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1879-1955)出生在德国乌尔姆的一个犹太家庭,第二年全家迁至慕尼黑,度过了14年。父亲因经商失败,全家又迁至米兰。爱因斯坦到瑞士苏黎世念书,毕业后在当地娶妻生子,一边工作,一边研究。1914年他来到柏林,1933年迫于希特勒的反犹政策,离开德国,到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大学工作,直至去世。爱因斯坦一生漂泊,自称是“世界公民”。现在他所生活过的国家和城市均以他为荣,德国人强调他是德国人,美国人强调他是美国人,犹太人强调他是犹太人。
爱因斯坦1882年和1904年的照片。
1905年还在瑞士伯尔尼专利局当技术员的爱因斯坦,在德国物理学年鉴上连续发表了多篇论文,研究方向包括光电效应、布朗运动、狭义相对论、质量和能量,涉及物理学诸多领域,成绩非凡。与1666年的牛顿奇迹年并列,1905年被称为爱因斯坦奇迹年。十年后,他又发表了广义相对论。
爱因斯坦几乎凭一己之力建立了相对论,以全新的视角阐释了时间和空间,证明了质量和能量的等效性。在相对论的框架下,牛顿的经典力学被视为一种特例。作为牛顿的隔时空接力跑队友,爱因斯坦成功地拿过接力棒,开始横扫宇宙中的怪力乱神。没有他,短期内还真难以出现替代者。
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手稿。
爱因斯坦还与同期的普朗克、玻尔、薛定谔、海森堡等科学家,共同创立了量子力学。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诞生,标志着物理学取得了新的巨大成就。在此基础上,人们开始研究宇宙大爆炸之后的奥秘,探索基本粒子微观世界的神奇,还顺带开发利用核能,研制出原子弹和氢弹,进而改变世界。
1927年第五届索维尔会议在布鲁塞尔召开,这张照片汇聚了众多著名的物理学家
--来自助手版贴吧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