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帝国吧 关注:20贴子:699
  • 6回复贴,共1

【配音教程】网转之基础配音教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
本帖转自网络


IP属地:内蒙古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4-08-30 12:39回复
    学习配音的基本功
    任何艺术形态都需要基本功。绘画须从线条素描开始,音乐歌唱须从乐谱音符基本发声开始,舞蹈也要从基本动作起步。国剧演员更要自幼练功:耗腿、跟斗、下腰、台步、云手等等。当基本功的技术,练的纯熟到挥洒自如、心到意到,几乎随心所欲的程度,技术就自然可以升华为艺术。画家挥毫,只要心有成竹就可以一挥而就。
    配音是声音表演的艺术,同样需要艺术的基本功。
    配音的基本功是什麼?以下是个人的心得。
    配音是将自己的声音(包括对白、气声)配到拍录完成的影视节目中,包括演员或卡通、动画的人、物与广告、节目旁白。因此,配音所需要的声音,不是你的(配音员)声音,而是影视中所需要的声音。所以配音员的第一个基本功,就是跳脱出自己的声音,能模仿自己以外的任何声音,包括年龄、性格、音质、音色、语气、语调、用语习惯。简单来说配音员需要能「模仿」自己以外的任何声音。
    很多人认为,配音需要天份,我个人不尽认同。模仿是人类的天生本能之一 ,人的成长就是由模仿开始,模仿能力人人都有,只是每个人的「个性」成熟以后,模仿成了隐性,被压抑了而已。配音员如果以毅力专注於声音的模仿,隐性即可转为显性,而且越来越熟练。
    声音的模仿并不难,只是需要调整自己的发声习惯。口形、气声共鸣位置的些微变动,声带、咽喉某些变化控制,音调音质音色的调整就都可以产生出与自己不一样的声音,加上语言方式的模仿,就不难出现一个完全与自己不同的声音,成为一个新的人物脚色。
    另一个基本功是情绪的控制。任何人在各种不同境况下,会自然产生各种不同的情绪反应。有的是肢体的动作反应,有的是肌肉的刺激反应,而肢体的、肌肉的反应必然牵动起情绪的反应。演员和配音员都要有模仿这些反应的能力。演员有场景、服装、化妆、道具与同台演员「氛围效应」,比较容易模仿出真实景况下的情绪。配音员则只能在完全没有「氛围效应」的录音室中,去模仿情绪。比演员困难一些,但是,如果藉由「移情作用」,分析真实情绪下肌肉与肢体的反应,加以操控重现,一样可以产生情绪的模仿。配音员需要由这种途径,控制对白表演的情绪。


    IP属地:内蒙古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4-08-30 13:02
    回复
      第三个基本功是发音的技巧。戏剧里任何一句对白,必含有语意,表达语意靠著每一个字或词汇的高低、轻重、快慢、缓急的变化,如何变化是依据情绪,但是变化的是否恰到好处,则是靠著熟练。字或词汇些许变化,可以大幅度改变语意,熟练的发音技巧则可以正确的表达语意。
      我一直认为,配音员是声音语言的表演艺术家,但只有基本技术的功夫,熟练到巅峰状态,才能使技术蜕化成艺术。即如本文开始所说的,心到意到,随心所欲而能挥洒自如。好的配音员不是配音公式化,不是对白罐头化,更不是情绪机械化,而是要挥洒自如而又恰到好处。
      毕竟配音是声音表演,而不是仅只有商业行为。


