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6月,朱锡泉老师倡议组织几位喜欢北韵禅乐的居士,在北京市朝阳区安家楼创建了《华严精舍》,所谓‘精舍’就是和这些居士们聚在一起,进行唱赞,念佛,诵经等活动。其目的是以教唱北韵禅乐为主,同时恢复北方佛教仪规并做一些佛事活动,是大家自觉自愿参加的群众性念佛组织。当时发起组织 精舍的还有:张文华,孟广云,圣安,龙祥,范玉森等。至今坚持下来的元老还有一两位。《华严精舍》即是《京都北韵禅乐社》的前身,也是恢复佛教后,京城最早成立的群众性学习演唱北韵禅乐的,并坚持发展下来的习唱北韵禅楽的唯一团体。
广化寺禅乐小组
1997年夏季,北京广化寺佛乐团贴出招收学员广告,成立禅乐组演唱北韵,由佛乐团聘请张旺老师教唱。(注;张旺,管乐著名演奏家。北韵禅乐的启蒙老师,15岁就随其叔叔张广泉学习小管和北韵禅乐)。当时报名的有;吴颖超居士,刘爱君,张玉成,徐亚英,张玉臣,纪根深等十来个人。张旺老师亲自编写教材,复印给大家,每周活动一次,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大家学唱了《迓古令》、《六句赞》、《寄生草》等几首。
广化寺又一次组织北韵禅乐班。1999年,当时还健在的另一位还俗僧人奎林师傅,也因意识到自己年事已高,有意将自己会念唱的北韵佛曲传授给寺院的出家师傅,经当时广化寺的护法居士王宗奎的推荐,广化寺的上怡下学大和尚欣然同意在寺内成立北韵禅乐班,并聘请了以朱锡泉为主的教学老师,另外还有张本兴,奎林师傅。怡学师傅通过接触了解,深知弘扬北韵禅乐的历史意义和挽救北韵的重要性,对这件事情很支持,也很重视,但因当时佛教事业百废待兴,需要做的事情很多,机缘尚不具足,奎林师傅传授出家师父的愿望没能实现,开课只在居士当中。当时报名参加的有;吴颖超,刘爱君,徐亚英,张玉成,纪根深,高卫国,吴奎兰等十几名居士,组建后在寺院的文殊殿前学习,没多久寺院整修,学习没有固定地点,频繁更换地方,那一年的夏季很热,大家在烈日炎炎下,每天坚持不断,上午在东边大树下,下午又挪到了西边大树下,追着树荫走都坚持下来了,后来又赶上寺院大整修,怡学师傅升座出国等诸多因素,禅乐班未能继续在广化寺活动。这时有人建议和朱老师在辛庄学唱北韵的人合并在一起,于是北韵禅乐班回到辛庄张家佛堂。
在辛庄学习时交通不方便,下了公共汽车还要走半个小时的土路,遇上天气不好,刮风一身黄土,下雨遍地泥泞,王三元主动骑三轮车接送朱老师,一次下大雨路很滑连车带人翻了出去,搞得人浑身泥水,幸好人没有受伤。后来每当提及此事他们总是诙谐的当做笑谈,通过这一小事能让人体会到不容易,条件再困难,再艰苦,他们却以苦为乐,在快乐中学习北韵禅乐,思想境界得到升华,个人修养得到提高,他们信心坚定,学习劲头十足,所以无论是冬天的风雪严寒,还是夏天的日晒雨淋,都没有动摇师生们教与学的信心,更没有阻挡他们学习的脚步。
智化寺的立足:2002年,跟随朱老师学习北韵禅乐多年的居士们,那种执着的精神,感动了一些相关领导,尤其是得到了市文物局以及智化寺【文博馆】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实际帮助,他们以实际行动,将管内本来就不多的房子,挤出一间提供给他们使用。从此有了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不在漂泊,不再动荡。演唱北韵禅乐的队伍逐渐壮大,人心稳定。在这里------智化寺,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智化寺京音乐》的发源地与传播基地,也逐渐成了京都北韵禅乐的学习之地与传播基地。每周日大家从四面八方聚集到智化寺参加活动之时,发自内心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正是有了智化寺领导的帮助与支持,为京都北韵禅乐社更快更好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北韵禅乐作为智化寺京音乐的一个组成部分,顺理成章的和智化寺音乐融合在一起,在以后的日子里还经常与智化寺乐团一起排练,演唱。并多次与智化寺乐团赴外合作演出,如;05年大觉寺,五台山第二届佛教文化节,06年8月赴香港展示演出等。
居士林学习班典礼
2006年10月6日刚到三官庙
2006年进入三官庙
2010年的三官庙
我们非遗申请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