磨而形成的造型奇特、似景似物、多姿多彩之观赏石。
大漠石由硅质岩、硅质灰岩、硅质泥沙岩等构成,质地坚硬细腻,结构致密,摩氏硬度一般在6以上;造型嶙峋奇异,千姿百态,有神态逼真的飞禽走兽、古堡、石窟等,尤以山川峻岭、奇峰险崖的景观石为佳,无论似景似物,均可独石成形;色彩丰富润泽,有灰、黑、白、红、黄、绿、紫等颜色,其单色一般为灰、黑、白诸色,纯者略显剔透,复色则流光溢彩;由于岩石含有不均一的矿物成份,其结构复杂多变,呈混杂的细条状、团块状、互层状或不规则的细纹理状,在风沙吹蚀之下,表面较完整的,其尖端多朝一定方向倾斜;大漠石大者直径可达1~2米,小者直径仅有几厘米,以中小者为最多。品质以玉石质地为最佳,但产量极少。
大漠石的风格因质地不同而有异,玛瑙石质地的有黑白、多彩等,坚硬莹润、纹理绮丽,一般体量不大;碧玉石质地的主要观赏其颜色和图案;玄武岩质地的呈黑色,玲珑剔透,多象形;木化石质地的呈黄、暗红、深棕、黑等色,五彩斑斓,通体光润。千层石质地的呈灰色或蛋青色,硅化程度高,密度大,击之可发出金属般的响声。
大漠石一般用作室内陈设观赏、园林点缀,也可制成各种风格的山水、旱石盆景或小型工艺品。
三、硅化木
硅化木,又称木化石,主要出自新疆哈密地区的大南湖、沙尔湖、伊吾县的淖毛湖、巴里坤县的三塘湖一带,及昌吉州的奇台县、吉木萨尔县、木垒县境内。尤以奇台县将军戈壁北部边缘的石树沟最多,在11.65平方公里范围内,裸露于地表的硅化木达近千株。奇台县硅化木群是亚洲地区蕴藏数量最多、分布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硅化木群。
新疆硅化木形成于侏罗纪时期,是1.5亿多年前的松柏、苏铁、银杏、真蕨、种子蕨等古乔木在地下经过漫长的替代质换、石化而成的古树化石。硅化木质地坚硬、凝重,由于受溶于水中的铁、锰氧化物的浸染和风沙的长期磨蚀抛光,呈黑、紫、土黄、褐红、浅灰、白等颜色,五彩斑斓,表面光亮细腻,镶金叠玉。
新疆硅化木分布面积广、类型多,由于各地区的地质作用及侵入的热液成分不同,可分为硅化、铁化、钙化和玛瑙、玉质等种类。含钙质的其质细腻,多呈土黄色,也有红、淡蓝、淡绿等色;含氧化铁的多呈暗红、深棕、铁灰、褐色等,含硅质的其质坚硬,呈黑、红、黄等色;还有近乎玛瑙质、碧玉质的,呈半透明状,通体光润。硅化木以有枝芽、节疤、虫蛀状及木纹年轮清晰者为上品。其中大南湖的硅化最好,沙尔湖的枝叉最多。硅化木大的长达十几米,重达上百吨,小的可在掌上把玩。
一、和田玉石
和田玉石,出自新疆和田地区、喀什地区、巴音郭楞州等地。和田玉石分为山料和仔玉,矿采的叫山料,主要产于昆仑山,古书称和田之南有玉山,指的就是那些玉矿;河里捞的则称仔玉,主要产在玉龙喀什河和喀拉喀什河,古称白玉河和墨玉河,每年春夏之际,昆仑山山洪暴发,把玉矿石从山上冲刷下来,经过上万年的反复磨滚撞击,杂质尽去,圆润光滑如凝脂般的玉石就堆积在河滩和河道中,秋季时河水渐落,玉石显露,为拣玉主要季节。仔玉开采历史悠久,春秋战国以后,成为主要玉材,山料开采始于清代。
和田玉石的化学成分是含水的钙镁硅酸盐,矿物组成以透闪石和阳起石为主,并含有微量的透辉石、蛇纹石、石墨、磁铁等矿物质;其主要组成矿物透闪石为单斜晶系,具有典型的纤维交织结构;质地细腻温润、坚韧,摩氏硬度为6~6.5,密度为2.96~3.17,半透明至不透明,抛光后呈脂状光泽;颜色漂亮、纯正,有雪白、梨黄、墨黑、青绿等,晶莹滋润,多为单色,少数有杂色;主要品种有羊脂玉、白玉、青白玉、青玉、碧玉、墨玉、黄玉等,以白玉为代表,其中优质羊脂玉是世界上罕见玉种。和田玉石一般多用于雕琢玉器工艺品,具一定形态者可作为奇石欣赏。
未经雕琢之玉称为"璞",璞玉的外皮有色皮、糖皮、石皮等,是较珍贵的观赏石。色皮是玉石外表有一层厚约1毫米的黄褐色或褐色薄皮;糖皮似红糖色,外皮较厚,且末玉矿常有产出;石皮是外层有石质围岩,要取去围岩后才能得玉。玉龙喀什河所产的仔玉,表面光滑、质地细腻,有些仔玉上青、白、墨、碧、黄等多种颜色融合在一起,组成动物、花草树木、山水风景等图案,意境很美,极具韵味和观赏性。
和田玉石分布于莎车县、塔什库尔干县、和田县、于阗县、且末县一带绵延的昆仑山脉北坡,夹生在海拔3500米至5000米高的山岩中,有的经长期分化剥解为大小不等的碎块,或崩落在山坡上,或经雨水冲刷流入河中。按产状可分为仔料、山流水、山料三类:仔料,又名子儿玉,是原生矿经剥蚀后被冲刷搬运到河流中沉积下来的卵石,块度较小,表面光滑温润;山流水,是原生矿经分化崩落,由河水冲击至河流中上游呈巨砾产出者,块度较大,棱角稍有磨圆,表面较光滑;山料,又称山玉,是山上的原生矿,常为块状,块度大小不一,呈棱角状,质量常不如山流水和仔料。
