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爱君:于1991年6月皈依三宝,是一名虔诚的佛教徒, 最早跟随朱老师学习北韵禅乐,是朱老师最优秀的学员之一,她嗓子明亮、圆润。唱赞吐字坚实、行腔委婉自然,韵味纯正。不但唱得好, 人品正直、还广学多闻,学识深厚,办事有魄力,有见地。在禅乐社发展的十几年里,她始终不遗余力的支持,协助北韵传承人朱老师和吴老师带领这支队伍,走过了不平凡的经历,既是老师的助手,又是队伍的组织者和事实上的领导者。
十几年来,她始终如一追随老师不动摇,为禅乐社的发展操心费力,对内加强组织管理,热心主动服务于大家。在队里她是一位核心人物,待人谦和宽容平等,对来禅乐社来学习北韵的学员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以她的人格魅力把大家凝聚在一起。为北韵禅乐的传承与发展倾心尽力,禅乐社十几年的起起落落,倾注了大量心血,在禅乐社最困难时为了寻找活动场地为了得到有关部门的理解和支持,她多方奔走,多处投书,游说,甚至只身独闯相关部门,不记得有多少地方机构、市内及郊区多少地方都留下了她的足迹。她的执着精神以及不辞劳苦的实际行动感动了一些领导及相关部门,正是在她的不懈努力下,2002年终于有了智化寺文博馆这样一个较稳定的学习环境。直到06年相关领导又批给了三官庙,每周活动时间由于次增加到了两次。
由于京都北韵禅乐社的名气不断扩大,喜欢北韵禅乐的人也越来越多,每年都有外出展示演出活动,她主动联系牵头,对外联络演出,有事和朱老师吴老师商量多方征求意见,协调与合作单位及有关单位领导及个人的关系,为发展北韵树立良好的形象。在和智化寺的多次合作中,和智化寺主管领导主动沟通、和谐相处,互相理解、支持、合作。并告诫大家,不论在什么地方都要注意自身形象,保持居士的威仪 爱护所到之处的一草一木。正是她的严格要求和带头,禅乐社不论走到那里都留下了良好的口碑。
为了把京都北韵禅乐禅乐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她和两位老师一起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走访有关方面的专家和老人,请专家座谈论证,她组织共十几次座谈会,(包括专家座谈会和相关居士座谈会)并请人给录音录像作为第一手数据,为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留下宝贵资料。还亲自登门请专家帮忙写申遗的论证报告。2009年京都北韵禅乐被列入市一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2009年8月,由朱锡泉,吴颖超两位德高望重的老师提名,正式任命刘爱君居士为[京都北韵禅乐社]的社长,老师慧眼识才,十多年亲眼目睹了她为北韵所做的大量工作,无人能比,做社长当之无愧。 两位老师的提议得到禅乐社全体人员的拥护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