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师
从接受启蒙教育开始到我初中毕业,我的老师都是民办老师。
民办老师基本分为两个群体:文革前期和文革后期。文革前期的民办老师是当时的“知识分子”,功底扎实。文革后期的民办老师基本是当时大小队干部子女。
我的小学老师是当屯人,白天教学,晚上“扫盲”,领着社员学习。挣工分,文革后期才有每月5元的补助。当年虽属“知识分子”,但文化水平还是偏低。
当时有一篇课文,记不得题目了,是描绘江南景色的文章。记得其中一句是“西湖的碧波漓江的水”。可能“西湖”、“漓江”对于老师来说太陌生了,而对“碧波”也是一知半解。于是就读成了“西湖的碧,波漓江的水”。
晚上开会学习前要喊口号,老师领喊,社员们跟着喊。句子短一些的还可以,如“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等,社员们还勉强能跟着喊下来。但凡遇到比较长又比较绕口的句子如“穷则思变要干要革命”,领读人吭吭吃吃喊完后,到社员们的口中就变成了一窝蜂似“穷......命”!“堵不住资本主义的路就迈不开社会主义的步”,为了朗朗上口,就喊成了“堵不住资本主义路”、“迈不开社会主义步”。
40多年过去了,如今走在街上,遇见当年的老师仍倍感亲切。特殊的年代产生的特殊群体,民办教师在新中国的教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为新中国的教育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做出了特殊贡献。他们从风华正茂的热血青年熬到两鬓斑白的耄耋老人,默默无闻地辛勤耕耘在三尺讲台四十余载。他们与公办教师同工但不同筹,呕心沥血,教书育人,兢兢业业。工作精宜求精,谨小慎微,承受着各种压力,面对着付出与收入严重不成正比的现实。他们的文化水平偏低,但道德水平高尚。他们的敬业精神,高尚的品德和劲松般的风骨,影响和造就了一代人。
从接受启蒙教育开始到我初中毕业,我的老师都是民办老师。
民办老师基本分为两个群体:文革前期和文革后期。文革前期的民办老师是当时的“知识分子”,功底扎实。文革后期的民办老师基本是当时大小队干部子女。
我的小学老师是当屯人,白天教学,晚上“扫盲”,领着社员学习。挣工分,文革后期才有每月5元的补助。当年虽属“知识分子”,但文化水平还是偏低。
当时有一篇课文,记不得题目了,是描绘江南景色的文章。记得其中一句是“西湖的碧波漓江的水”。可能“西湖”、“漓江”对于老师来说太陌生了,而对“碧波”也是一知半解。于是就读成了“西湖的碧,波漓江的水”。
晚上开会学习前要喊口号,老师领喊,社员们跟着喊。句子短一些的还可以,如“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等,社员们还勉强能跟着喊下来。但凡遇到比较长又比较绕口的句子如“穷则思变要干要革命”,领读人吭吭吃吃喊完后,到社员们的口中就变成了一窝蜂似“穷......命”!“堵不住资本主义的路就迈不开社会主义的步”,为了朗朗上口,就喊成了“堵不住资本主义路”、“迈不开社会主义步”。
40多年过去了,如今走在街上,遇见当年的老师仍倍感亲切。特殊的年代产生的特殊群体,民办教师在新中国的教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为新中国的教育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做出了特殊贡献。他们从风华正茂的热血青年熬到两鬓斑白的耄耋老人,默默无闻地辛勤耕耘在三尺讲台四十余载。他们与公办教师同工但不同筹,呕心沥血,教书育人,兢兢业业。工作精宜求精,谨小慎微,承受着各种压力,面对着付出与收入严重不成正比的现实。他们的文化水平偏低,但道德水平高尚。他们的敬业精神,高尚的品德和劲松般的风骨,影响和造就了一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