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般处理血小板减少症时, 应注意以下几点:
(1) 血小板< 50×109/L 时, 应减少活动, 预防损伤, 避免搬运重物, 防治便秘;
(2) 维持收缩压在18. 7 kPa 以下, 预防颅内出血;
(3) 避免使用非甾体消炎药或含有阿司匹林的药物;
(4) 避免肌肉注射等创伤性操作, 操作后必须局部按压5~ 10 分钟以上;
(5) 一过性血小板减少时可考虑应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
(6) 血小板低于20×109/L 或有出血时可考虑输注血小板;
(7) 输血小板后发生寒颤时应及时使用哌替啶。
(二)输血小板的指征
输血小板依然是治疗血小板减少症的标准方法。一般血小板低于20×109/L时, 有指征输注血小板, 但也有学者认为血小板10×109/L 以下时才考虑输血小板。血小板输注1~ 4小时后, 应评价血小板增加数量, 每输1 单位血小板一般会增加5~ 10×109/L 。
(1) 血小板< 50×109/L 时, 应减少活动, 预防损伤, 避免搬运重物, 防治便秘;
(2) 维持收缩压在18. 7 kPa 以下, 预防颅内出血;
(3) 避免使用非甾体消炎药或含有阿司匹林的药物;
(4) 避免肌肉注射等创伤性操作, 操作后必须局部按压5~ 10 分钟以上;
(5) 一过性血小板减少时可考虑应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
(6) 血小板低于20×109/L 或有出血时可考虑输注血小板;
(7) 输血小板后发生寒颤时应及时使用哌替啶。
(二)输血小板的指征
输血小板依然是治疗血小板减少症的标准方法。一般血小板低于20×109/L时, 有指征输注血小板, 但也有学者认为血小板10×109/L 以下时才考虑输血小板。血小板输注1~ 4小时后, 应评价血小板增加数量, 每输1 单位血小板一般会增加5~ 10×109/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