羊脂玉:含闪透石达99%,呈脂白色或接近脂白颜色,或稍泛淡青、乳黄等色,质地细腻滋润,油脂光泽,微透明,石花等杂质在10%以下,糖色少于30%。
白玉:含闪透石95%以上,色泽以白为主,常微带灰绿、淡青、褐黄、肉红或紫灰等色调,质地纯净细腻,光泽莹润,不透明,糖色小于30%;若其中糖色占30~85%者,又称糖白玉。
青白玉:呈灰绿、青灰、黄绿等浅~中等色调,介于白玉和青玉之间,质地似白玉,玉色白中泛淡青绿色;其中糖色部分占30~85%者,又称糖青白玉。
青玉:呈灰绿、青灰等中等~深色调,偶尔带有灰蓝、青绿、翠绿、烟灰、灰紫等色,不透明,储量丰富;其中糖色部分占30~85%者,又称糖青玉。
黄玉:呈绿黄色、米黄色等浅~中等色调,由水中褐铁矿渗入白玉中形成,常带有灰、绿等色。
糖玉:呈红褐色、黄褐色、黑褐色等色调,颜色由氧化铁、锰质浸染而形成,糖色部分>85%。
墨玉:呈灰黑、黑等色,致色因素是含有石墨包体,由于石墨含量不同,色泽深浅分布不均匀,以黑色斑浓重密集者为佳,称纯漆墨。
碧玉:呈青绿、暗绿、墨绿、绿黑等色,常见一种较纯净细腻,另一种杂质多,常含黑色矿物包体,有的夹有黑斑、黑点或玉筋,以颜色纯正的墨绿色为佳。
二、大漠石
大漠石,又称戈壁石、风凌石、风砺石等,出自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北边,主要分布在哈密地区和昌吉州奇台县附近。该石种属典型的荒漠风成石,其原石质地为玛瑙石、碧玉石、玉髓、玄武岩、木化石、千层石等,是在戈壁沙滩特有的地质、地理环境下,经风蚀、沙磨而形成的造型奇特、似景似物、多姿多彩之观赏石。
大漠石由硅质岩、硅质灰岩、硅质泥沙岩等构成,质地坚硬细腻,结构致密,摩氏硬度一般在6以上;造型嶙峋奇异,千姿百态,有神态逼真的飞禽走兽、古堡、石窟等,尤以山川峻岭、奇峰险崖的景观石为佳,无论似景似物,均可独石成形;色彩丰富润泽,有灰、黑、白、红、黄、绿、紫等颜色,其单色一般为灰、黑、白诸色,纯者略显剔透,复色则流光溢彩;由于岩石含有不均一的矿物成份,其结构复杂多变,呈混杂的细条状、团块状、互层状或不规则的细纹理状,在风沙吹蚀之下,表面较完整的,其尖端多朝一定方向倾斜;大漠石大者直径可达1~2米,小者直径仅有几厘米,以中小者为最多。品质以玉石质地为最佳,但产量极少。
大漠石的风格因质地不同而有异,玛瑙石质地的有黑白、多彩等,坚硬莹润、纹理绮丽,一般体量不大;碧玉石质地的主要观赏其颜色和图案;玄武岩质地的呈黑色,玲珑剔透,多象形;木化石质地的呈黄、暗红、深棕、黑等色,五彩斑斓,通体光润。千层石质地的呈灰色或蛋青色,硅化程度高,密度大,击之可发出金属般的响声。
大漠石一般用作室内陈设观赏、园林点缀,也可制成各种风格的山水、旱石盆景或小型工艺品。
三、硅化木
硅化木,又称木化石,主要出自新疆哈密地区的大南湖、沙尔湖、伊吾县的淖毛湖、巴里坤县的三塘湖一带,及昌吉州的奇台县、吉木萨尔县、木垒县境内。尤以奇台县将军戈壁北部边缘的石树沟最多,在11.65平方公里范围内,裸露于地表的硅化木达近千株。奇台县硅化木群是亚洲地区蕴藏数量最多、分布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硅化木群。
新疆硅化木形成于侏罗纪时期,是1.5亿多年前的松柏、苏铁、银杏、真蕨、种子蕨等古乔木在地下经过漫长的替代质换、石化而成的古树化石。硅化木质地坚硬、凝重,由于受溶于水中的铁、锰氧化物的浸染和风沙的长期磨蚀抛光,呈黑、紫、土黄、褐红、浅灰、白等颜色,五彩斑斓,表面光亮细腻,镶金叠玉。
新疆硅化木分布面积广、类型多,由于各地区的地质作用及侵入的热液成分不同,可分为硅化、铁化、钙化和玛瑙、玉质等种类。含钙质的其质细腻,多呈土黄色,也有红、淡蓝、淡绿等色;含氧化铁的多呈暗红、深棕、铁灰、褐色等,含硅质的其质坚硬,呈黑、红、黄等色;还有近乎玛瑙质、碧玉质的,呈半透明状,通体光润。硅化木以有枝芽、节疤、虫蛀状及木纹年轮清晰者为上品。其中大南湖的硅化最好,沙尔湖的枝叉最多。硅化木大的长达十几米,重达上百吨,小的可在掌上把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