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通信行业已经有一段日子了。换了行业之后,慢慢的淡忘了通信的各种艰辛和酸甜苦辣。
前天晚上,突然在梦中回到以前做移动通信(核心网)技术支持的日子,回到了7*12小时工作,每天提着笔记本,没有一天(包括过年)能很安稳的吃饭,睡觉的日子,回到了之前一年要出差250天以上的日子。
SendRoutingInfo,ProvideRoamingNumber...
IAM,ACM,ANM...
CallingPartingNunber,CalledPartyNumber,NatualofAddress....
Mc,Nc,Nb接口...
PC寻址,GT寻址,直连,LSTP,HSTP转发...
E163/164,E212,E214...
46000->86139,46001->86130...
信令地址,语音硬件地址,语音逻辑地址...
“到RNC信令中断了,怎么办?”“先看下传输是否有问题,如果没有,重启模块试试!”“还是不行”“我连上来看看,你打开log开关!”“信令网关出故障了...”“...先切换到备用模块!...客户那里先不要惊动...”
原来我在通信工作已经十年了,这一切怎能轻易忘怀,这已经深深的刻入了我的骨髓我的基因。
通信人聪明,刻苦,勤奋,奉献;给予甚多,所求甚少。
正如爱妻告我,“关于通信你还是写一点吧,以后也能给孩子看看”,于是我便有了写“通信十年”的想法,把我的一些经验,回忆,尤其是对这个行业的参悟,分享给各位。
一)行业分析
二)通信困局
三)突出重围
一)行业分析
通信行业,本质上我认为就二类公司:运营商和设备商。运营商国内是移动,电信,联通;国际上有近百家。设备商目前有5大家,都是全球级别的巨无霸,E,H,A,N,Z;这些公司基本上都可以提供从核心网到无线,IP,传输的一揽子解决方案。还有一些做计费和信令分析的有一定技术含量。其他的不值一提,如DT,FH,Gen。还有一些小公司比如工程公司,集成公司,劳务外包公司,还有提供诸如DDF架子等低技术含量配件的公司。
终端设备厂商和SP厂商,软件公司等,我认为更贴近于终端用户,是消费电子业态,在此不作过多阐述。
通信行业,在国内经历了2大高潮,1是90年代中期固网大发展,2是2000年左右的移动通信大发展。在这期间,通信行业经历了跨越式的发展,家家有电话,人人有手机。也催生了一大批效益非常好的公司,通信在大众心目中树立了“高技术,高待遇”的观念。
通信行业对人的要求是比较高的,我上大学的时候,我和周边同学都觉得通信比其他专业难读多了。又要懂硬件,又要懂软件,还有数据库,信号系统,无线射频,模拟技术,数字技术;单数学课就7,8门。工作后也觉得这个行业是挺难,要严谨,细心,不能出差错,又要有毅力和耐心。
通信行业已经从2G,3G进入了4G时代,移动办公和娱乐的时代已经来临。几乎每个人都在享受着通信行业带来的好处,但是很少有人了解其中的艰辛,还有各种XX。
是为了支持创新吗?不是,TD的核心网信令“兼容”WCDMA,说穿了就是直接抄袭,连一点修改的痕迹都没有的。(你好歹把IAM换个名字叫IAM-TD啊,SRI改为SRI-Chineseversion啊,直接抄也太偷懒了吧!!)TD的无线性能很差,就算是创新,也是不值得推广的“创新”。(注:TD-LTE其实和TD-SCDMA关系不大)
是为了规避专利费用吗?不是,W是欧洲ITU标准,基本没有专利流氓。而况,目前各大设备商,在ITU都有话语权,没有厂家会忽视中国这样大的市场,使用昂贵的专利费用来设置壁垒。
前天晚上,突然在梦中回到以前做移动通信(核心网)技术支持的日子,回到了7*12小时工作,每天提着笔记本,没有一天(包括过年)能很安稳的吃饭,睡觉的日子,回到了之前一年要出差250天以上的日子。
SendRoutingInfo,ProvideRoamingNumber...
IAM,ACM,ANM...
CallingPartingNunber,CalledPartyNumber,NatualofAddress....
Mc,Nc,Nb接口...
PC寻址,GT寻址,直连,LSTP,HSTP转发...
E163/164,E212,E214...
46000->86139,46001->86130...
信令地址,语音硬件地址,语音逻辑地址...
“到RNC信令中断了,怎么办?”“先看下传输是否有问题,如果没有,重启模块试试!”“还是不行”“我连上来看看,你打开log开关!”“信令网关出故障了...”“...先切换到备用模块!...客户那里先不要惊动...”
原来我在通信工作已经十年了,这一切怎能轻易忘怀,这已经深深的刻入了我的骨髓我的基因。
通信人聪明,刻苦,勤奋,奉献;给予甚多,所求甚少。
正如爱妻告我,“关于通信你还是写一点吧,以后也能给孩子看看”,于是我便有了写“通信十年”的想法,把我的一些经验,回忆,尤其是对这个行业的参悟,分享给各位。
一)行业分析
二)通信困局
三)突出重围
一)行业分析
通信行业,本质上我认为就二类公司:运营商和设备商。运营商国内是移动,电信,联通;国际上有近百家。设备商目前有5大家,都是全球级别的巨无霸,E,H,A,N,Z;这些公司基本上都可以提供从核心网到无线,IP,传输的一揽子解决方案。还有一些做计费和信令分析的有一定技术含量。其他的不值一提,如DT,FH,Gen。还有一些小公司比如工程公司,集成公司,劳务外包公司,还有提供诸如DDF架子等低技术含量配件的公司。
终端设备厂商和SP厂商,软件公司等,我认为更贴近于终端用户,是消费电子业态,在此不作过多阐述。
通信行业,在国内经历了2大高潮,1是90年代中期固网大发展,2是2000年左右的移动通信大发展。在这期间,通信行业经历了跨越式的发展,家家有电话,人人有手机。也催生了一大批效益非常好的公司,通信在大众心目中树立了“高技术,高待遇”的观念。
通信行业对人的要求是比较高的,我上大学的时候,我和周边同学都觉得通信比其他专业难读多了。又要懂硬件,又要懂软件,还有数据库,信号系统,无线射频,模拟技术,数字技术;单数学课就7,8门。工作后也觉得这个行业是挺难,要严谨,细心,不能出差错,又要有毅力和耐心。
通信行业已经从2G,3G进入了4G时代,移动办公和娱乐的时代已经来临。几乎每个人都在享受着通信行业带来的好处,但是很少有人了解其中的艰辛,还有各种XX。
是为了支持创新吗?不是,TD的核心网信令“兼容”WCDMA,说穿了就是直接抄袭,连一点修改的痕迹都没有的。(你好歹把IAM换个名字叫IAM-TD啊,SRI改为SRI-Chineseversion啊,直接抄也太偷懒了吧!!)TD的无线性能很差,就算是创新,也是不值得推广的“创新”。(注:TD-LTE其实和TD-SCDMA关系不大)
是为了规避专利费用吗?不是,W是欧洲ITU标准,基本没有专利流氓。而况,目前各大设备商,在ITU都有话语权,没有厂家会忽视中国这样大的市场,使用昂贵的专利费用来设置壁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