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鹮是稀世珍禽,是中国特有的鹮,20世纪中叶以来,由于人类社会生产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使得朱鹮对变化了的环境难以适应,其数量急剧减少。朱鹮的性格温顺,我国民间都把它看做是吉祥的象征,称为“吉祥之鸟”。朱鹮长喙、凤冠、赤颊,浑身羽毛白中夹红,颈部披有下垂的长柳叶型羽毛,体长约80厘米左右。它平时栖息在高大的乔木上,觅食时才飞到水田、沼泽地和山区溪流处,以捕捉蝗虫、青蛙、小鱼、田螺和泥鳅等为生。
稀世珍禽朱鹮,又称朱鹭(通名)、红鹤、朱脸鹮鹭(北名),被誉为“东方瑰宝”、“东方宝石”、“吉祥之鸟”。 朱鹮嘴长约17厘米,尖端微向下弯曲,脸裸呈红色,枕部有数十根柳叶状的羽毛延伸,形成羽冠,通体白色,两翅与腹部及尾渲染着美丽的朱红色泽,腿与爪亦为朱红色,喜欢结伴成群翱翔。其特有的秀雅体态和起落时翩翩起舞的轻盈舞姿为历代诗人所倾慕,留下了“因风弄玉水,映日上金堤”,“朱鹮戏新藻,徘徊流涧曲”等诗句。
1960年,第十二届世界鸟类保护会议上将朱鹮列为“国际保护鸟”,历史上曾广泛分布于亚洲东部。我国境内曾有14个省份有过关于朱鹮的记录,但20世纪60-70年代各地均未遇见,一度以为已在野外绝灭,直至1981年夏才在陕西洋县重新发现世界上仅存的野生朱鹮种群,并于1983年建立了保护观察站。经过十几年的努力,目前我国朱鹮拥有量近2000只。
稀世珍禽朱鹮,又称朱鹭(通名)、红鹤、朱脸鹮鹭(北名),被誉为“东方瑰宝”、“东方宝石”、“吉祥之鸟”。 朱鹮嘴长约17厘米,尖端微向下弯曲,脸裸呈红色,枕部有数十根柳叶状的羽毛延伸,形成羽冠,通体白色,两翅与腹部及尾渲染着美丽的朱红色泽,腿与爪亦为朱红色,喜欢结伴成群翱翔。其特有的秀雅体态和起落时翩翩起舞的轻盈舞姿为历代诗人所倾慕,留下了“因风弄玉水,映日上金堤”,“朱鹮戏新藻,徘徊流涧曲”等诗句。
1960年,第十二届世界鸟类保护会议上将朱鹮列为“国际保护鸟”,历史上曾广泛分布于亚洲东部。我国境内曾有14个省份有过关于朱鹮的记录,但20世纪60-70年代各地均未遇见,一度以为已在野外绝灭,直至1981年夏才在陕西洋县重新发现世界上仅存的野生朱鹮种群,并于1983年建立了保护观察站。经过十几年的努力,目前我国朱鹮拥有量近2000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