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狂刀01吧 关注:110贴子:1,666
  • 8回复贴,共1

2014.9.2【历史上的今天】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今天是2014年9月2日,农历八月初九
今天我们列举事件有:
崇德八年八月初九 皇太极逝世
1856年9月2日 天京事变
1898年9月2日 恩图曼战役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4-09-02 15:22回复
    后金天命十一年(1626年)正月,努尔哈赤在宁远之战中,攻而未克,皇太极亲临战场,目睹了八旗军最惨痛的一败。天命十一年(1626年)八月二十一日,努尔哈赤病死,皇太极继承汗位。
    努尔哈赤病逝之时,身后还有代善、阿拜、汤古代、莽古尔泰、塔拜、阿巴泰、皇太极、巴布泰、德格类、阿济格、巴布海、赖慕布、多尔衮、多铎、费扬果共十五个儿子(长子褚英已遭处死)。而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第八子,为何能继位,各方史籍说法不一。
    皇太极继承大汗位置后与其他三位亲王一同主持朝政,被称为四大贝勒时期。大贝勒礼亲王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四贝勒皇太极。统称为“四大贝勒”。
    1627年,皇太极亲率大军发起宁锦之战,再次大败。他决定绕过关宁锦防线在明朝北方开辟第二战线。自1629年起多次入塞南侵。在第一次南侵中,他诱使明思宗处死袁崇焕,又仿制红衣(夷)大炮,并建立现代化炮兵部队——重军。皇太极在世时期,将都城沈阳改名“盛京”。
    1635年,皇太极打败林丹汗,取得了传国玉玺。漠南蒙古各部向后金臣服,为其上尊号博格达汗。崇德元年四月十一乙酉日(1636年5月15日),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改元崇德,皇太极是大清帝国的实际建立者和开国皇帝。1637年,皇太极率军亲自征讨不服从后金统治的朝鲜,迫使朝鲜向其臣服;从此朝鲜成为清朝的藩属。此后,朝鲜的亲明派势力被铲除,后金开始专心进攻明朝。
    崇德六年即崇祯十四年(1641年)七月,带病急援松锦之战,史载“上行急,鼻衄不止,承以碗”,马不停蹄,昼夜兼行五百余里。在松山大败明军,生俘洪承畴,《清太宗实录》记载:“是役也,计斩杀敌众五万三千七百八十三,获马七千四百四十匹、骆驼六十六、甲胄九千三百四十六副。明兵自杏山,南至塔山,赴海死者甚众,所弃马匹、甲胄以数万计。海中浮尸漂荡,多如雁鹜。”此役为后来清朝灭明征服天下立下基础。《清史稿·太宗本纪》评价:“允文允武,内修政事,外勤讨伐,用兵如神,所向有功。”
    皇太极脑中风病逝于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初九晚十时入关前夕,年五十二岁。后葬于沈阳昭陵(今沈阳市北陵公园北)。由于死前未立继承人,其弟睿亲王多尔衮与长子豪格争位不下,彼此陈兵示威。最终多尔衮独排众议,拥立庄妃的六岁儿子福临,是为清世祖,改元顺治。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4-09-02 15:24
    回复
      【中国史/政治/事变】 1856年9月2日 天京事变【图片】天王府模型
      “天京之变”又称“天京事变”,也有学者称作“杨(秀清)韦(昌辉)内讧”或“杨韦事件”,是一次太平天国领导层的严重内讧。发生于中国清朝后期的1856年,地点在首都天京(今江苏南京),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及燕王秦日纲在此事件中被杀,另有约二万人丧命,包括翼王石达开的全族(石达开本人逃出)。“天京事变”被视为导致太平天国失败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亦是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1851年,天王洪秀全在“永安封王”时,命其他四王归东王杨秀清节制。自从南王冯云山及西王萧朝贵相继战死后,权力更加集中在东王一人身上。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4-09-02 15:25
