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龙山历史文化吧 关注:89贴子:2,250

再论封龙山为最早的古恒山 (李云庆 文)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封龙山即古恒山”,这是作者在《封龙山为最早的古恒山》一文中下的初步结论,但有些问题还没说清。本文试从封龙山、飞龙山、风流山以及恒山的名称上加以考辨。
  从宽泛的意义上讲,语言是一种命名的活动,语言给了事物声音的记号,文字赋予它一个书写的形象。我们知道,上古时语言和词汇尚不发达,我国成熟的文字是甲骨文,在此之前的刻画符号还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文字。上古语音代表着先民所认知的事物,而语音具有相对稳定性,所以后人可以以音训义,追溯上古最初的语源词以及衍生出来的一音多义词所表示的相同和不同的事物。


IP属地:河北1楼2014-09-09 10:16回复
    汉语语源学有一个规律:凡是原始语义相近同,古读音亦相近同的字词,尽管其书面文字的字形不同,但可以断定它们必出自同一语根,在原始口语中具有共同的语言来源。其原则或叠声,或叠韵,即同声母的字可替代,同韵母的字可替代声母,而产生音近音转、义近义转之语词。这种方法的理论基础是,表意文字先于象形文字,而语音则成为连接字形虽不同、语义却相同的文字之纽带。这种从汉语语音学、语源学上考证文字、考证历史的方法,从另一个方面展开了研究的视角。
     


    IP属地:河北2楼2014-09-09 10:16
    回复
        何新在《漫说龙凤》一文中说,云、雨、雷神名叫“丰隆”(隆、龙古字相通),“飞龙”亦即云神丰隆(飞、丰一声之转)。龙是云神、雨神、雷神的生命象征。何先生虽不是讲封龙山,但他的这种训诂释义方法,实际上一语道破了封龙山、飞龙山之名的真义,即封龙山、飞龙山代表了云神、雨神、雷神,是远古先民原始宗教观的体现。
         为什么封龙(丰隆)、飞龙代表了云、雨、雷神呢?或者换句话说,既代表了云神,又代表了雨神,还代表了雷神?


      IP属地:河北3楼2014-09-09 10:16
      回复
        据周昆叔等人对北京平原地区第四纪晚期花粉的分析证明,距今30000~23000年前是末次冰期最盛期前的阶段,当时气候冷湿,温度比现在平均低7~8度,湿度高10%以上,平原上针叶林与草原交错,湖泊点缀其间;23000~13000年前是末次冰期的盛冰期,其时尘暴时有发生,冬末春初更盛,气候干冷,树木缺乏,平原上只有一些耐干旱寒冷的植物。当时,石家庄一带平原的地理、地貌、气候大致与北京平原地区相同。顾朝林等人研究认为,在遥远的史前时代,黄河下游并不存在现在的黄淮海大平原。黄河一出三门峡,可能很快就流入由辽河指向冀中的沉降轴海沟。大约10000年前,今华北平原还是一个浩瀚的海湾,只有林边、滨河地带才是适宜远古先民生活、居住、活动的场所。井陉县曾发现过2~5万年前人类的居住遗址,可以确认的是,至迟在1.2万年前,封龙山一带的高坡丘陵上就应当有人类居住。


        IP属地:河北4楼2014-09-09 10:16
        回复
          那时,封龙山是太行山东麓靠近河北平原最东的山。(顺便提一句,我认为封龙山是比泰山还要早的文化遗址,比如封禅仪式、三公山之名,不是封龙山模仿的泰山,而是泰山模仿的封龙山。从考古资料来看,华北地区人类活动的足迹是逐步从山地到平原、由台地到低谷迁移的。当1.2万年前华北平原开始由冷变暖、环境适宜人居之后,人类才有可能把足迹向东移,使泰山成为新的祭祀中心。)元氏县西北北白楼村西曾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的古村落遗址,并于遗址处采集到磨光石斧4件。新石器时代,封龙山的先民们处在渔猎与农耕并存的时期,后来农耕的比重越来越大,人们生活资料的获得也越来越依赖于气候,因为当时的先民们还不懂得灌溉,主要是靠天吃饭。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先民们逐渐发现云产生雨,雷产生雨。