      IP属地:内蒙古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4-08-30 13:02
      回复
        2.1 发声
        发声的基本状态:发音+吐字
        一、动力:气息
        1、 要求:①要有较持久的控制力:发“si”音,气息均匀、缓慢的流出25—36秒
        ②保持较为稳定的气息压力
        ③呼气时间较长,并根据需要能及时补气:呼气五、六秒后补气:一收小腹,口鼻进气,两肋张开;再缓缓呼气,如此反复十几次
        ④能在相当幅度内对气息做细微调整并达到自动化的程度:从容的读清楚长句子的内容
        ⑤短时无声吸气
        2、 感觉:① 流动感
        ② 控制气息流动的钥匙在小腹
        ③ 补气的“橡皮球”感觉
        ④ “一气呵成”感的形成
        ⑤ 气息的变化源于感情的运动
        二、振动:声带
        1、 机能:① 声带主要是横向振动,即向内向外振动
        ② 声门轻松闭合或半闭合,发出的是柔和的虚实声
        2、 控制感觉:用吸气的状态发音
        张嘴吸气,此时两声带是轻松张开的,喉部有上下松开的感觉,尽量保持这种状态发音
        3、 应注意避免的发音毛病:①捏挤喉部 ②嗓子“横”
        ③声音过虚 ④喊 ⑤假声成分多
        三、共鸣
        喉腔:喉部放松,喉头稳定——防止声音发“横”,声音单薄
        咽腔:咽管通畅,咽后壁直而不弯——①软腭适度提起
        ②舌根适当降低
        ③舌不能后缩
        口腔:声束射向腭前区——使声音集中
        鼻腔:微弱的鼻腔共鸣使声音柔和而有光彩
        胸腔:严肃、庄重的节目适用
        胸部支点:发声时,胸部振动,随着声音由低到高,振感集中点由胸骨的下缘上移到喉器的下方,我们把胸部的振感点称为胸部支点。
        发声语言运动中枢:在语言活动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三个神经中枢中,支配人的发音和说话能力的是发声语言运动中枢
        吐字归音:作为一种吐字方法,它所强调的是吐字的动态过程,是对发音动作过程的控制,实际上是一种经过加工的艺术化的发音方法
        喉原音:肺呼出的气流由喉部通过时,使其中的声带发生振动,形成供共鸣器官调制音量、音色,供构字器官加工语音的原始物质材料
        丹田气:胸腹联合呼吸的早期说法
        音强:指声音的强弱,即我们平时所讲的声音大小,音强取决于振动体的振动幅度
        声音弹性:播音员的声音对所播内容蕴含的思想感情变化的适应能力,即,声音随感情变化而来的伸缩性、可变性


        IP属地:内蒙古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4-08-30 13:02
        回复
          调节腹肌的发力状态,或以控制气流变化,影响声音色彩的变化,腹肌的支持力加强,就可以通过与膈肌的对抗使胸腔内的气息压力加大,发出较高、较强的声音,反之亦然
          (6) 在情感的转换变化中补气,在艺术表达中补气是利用为表情达意服务的停顿进行的,在进行补气技能的训练时,也应从调动情感入手,以情感来带动补气动作的进行
          (7) 留有余地
          喉部控制要领
          1、 喉头相对稳定:这种稳定是在相反控制力作用下获得的
          2、 喉头相对放松
          有关音色的若干概念
          音色:一般是指在相同音高和相同音量前提下,一种声音所具有的本质性特征。在宽泛的音色概念中,实际上包括了两个具体概念和一个相关概念
          语音音色:指语音范畴中,这一类音区别于其它类音的本质性特征
          嗓音音色:在语音音色以外所反映出的发音个性所具有的本质性特征
          声音色彩:是人通过听觉所获得的对于一种声音的综合印象
          腭前区:呼出的气息与声波经口咽弯道进入口腔,在接近口盖的口腔上部密度与压力较大,在向前流动冲击硬腭前及上齿龈中部,这个部位就是发音时最主要的内感区——腭前区
          中音共鸣:即口腔共鸣,使声音明亮结实,字音圆润清晰
          混响:当声源停止振动后,声音在室内存留的现象
          字头取气:字头又有阻气、蓄气的作用,字头阻气有力,气息才能在成阻部位之后形成一定压力,所以有“字头取气”之说
          介音(韵头):介音是介于声母和主要元音之间的过渡性音素,在实际吐字时,它直接影响声母的唇形,与声母结合得十分密切
          咬字阶段:是指声母的成阻与持阻阶段
          吐字“枣核形”:“枣核形”是说唱艺人对吐字过程的形象化的描述,它是指头、腹、尾俱全的音节吐字的状态而言,字头叼住弹出,字腹拉开立起,字尾到位弱收,合起来成为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枣核”
          音色:是人在听觉上区别具有同样音高、音强的两个声音之所以不同的特征,也就是声音的独特品质、声音的个性