      回复
        在太平天国前期,实权由军师掌握,天王虽然地位在各王之上,然而在制度上是一个虚位元首,实际权力在正军师东王杨秀清手上。另外重要的是,洪秀全在1848年承认“天父下凡”附身杨秀清后,杨不时假托“天父下凡”发令,连洪秀全也要听从“天父”之令。
        在定都天京后,东王与其他诸王的关系日趋紧张。北王曾因下属犯错而被东王下令杖责,北王韦昌辉的族兄因为跟东王宠妃之兄发生财产争执而惹怒东王,东王叫北王议罪,北王被迫把族兄五马分尸。翼王石达开的岳父黄玉昆因公事开罪东王,被杖刑三百,革去爵位及降职,同一事件亦令燕王秦日纲及另一高官陈承瑢被东王杖刑。即使是天王,也多次被所谓“天父下凡”的“天父”东王以杖刑威吓。由于东王权大,众人往往敢怒而不敢言。
        1856年6月20日,太平军攻破清军江南钦差大臣向荣的江南大营,解天京三年之围。向荣在8月9日死后,其死讯不久便传入天京,东王杨秀清见当时太平军形势大好,权欲极度膨胀。
        1856年8月,东王杨秀清假称“天父下凡”,召天王洪秀全到东王府。天父“上身”的东王对天王说:“尔与东王均为我子,东王有咁(粤语,意为“这么”。)大功劳,何止称九千岁?”洪秀全说:“东王打江山,亦当是万岁。”“天父”又问:“东世子岂止是千岁?”洪说:“东王既万岁,世子亦便是万岁,且世代皆万岁。”“天父”大喜说:“我回天矣。”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4-09-02 15:27
        回复
          “天父”要求洪秀全把东王杨秀清由“九千岁”封为“万岁”,洪秀全当时假装同意,为表示庆贺推延至杨秀清生日(公历当年9月23日)时正式封万岁。洪秀全其后密诏,要领兵在外的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等人诛杀杨秀清。还有一说,此时北王韦昌辉请求天王诛杀东王,天王不肯。及陈承瑢后来向天王告密,谓东王有弑君篡位之企图,天王密诏北王、翼王及燕王铲除东王。
          北王韦昌辉率三千精兵赶回天京,9月1日夜在城外与燕王秦日纲会合,陈承瑢开南门接应。众军在凌晨突袭东王府,东王被杀,东王府内数千男女,包括东王妻妾五十四人同被杀尽。其后天王洪秀全和北王韦昌辉合演双簧,天王下诏斥责韦昌辉、秦日纲,佯称韦昌辉擅杀有罪,宣布他们每人将被杖责500,诱使东王杨秀清属下临观,约有6000名东王部属在弃械后被骗入天王府遭到杀害。北王以搜捕“东党”为名,大杀异己,平民也不能幸免。总计被杀的军民约有两万余人。
          翼王石达开9月26日到天京,进城会晤北王韦昌辉,因韦昌辉大开杀戒,石达开亦有部属在乱中被杀,责备北王滥杀之事,两人不欢而散,“韦昌辉遂将二人见面之详情禀报于天王,天王顿起杀心,石达开见势不妙,连夜匆忙缒城逃出城外。”北王未能捉拿翼王,“在天王的密令之下”,尽杀翼王家属及其王府部属。翼王从安庆起兵讨伐北王,求天王杀北王以谢天下。天京以外的太平军大多支持翼王。
          由于害怕再起兵变,天王派人当众谴责韦昌辉:“你跟我若不是东王,就没有今天,我本来没有杀他之意,现在已经捕杀了东王,他东王的属下无辜,你又把他们全部杀害,岂不是伤了天父好生之德?你应该宽容纵放,比较好。”把罪责全然推给北王,假惺惺地自当“好人”。韦昌辉闻言大怒:“我为他除掉了大害,如今反过来责备我,是想沽名钓誉吗?”北王在势急下攻打天王府,但最终败于效忠天王的将士,北王韦昌辉于11月2日被杀,其首级被函送安徽石达开营中验收;其帮凶燕王秦日纲及陈承瑢不久亦被处死,天京事变告一段落。
          后来天王撤销了杨秀清的图谋篡位罪名。一八五九年,洪秀全接受堂弟洪仁玕的建议,为进一步安抚杨秀清的旧部,弥补信仰危机,挽回人心,将九月二日(‘天历’七月二十七日)杨被杀之日定为“东王升天节”。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4-09-02 15:28
          回复
            【世界史/战争/战役】1898年9月2日 恩图曼战役【图片】马赫迪军的最后冲锋
            恩图曼战役发生在1898年,是英国远征苏丹恩图曼的一场战役。交战方分别是英国和埃及的联军与当地的伊斯兰教马赫迪军。这起战役英军大规模使用马克沁机枪,造成苏丹士兵的大量死伤。此战场位于今天苏丹的恩图曼。
