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口淫造的病越来越多,干脆将这篇《医行天下》上的文章直接贴出。拍打拉筋虽然治病,但人若生活习惯不改,病很难痊愈。所以光拉筋拍打是不够的!还得改正口淫的毛病,经常辟谷更好。
世人多知手淫而不知口淫。其实口淫的危害远大于手淫,而且流行世界,比毒品还凶猛。因为“是药三分毒”,所以人们对吃药比较谨慎。但药其实不是最猛的毒,比药更可怕的就是我们平时吃的美食。吃,是中国人的骄傲,因为我们有悠久、繁多的吃文化。然而吃也是有代价的!凡吃的东西,只要进入人体就会作用于人的血液、器官乃至整个身体。如果药没治好病却造出更多的病,说明药对人体产生了毒负作用。现在连西医都知道人类多了一个巨大的疾病来源,并为此专门发明了一个词,叫“药源性疾病”,即药没治病却造出病。从严格意义上说,对症之药才是药,否则即是毒。即使是对症之药在治病的同时有时也有副作用,所以才说它有三分毒。如果药不对症,那么药肯定不只三分毒,而是九分甚至十分毒。所以吃东西的时候得悠着点。我们湖北老家有句话专门用来骂好吃、贪吃的人:你吃了去死啊?
此话意味深长!很多人就是因为吃得好而提前死了!在生活中,进入人体最多的东西不是药,而是食品,尤其是美味佳肴。食品的基本功能本来是满足人的基本生理饥渴,但文明的发展和演进却导致饥渴成了次要需求,对口腔快感的过度追求,即口淫反而更重要了。淫即过度。人们说去吃饭,实际上是为了吃菜,吃饭成了个幌子。对口腔快感的过度追求,令美食在本质上与毒品、烟酒再无区别。所以像我这样真的把吃主食当饭吃的人反而成了异类,因为这是“对美好生活”缺乏追求的表现。我暗想,难道追求口腔快感就是人生之大乐?追求“美好生活”就一定得口淫?记得小时候大人教育孩子吃饭的规矩是“看菜吃饭”,就是说菜是用来下饭的,不可光吃菜不吃饭。现在世道变了,很多人吃菜不吃饭,就因菜好吃,能产生快感。古人云: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一旦食品入肚,快感就转瞬即逝,五脏六腑却开始工作,身体必须消耗自身能量来消化食品,如同汽车开动马达消耗汽油一样。如果食品的种类和数量超出身体需求,它就不再是营养,而是人体的毒品和垃圾,毒和垃圾排不走,身体就发胖,经络就堵塞,血压血脂血糖就升高,器官功能就失灵,病就出现了。其原理等同“是药三分毒”。不过食品却不是三分毒,常是九分毒,因为九成以上的病和九成以上得病的人可能是因为美食中毒。简言之,凡导致人得病、痛苦甚至死亡的东西皆为毒。
从中医药理药性角度看,因为主食如米、面是中性的,不偏不倚,故可长期吃。而药之所以为药,就因为它是偏性的,如偏寒、偏温等等,所以可用于治病。生病即阴阳失衡、冷暖失调,需用偏性之药将其调回中性,亦即平衡态。主食以外的菜肴尤其是肉类和药一样皆为偏性,更何况是激素催大的肉,如将其当成主食长期吃,不吃出病才怪!
我经常被人问这样的问题:吃素,还吃得少,营养够吗?看来人似乎有偏好,只怕营养不够,却从不担心营养过剩!所以每每被人问此问题,我的标准回答是:你走进任何一家医院,看看有几个病人是因为吃素、吃少了得病的?正好相反,他们几乎全部是因为吃荤中毒和吃多了撑出的病!这种现象证明了中医理论的美妙:人体阴阳失衡,是谓病。所以古人称健康之人成为平人,平衡之人也!过犹不及,因为失衡了。所谓毒是相对而言的,比如砒霜、附子,虽是毒物,但只要在药方的配伍中适量、对症准确,就是良药。反之,看似毫无毒性的营养品,只要人体摄入过量就是毒。以此反观,“是药三分毒”的说法得重新认识。对症之药可能三分毒,不对症之药可能毒性更大。吃药毕竟不如吃饭频繁,所以药还不是最猛的毒。真正的剧毒正是人们每天吃的美食,尤其是鸡鸭鱼肉这样的美味佳肴,外加经常服用的补药、保健品、维生素,只要超过人体的需求,则必毒无疑!看看人们每天吃的东西,有多少是人体必需的呢?既然不是必需品,却反而要消耗大量体能去消化,还生产出一堆排不出的垃圾,于是经络、血液堵塞,百病生焉!目前最流行的病种如胃病、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癌症、肝病等等,无一不与人们过量美食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