          IP属地:内蒙古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4-08-30 13:03
          回复
            辅音和元音的发音区别
            辅音发音特点是:(1)气流在通过发音器官的某一部分时,受到一定阻碍,只有参与阻碍的那一部分口腔是紧张的,气流在口腔里必须突破,冲过或回避所遇到的各种阻碍才能成声。
            (2)辅音的气流强,多数辅音是用呼出的强气流冲击阻碍而形成音波,经过口腔或鼻腔发生共鸣作用而成声
            (3)口腔肌肉局部紧张
            (4)大部分辅音在发音时声带不颤动,声音不响亮
            (5)辅音属嗓音
            元音的特点:(1)响亮、通畅、乐音成分多,语音中没有无元音的音节
            (2)声带颤动,不用较强的气流就能产生乐音,而且声音也很响亮
            (3)发音时,气流在口腔中,不受阻碍
            (4)发音器官均衡紧张
            声调的作用与把握
            (1)纯正字音,区别词义 (2)调节气息
            阴平:起音高平莫低昂,气势平均不紧张
            阳平:从中起音向上扬,用气弱起逐渐强
            上声:上声先降转上挑,降时气稳扬时强
            去声:高扬直送到低唱,强起到弱气通畅
            播音发声为何采用胸腹联合式呼吸?
            胸式呼吸也称为浅呼吸,主要靠提起上胸扩大胸腔的前后左右径来吸气。腹式呼吸是一种深呼吸的方式,它主要靠降低膈肌扩大胸腔的上下径来吸气。胸腹联合式呼吸结合了胸腹两种呼吸方式,使它有了显著的优势。(1)吸气时全面扩大胸腔容积,吸气量最大;(2)从动作特征看,胸腹联合式呼吸建立了胸、腹、膈之间的关系,增强了呼吸的稳健感,有利于控制(3)易于产生坚实、响亮的音色,这种音色是多种音色变化的基础
            呼吸控制要领
            (1) 掌握良好的发声姿势
            (2) 发挥情感的作用:“情为力之源”“力为声之本”,利用感情调节呼吸运动方式是呼吸控制的高级阶段
            (3) 注意运用以实为主,虚实结合的中音——最节省气息的声音,使用偏实的中音,不仅嗓音经久耐用、省气省力,而且由于它居于中音区,上下都留有充分运动的余地,更有利于表达,同时,由于它自然,平实和极富有个性特征,也最易让人接受
            (4) “吞”与“吐”结合,以内收感为主导的控制方式叫“吞”,以外送感为主导的控制方式叫“吐”,吞吐结合既有利于表达,也可以节省气息
            (5)


            IP属地:内蒙古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4-08-30 13:03
            回复
              共鸣的作用:
              在发音的三个环节——呼吸、振动、共鸣中,共鸣是最后的集大成者,前两个环节共同作用发出的喉原音,只有过它才能实际发挥声音的效用,掌握共鸣的调节,是扩大发声效率,改善声音质量的重要环节
                声道是人类发声的共鸣器官,喉以上有喉腔、咽腔、口腔与鼻腔和喉以下的胸腔在发音过程中都起着共鸣作用
                首先,声道共鸣的作用是:(1)产生了各种不同的语音
                            (2)使声音具有了各种不同的色彩
                可以说,在声波进入口腔之前,声道共鸣起着扩大、美化声音的作用,而在进入口腔后,则是在形成特定的语音音色的基础上加以美化、扩大。善于控制声道共鸣,是使语言清晰、声音美化、色彩多变的重要方面。
                另外,各个腔体也都有各自不同的作用:
              (1) 喉腔:它是音波经过的第一个共鸣腔,它的状况对整个声音质量都有影响,因此,要求喉部放松和基本稳定对充分发挥喉腔的共鸣作用也是很重要的
              (2) 咽腔:它是音波必经的管状弯道,对扩大及美化声音起重要作用,因此,咽管通畅(软腭适当提起、舌根不要后缩、适当降低),咽后壁直而不弯的要求能使咽腔充分发挥共鸣作用
              (3) 口腔:口腔的活动产生言语声,口腔共鸣使声音明亮结实,字音圆润清晰,因此,播音发声的共鸣效应最主要的便是口腔共鸣。(声束射向腭前区,不仅由于腭前穹隆对声波的折射使行声音更加集中,而且这个区域属于三叉神经支配区,当它受到刺激时会使喉肌张力增加,从而增加声音的鲜明性
              (4) 鼻腔:发音时微量的鼻腔共鸣能使声音柔和而有光彩,发音省力
              (5) 胸腔:胸腔共鸣虽不参与语音的制造,但它能使音量增加,听起来洪亮、浑厚而有力


              IP属地:内蒙古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4-08-30 13:0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