            自从戈登丧生喀土穆以后,有好几年英国政府忙于应付俄国在阿富汗的咄咄逼人之势,似乎已经将苏丹遗忘。事实上正如维多利亚女王所说,戈登之死是大英帝国的奇耻大辱,为戈登复仇成为政府的责任,反攻苏丹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
            1892年,基奇纳被任命为埃及军队总司令(Sirdar),开始为反攻苏丹做准备。英国政府决定攻占苏丹,一方面是给戈登复仇,为帝国雪耻;另一方面也是形势所迫。苏丹落入马赫迪亚政权以后,法国和比利时开始从中非向尼罗河上游扩张,大有吞并苏丹之势。为了确保英国对尼罗河水道的控制,反攻苏丹势在必行。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4-09-02 15:29
            回复
              1895年,基奇纳得到英国新上台的保守党政府批准,开始远征苏丹。虽然反攻苏丹完全是大英帝国的军事行动,对外却以埃及政府的名义,而全部军费由埃及政府承担。自古以来,埃及进入苏丹的主要路线是尼罗河的水道。尼罗河在苏丹北部的河道呈“之”字形,蜿蜒一千公里,其间有3道落差瀑布阻隔,水位低的时候便无法通行。基奇纳主持修建了一条350公里长的铁路,穿过大片荒漠,直达尼罗河“之”字形河道南端的阿布哈马德(Abu Hamad),这条铁路于1897年竣工。接着基奇纳又沿着尼罗河修建了200公里铁路,抵达柏柏尔城(Berber),此去恩图曼仅400公里。这段铁路直到现在都还是苏丹的运输干线。1898年4月,英埃联军在柏柏尔以南的阿巴拉(Atbarah)同一支马赫迪亚军队发生激战,将其击溃。
              1898 年9月1日清晨,英国远征军司令基奇纳(Herbert Horatio Kitchener)勋爵率领英埃联军2万5千人在恩图曼(Omdurman) 以北10公里尼罗河西岸的科莱里平原(Kerreri Plain)停了下来,随即将他的6个步兵旅面向西方呈半圆形展开,阵线两端与河岸相接,尼罗河里有10艘炮艇提供火力支援。英埃联军的两支骑兵部队 - 英国第21骑兵团和埃及骑兵团分别向西南和西北方向伸展出去,强占制高点。第21骑兵团占据了英军阵线左前方5公里远的索加姆山(Jebel Surgham),埃及骑兵团则抢占了右前方高大的科莱里山(Kerreri Hills)。英军阵线的正前方,是平坦的砂土地平原,地势稍稍向尼罗河倾斜,并有平缓的波浪起伏。4、5公里以外,一道隆起的高地挡住了英军的视线。
              正午时分,英军从索加姆山顶可以清楚地看到马赫迪亚军队的全貌。马赫迪亚大军阵线长达6公里,面向东北方向。阵线从左到右如下排列:瓦德赫鲁(Ali- Wad-Helu)率领5千士兵组成左翼;中央是谢克埃丁(Osman Sheikh-ed-Din)和阿兹拉克(Osman Azrak)的部队,共有12,000步枪兵和13,000长矛兵;右翼是谢里夫(Khalifa Sherif)的部队6千人,这支部队的500面白色旗帜迎风飘扬,甚是醒目。在中央阵营后面,雅库布(Yakub)的军团13,000人作为预备队,而哈里发亲率3千人的卫队拖在最后面。马赫迪亚大军以步兵为主,骑兵只有约3千人。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4-09-02 15:30
              回复
                9月2日清晨6点,马赫迪亚大军开始发动进攻,战斗首先在两翼展开。英军第21骑兵团占据的索加姆山受到马赫迪亚右翼谢里夫“白旗”军团的攻击,大约6千人迂回到索加姆山的南侧,开始向山顶攀登,而第21骑兵团有目的地退到山脚。马赫迪亚士兵登上山顶以后,立刻沿东北一侧的山坡冲了下来。他们并不知道,这一侧的山坡正在英军大炮的射程之内。瞬时间20多发炮弹呼啸而至,在“白旗”军团上空爆炸,马赫迪亚士兵立刻倒下一片。虽然勇敢的苦行僧们前仆后继、勇往直前,无奈英军数十门大炮将索加姆山炸成一片火海,“白旗”军团在山坡上丢下一千多具尸体以后退走。