          IP属地:河北5楼2014-09-09 10:17
          回复
             龙的原型是鳄鱼、蜥蜴,这是专家们已考证清楚的观点(还有一种观点,即认为龙确有其物,在十二生肖中,其它十一个生肖都实有其物,想必在生产力还很低下的远古时代,先民在确定十二生肖时不会选用一个实际不存在的东西。可参看马小星《龙——一种未明的动物》一书)。而龙与云、与雨、与雷有直接的关系。《说文》曰:龙,鳞虫之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即龙体入地形成泉水,泉水之气上天即成为云。而鳄鱼能预知天气,吞云吐雾,其声吼如雷则预示有雨要下。
              


            IP属地:河北6楼2014-09-09 10:17
            回复
              那么封龙山是否真有龙——鳄鱼存在过?据浦庆余先生研究,距今10000~8000年前为泄湖寒冷期,气温较现代低5~6度;8000~3000年前为仰韶温暖期,比今高2~3度;3000~1700年前为周汉寒冷期,比现在低1~2度。8000~3000年前的华北平原一带气候温湿,北亚热带的北界从今南宫、邢台穿过。根据孢粉分析的结果,黄河的中下游(滹沱河下游即是古黄河故道)含现今北亚热带成分的植物及动物,如扬子鳄。据古书记载,鳄鱼自上古以来曾比较广泛地分布于中国的东部、南部、北部滨海区域及中部某些内陆地区,周秦以后中原地区偶尔仍可见到鳄类。滹沱河又称“恶池”,实际上恶、鳄音通,恶池即鳄池。《汉书·地理志》:“石济水所出,东至瘿陶入氐。”石济水在封龙山南侧,“济”与“易”音近,也是生长着蜴即鳄鱼的地方。有专家考证说,易水有南易水、中易水、北易水之说,中易水即滹沱河。距今8000~3000年前,封龙山一带的河湾中应当生长着鳄鱼,之后,人们保存了先前关于龙——鳄鱼的记忆。封龙山、飞龙山的名称,明确无误地透露出这一历史、地理及文化信息。


              IP属地:河北7楼2014-09-09 10:17
              回复
                 再说风流山之名。母系氏族社会时期有一种习俗,即男女分开居住,这也是为了利于部落的繁衍、生活和安定(据有关专家研究,当时由于女性难产、祭祀杀婴、夭折等原因,男女性别比差距很大,为几十比一,这样就会带来氏族的安定、繁衍等问题)。在封龙山阳坡和北坡有两个名邑,一为龙邑,一为邑。龙邑即封龙邑,邑即石邑,这两个地方可能最迟在新石器时代初期就有了。龙邑、石邑都和蜥蜴有关,它们在发音上相近,为龙族居住地。在现存的战国货币三孔布中,有一种铭文为“邑”的币就是在石邑铸造的。


                IP属地:河北8楼2014-09-09 10:17
                回复
                  那么,恒山之名与封龙山、飞龙山有什么关系呢?上文讲到,“衡”与“横”相通,这主要是“义训”,“封龙”、“飞龙”急读即为“衡”、“恒”音,这是“音训”。因为远古时先民给此山起了名,先有了音,后才有了字,封龙、飞龙、衡、横、恒都是相通的,后来由于北岳的逐步变迁,同时也是为了与南岳衡山相区别,才改写成恒山。由此,“封龙山即是古恒山”这千古之谜就昭然若揭了。
                     结论:恒山、封龙山、飞龙山、风流山,乃一名多义,一山多义,实为一名。在上古先民那里,最初都是谐音(模仿雷声)的一个山名,是神山——祭祀雷神之山,从外在形态上它是龙(鳄鱼)山,从内在意义上它是云雨——祈云求雨之山。


                  IP属地:河北10楼2014-09-09 10:18
                  收起回复
                     主要参考资料:
                    1、何新:《诸神的起源》,时事出版社,1999年。
                    2、周昆叔:《花粉分析与环境考古》,学苑出版社,2002年。
                    3、顾朝林等:《中国城市地理》,商务印书馆,1999年。
                    4、何新:《龙:神话与真相》,时事出版社,1999年。
                    【本文刊登时有删节,敬请作者见谅,——编者。】


                    IP属地:河北11楼2014-09-09 10:18
                    回复
                      @小鱼鸡鸡


                      IP属地:河北12楼2014-09-09 10:19
                      回复
                        @故纸园丁


                        IP属地:河北14楼2014-09-09 10:19
                        回复


                          15楼2014-11-05 23:06
                          收起回复
                            有机会去封龙脚下拜访


                            17楼2016-02-17 17:32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