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债券投资(不考虑减值情况下的核算)(主要考核客观题)
(一)初始计量
1.按取得时公允价值和相关交易费用计入初始入账金额;
2.支付的价款中,包含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的,应当单独确认为应收利息。
3.账务处理: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面值)
应收利息(价款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
贷: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
【提示】该债券的初始入账金额就是该债券的期初摊余成本(成本+利息调整的明细)。
(二)后续计量
1.分期付息、到期还本的债券的后续计量(采用公允价值后续计量、计算摊余成本、确定公允价值的变动)
每个资产负债表日(确认利息的时间)
借:应收利息(面值×票面利率)
贷:投资收益(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差额倒挤或借方)
收到利息:
借: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
贷:应收利息
确认公允价值变动: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或做相反处理。
2.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投资(采用公允价值后续计量、计算摊余成本、确认其公允价值的变动)
每个资产负债表日(确认利息的时间)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计利息(面值×票面利率)
贷:投资收益(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差额倒挤或借方)
确认公允价值变动: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或做相反处理。
【提示】教材写法很简单,考试看题目要求,题目直接给出了结果,直接按照给定的处理。
【总结】关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债券投资)摊余成本、公允价值、账面价值等之间的关系(不考虑减值)。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期末公允价值等于账面价值不等于其摊余成本。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期末摊余成本=期末账面价值
(三)处置
借: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面值)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或借)
—应计利息(一次还本付息)
—公允价值变动(或借方)
同时: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贷:投资收益(或相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