                与此同时,谢克埃丁的部队15,000人向科莱里山上的埃及骑兵进逼,而左翼的瓦德赫鲁军团5千人则向科莱里山北侧迂回。基奇纳发现埃及骑兵团处境危险,命令团长布劳伍德(Colonel Broadwood)率部撤回英军阵营。布劳伍德回复基奇纳,决意向东北方向撤退,吸引谢克埃丁的部队远离主战场。谢克埃丁以步兵为主的部队徒劳地向北追击了5公里,结果远离主战场十几公里。布劳伍德的大胆主见,事后被证明是此次战役的胜负手。
                哈里发的作战计划其实相当精明。他将部队分为三个部分:谢克埃丁和瓦德赫鲁的左翼军团2万人前进至科莱里山麓,隐藏在山后;右翼谢里夫军团和中央阿兹拉克军团大约15,000人组成第一攻击波,向英军阵营发动正面强攻;他本人率领最精锐的卫队和雅库布军团共17,000人组成第二攻击波,隐藏在索加姆山背后干涸的河谷里。倘若第一攻击波失利,英军必然向西南方向追击,哈里发打算等英军大部队越过索加姆山以后,向英军迎头痛击,同时谢克埃丁和瓦德赫鲁的左翼军团攻击英军的侧后方。哈里发的作战计划体现了运动战歼敌的思路,如果得以顺利实施,战役的胜负未可逆料。
                7点钟,马赫迪亚右翼的谢里夫军团和中央的阿兹拉克军团合兵一处,向英军阵营发动正面进攻。1万2千马赫迪亚士兵越过科莱里平原中间隆起的高地,他们前进的同时,将密集的队形向两翼扩展,形成一个新月形。马赫迪亚士兵刚刚进入英军视野,就遭到炮火的袭击,英军炮兵和尼罗河里的炮艇矫正射角以后,纷纷开始急速射。由于此时马赫迪亚士兵队形相当松散,炮火造成的伤亡并不大。当马赫迪亚军队接近到两千米的距离时,英埃联军的步兵陆续开火。由于敌人距离尚远,英军步兵以整齐缓慢的排枪射击,而40挺马克辛机枪不停地扫射,在英军阵前形成一道弹幕。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4-09-02 15:31
                回复
                  马赫迪亚的第一次进攻被击退以后,基奇纳命令第21骑兵团向恩图曼方向攻击前进。第21骑兵团行进途中遭遇马赫迪亚阻击部队,一共约3千步兵。他们大部分隐藏在一条干涸的河谷里,只留数百人在河岸上。由于不明敌情,第21骑兵团贸然向这股部队发起冲锋,虽然最终击溃敌军,但伤亡71人,其中包括几名尉级军官。这是英军历史上最后一次骑兵冲锋。
                  第21骑兵团离开不久,基奇纳就率领5个步兵旅向西南方向前进,目标恩图曼城。英埃联军各旅以四行纵列行军,呈梯队依次出发,麦克唐纳准将的步兵旅拖在后面。基奇纳知道科莱里山中尚有为数不少的敌军,于是把最强的部队做为后卫。英埃联军前队翻越索加姆山时,正位于索加姆山北侧平原上的麦克唐纳旅突然停止前进,急急忙忙地面向西南方向展开战斗队形,在他们的正前方,哈里发指挥精锐部队雅库布军团1万7千人从隐蔽的河谷里冲了出来,向麦克唐纳旅发动突然袭击。敌人如此密集,距离如此之近,英军士兵们射击可以不用瞄准。基奇纳见此情况,立刻命令离麦克唐纳旅最近的部队迅速靠拢与之衔接,其他3个旅从索加姆山上冲下来,攻击马赫迪亚军队的右侧。马赫迪亚军队受到英军“V”字形阵线的夹击,伤亡惨重,但仍然作困兽之斗,疯狂冲击英军战线中较弱的埃及部队,逼迫其渐渐后退。基奇纳不得不派两个连的英军上刺刀在埃及部队后面督战,才避免埃及部队崩溃。
                  在不远处观战的哈里发心急如焚,他此刻唯一的指望,就是谢克埃丁和瓦德赫鲁的左翼军团出现在麦克唐纳旅的侧后。可惜这两支部队远离战场,狂奔十几公里赶到时,雅库布军团已被消灭大半,雅库布本人也已经战死。哈里发策划的分进合击,结果变为逐次投入兵力的添油战术。当马赫迪亚的正面攻势渐歇之时,基奇纳将部队陆续调到麦克唐纳旅的右侧,组成一道面向北方的战线,并在这一线加强了3个炮兵连和8挺马克辛机枪,以应对马赫迪亚左翼军团越来越强的攻势。在这一侧马赫迪亚士兵冲到英军战线200米距离以内,英军炮兵不得不用霰弹直瞄射击。随着越来越多的部队赶来助战,英军阵线火力也越来越强,马赫迪亚左翼军团伤亡惨重,渐渐失去了进攻能力。
                  瓦德赫鲁看到大势已去,亲率400骑兵排成密集队形作最后的冲锋。他们中间许多人连武器都不带,一个个策马疾驰,狂呼呐喊着冲进英军的火网,结果全部毙命。作为战役的尾声,英埃联军士兵上刺刀冲锋,向西扫过科莱里平原,将马赫迪亚残余部队赶进沙漠里去。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4-09-02 15:3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