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旗吧 关注:76贴子:450
  • 11回复贴,共1

宏伟深远的超级战略 ——大三线工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工程总投资:2053亿元
工程期限:1958年——1978年


IP属地:山西1楼2014-09-10 23:16回复
    陕西汉中飞机工业基地(012基地)。1964年10月28日经国防工业办公室批准,在汉中县成立“三机部陕南地区新厂筹建处”,拉开了汉中三线建设的序幕。1966年11月4日三机部向成都420厂(今天的成都发动机集团公司)下达包建任务,要求其在陕西汉中迅速建设一套航空发动机制造厂。要求在两年内建成年产歼击机用涡轮喷气发动机整机1000台,以及相应的零备件。包建的发动机厂共六个:470总装厂(东风劲机械厂)、480大件加工厂(奔腾急机械厂)、490冲压焊接厂(震五洲机械厂)、370叶片毛胚厂(奋千均机械厂)、380叶片加工厂(清玉宁机械厂)、390中小零件厂(江山娇机械厂)。同时加上配套的精密工具厂、通用工具厂、铸造厂、机修备件厂、分仓库、油库等,一共是十厂二库。1973年2月21日三机部通知,为缩短基本建设战线,突出重点,加速汉中基地飞机工厂的建设,决定汉中基地的三个发动机厂(470厂、490厂、380厂)在“四五”期间缓建(实际上停建了)。 现在,182厂的运八飞机发动机由株州331厂提供。

    贵州国营红林机械厂(143厂)始建于1966年10月,1970年建成投产,负责生产飞机液压部件和航空燃油控制系统。老厂区位于贵州省黔西县红林彝族苗族乡穿洞村穿洞组,建于一个大型天然溶洞中,洞长180米,高20米,宽30米,厂房为三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8670平方米,有215间房间,分为热处理车间、材料仓库、产品设计室、装配试验车间、机修、铸造、锻造、表面处理、装配车间等。1991年整体搬迁至贵阳。

    湖北十堰中国第二汽车制造厂,现在的东风汽车集团。

    1958年甘肃地质局在金昌市祁连山北麓,发现中国最大的镍矿——永昌镍矿。1959年地质部决定成立永昌镍矿,1961年更名为金川有色金属公司。1964年金川公司生产出第一批电解镍,当年产量22.43吨。1966年建成年产万吨矿石规模的金川一期工程,形成我国第一条镍钴铂族金属生产线。照片为1960年代建厂初期的金川公司。2011年金川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106亿元,形成年产镍15万吨(世界第四)、铜60万吨(国内第三)、钴1万吨(世界第二)、化工产品280万吨的生产能力。


    IP属地:山西7楼2014-09-10 23:26
    回复
      2025-05-16 21:20:12
      广告
      1960年代,奋战在成昆铁路建设工地的女民兵们。

      1967年,中国第一重型机器厂,建成亚洲最大的30000吨级模锻水压机,装备重庆西南铝加工厂(冶金部112厂)。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模锻设备,至今能研制此类巨型机器的国家屈指可数。被誉为我国工业“四大国宝”之一。2011年,西南铝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37亿元。

      1968年,北京开关厂部分内迁至甘肃省天水市,建设天水长城开关厂。填补中国中西部地区输变电中压开关设备生产空白。现为长城电工集团,年产中压开关柜、断路器一万台套。照片为1970年代中期的天水长城开关厂厂区大门。2011年,长城电工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8.4亿元。


      IP属地:山西15楼2014-09-10 23:48
      回复
        四川进行三线建设时,采用木排轮渡解决工业大件运输问题。照片背景为乐山市金河口区已经废弃的大渡河吊桥。古人云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在那个交通还不完善的年代,进行大规模工业体系建设的难度,是今人所难以想象的。新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过发达工业化国家两百年的历史,那是几代中国人汗水摔八瓣才打拼出来的成果。

        1971年10月1日,在四川绵阳基地投入使用的4米×3米单回流式低速风洞,照片为风洞导流片。试验范围10-100米每秒,电机功率2050千瓦。
        1972年10月13日,湘黔铁路在贵州翁塘车站胜利接轨。该路从湖南株洲至贵州贵阳,全长905公里,设108个车站,是连接中国西南的重要通道,沿途地质复杂,工程艰巨。早在1936年从株洲田心站开工,因抗战停工,其后屡次重修,直至1970年进入大规模建设阶段,1975年投入运营。
        1973年10月19日,襄渝铁路在陕西棕溪车站接轨。襄渝铁路(湖北襄樊-四川重庆),是三线建设重点工程,全长895.3公里,全线有桥梁716座,隧道405座,桥隧总长占线路总长的45%。自1968年4月开始修建,1970年8月铺通至达县(今达州),1975年11月临时运营,1978年6月,襄渝铁路正式全线开通,成为出川重要通道。


        IP属地:山西18楼2014-09-10 23:56
        回复
          1975年,中国在四川绵阳基地建成的0.6米跨超声速风洞(FL-23),试验段风速0.4-4.5马赫。是当时中国建成的第三座该类型风洞,沈阳飞机厂气动研究室,在1960年2月建成一座0.6米跨超声速风洞,试验风速0.3-4马赫。南京航空学院也建成一座类似风洞,70年代进行过技术改造。
          1975年12月21日,贵州011基地(贵州飞机制造厂)生产的歼六甲全天候歼击机首飞。该机原为沈阳飞机厂和南昌飞机厂制造,后因质量问题,1974年空军指定贵州飞机厂重新研制,以便担负夜间作战任务。发动机采用2台涡喷-6发动机,单台推力25.497千牛,加力推力31.871千牛。
          1976年第6期《人民画报》,柳州汽车制造厂。该厂前身为1954年创建的柳州农业机械厂,生产农用水泵,1969年转产汽车,仿制南京跃进牌130汽车,命名为飞跃牌(后改为柳江牌)。1973年正式挂牌为柳州汽车制造厂,1975年借用二汽生产的东风140型5吨卡车底盘,装配上海工农动力机械厂6105Q型柴油机,试制成功柳江牌5吨卡车,1981年停产,1983年成为东风联营厂,现为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2010年销售收入突破120亿元。

          1976年第6期《人民画报》,柳州拖拉机厂丰收-37马力拖拉机。柳州拖拉机厂创建于1958年(原柳州动力机械厂),是当年全国8大拖拉机厂之一,年产7000辆。1982年,柳州拖拉机厂开始试制微型汽车,1985年正式更名为柳州微型汽车厂,创立了“五菱”品牌;到1998年产销已经达到10万辆,是国内最大的微型汽车企业,2002年与美国通用汽车合资成立“通用五菱”。2011年上汽通用五菱销售收入460亿元,产销130万辆。


          IP属地:山西19楼2014-09-10 23:57
          回复
            楼主你这是在泄密啊!


            22楼2014-09-28 03:24
            收起回复
              不了解013,我们这里是541总部,70年代火车就通到镇上,以前时不时就能看到坦克突击炮从山里拉出来。现在都已经军转民了,兵工基地也多半荒废和拍卖。
              远处就是曾经的坦克总装厂


              IP属地:山西23楼2014-09-29 18:26
              回复
                这么多的黑材料,你是从哪儿搞到的!千万别让外国人晓得了哦!


                24楼2014-09-29 18:57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