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中心城区建成面积已扩大到了86平方公里,承载人口110万左右。上周,市人大常委会通过的我市《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期评估报告》透露了这一数据。据悉,近几年来,我市坚持“三化同步”,并实施城镇倍增计划,城镇化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有资料显示,2007年,我市中心城区建成面积为50.18平方公里,人口达70万人。到“十二五”开始的2011年,中心城区建成面积为62平方公里,4年增加近12平方公里。然而,从2011年至今,3年就增加了24平方公里,中心城区的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三年为中心城区200万人口打基础的目标基本实现。
据了解,早在2010年,我市就提出了中心城区东扩工程,启动了新火车站片区的建设;进入“十二五”后,我市提出了城镇倍增计划;2012年,我市又明确提出,要做大做强中心城区,把中心城区建成200万人口区域性中心城市,并为构建300万人口城市预留发展空间。在这些发展目标的指导下,我市强力推进新蒲新区建设,基本完成了新蒲片区、新火车站片区路网建设,完成了遵义四中、遵义医学院新蒲校区、湿地公园、新闻中心等“十大标志工程”的建设,并启动了南部新城、北部新城等城市组团建设,遵义国际会议展览中心、遵义国际商贸城、保利未来城市等城市综合体项目深入推进,加快了建成区面积的迅速扩增。
按照市政府制定的目标,到2016年,中心城区建城区面积要达到150平方公里以上、人口150万以上。据了解,我市启动的新蒲新区、南部新城、北部新城等城市组团的面积就达70平方公里以上,市政府有关人士指出,“当初制定的目标完全可以实现。”
事实上,不仅仅中心城区,全市各地的城镇倍增计划也得到了顺利实施,全市新增城镇建成区面积65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达到了250余万人,城镇化率达41%。
市政府的《评估报告》还指出,我市今后还将继续深入实施县城倍增计划,要把中心城区和县城作为迅速推进城镇化、加速全面小康建设的突破口,让城镇化成为我市“十二五”期间的最大增量;在着力完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市政设施和骨干道路建设的同时,要把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统筹推动户籍、土地、财税金融、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体制机制创新,大力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提升城镇化质量。
有资料显示,2007年,我市中心城区建成面积为50.18平方公里,人口达70万人。到“十二五”开始的2011年,中心城区建成面积为62平方公里,4年增加近12平方公里。然而,从2011年至今,3年就增加了24平方公里,中心城区的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三年为中心城区200万人口打基础的目标基本实现。
据了解,早在2010年,我市就提出了中心城区东扩工程,启动了新火车站片区的建设;进入“十二五”后,我市提出了城镇倍增计划;2012年,我市又明确提出,要做大做强中心城区,把中心城区建成200万人口区域性中心城市,并为构建300万人口城市预留发展空间。在这些发展目标的指导下,我市强力推进新蒲新区建设,基本完成了新蒲片区、新火车站片区路网建设,完成了遵义四中、遵义医学院新蒲校区、湿地公园、新闻中心等“十大标志工程”的建设,并启动了南部新城、北部新城等城市组团建设,遵义国际会议展览中心、遵义国际商贸城、保利未来城市等城市综合体项目深入推进,加快了建成区面积的迅速扩增。
按照市政府制定的目标,到2016年,中心城区建城区面积要达到150平方公里以上、人口150万以上。据了解,我市启动的新蒲新区、南部新城、北部新城等城市组团的面积就达70平方公里以上,市政府有关人士指出,“当初制定的目标完全可以实现。”
事实上,不仅仅中心城区,全市各地的城镇倍增计划也得到了顺利实施,全市新增城镇建成区面积65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达到了250余万人,城镇化率达41%。
市政府的《评估报告》还指出,我市今后还将继续深入实施县城倍增计划,要把中心城区和县城作为迅速推进城镇化、加速全面小康建设的突破口,让城镇化成为我市“十二五”期间的最大增量;在着力完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市政设施和骨干道路建设的同时,要把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统筹推动户籍、土地、财税金融、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体制机制创新,大力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提升城镇化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