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太极吧 关注:23贴子:123
  • 1回复贴,共1

太极基础站桩,各种桩法介绍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百度了各桩法,收录如下:
无极桩
无极桩也称自然桩,是太极拳内功重要的桩法之一,被历代拳家认为是太极拳的根基。拳理说:“太极者,无极而生也。”练习此桩时身体处于高度放松状态,意形合一,阴阳相调,无形无象,是一种平衡和谐的内在养生运动。
预备式
功架: 身体自然站立,两脚横开与肩同宽,成11字形。头正身直,二目垂帘向前下方斜视,周身放松。两手自然下垂,贴于大腿两侧。舌抵牙龈。请务必重视预备式。
心法:身体放松后,观想自身与茫茫宇宙合为一体,天地元气自头顶百会穴进入身体,缓缓流入丹田,进入忘我境界。
时间:10-15分钟
无极桩功
功架:接上势两腿微微弯曲,将身体的重心放在涌泉穴上,双手由身体两侧向前旋转,手心向后外方向,指尖向下。两臂略有弯曲,保持自然松弛的状态。
功架要点:身体放松一动不能动。眼睛向下不可闭。下巴略略抬不可里收。
心法:1、三点一线:将百会穴与会阴穴、两脚的两个涌泉穴连线的中点,三点成一线。
2、松肩转肘:放松两肩,转肘。(肘外展,手内旋,)
3、两手下垂:两手自然下垂。
4、意守丹田:想着丹田。
心法要点:每个心法 2分钟,1-4为一循环,连续做。做一个扔一个,如做3扔2。
时 间:时间选择的安排要根据个人兴趣来定:可以选择20分钟一个档次,40分钟一个档次,还有60分,120分。若养生而言40分至60分就可。若想为练武打基础则可站上120分钟。增加时间方法:应循序渐进为宜,如每周固定增加五分钟。则二月就可以合格了。
收功
功 架:起身,两手向丹田处合,左手内掌心贴住丹田,同时右手内掌心贴住左手外掌心,这样丹田与两心一直线,意守几分钟,等身体气感渐渐恢复平静,就可放下手,自由活动了。
心 法:意想周身内气回归丹田
时 间:2-5分钟
无极桩的作用
能使使习练者可有效地调节自律神经,增强大脑皮质的健全,使运动神经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得到改善,同时还使人反应灵敏,是训练高功能神经系统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还能培养元气,放松身体,稳固身体重心,端正身体姿势,增强腿部力量。
注意
无武术基础者或者身边无师傅指导者不建议自己练习!练功时切忌用力,须用意导气!须严格按照要求练功,否则不但收不到成效,还会导致岔气甚至更严重的疾病!


1楼2014-09-12 12:38回复
    养生桩
    站桩功分为养生桩和技击桩。养生桩虽然也有技击桩基本功之称,但主要意义还是用来养生,用来强健身体,防治疾病。故不论性别,年龄各异,身体强弱不同,均可以练习养生桩。养生桩有站式、坐式、卧式和行走式之分,主要以站式为主。
    简介
    养生之术历史悠久,方法繁多,锻炼方式虽各有不同,但总的目的都是为了却病延年,防止早衰。回忆数十年来我对养生术的学习和锻炼,自觉简而易行,受益很大的是站桩(养生桩)。站桩的姿势大体可分站式、坐式、卧式、行走式、半卧式等类型,每个类型可分为几种,甚至数十种不同姿势,虽然姿势种类繁多,但除行走以外,都有个共同特点,就是开始练功时要做到闭目、凝神、静气,然后慢慢地把姿势摆好,使躯干四肢一直保持不动,直到锻炼结束。初练站桩的人,可以先练站式,站式练功开始时,要两脚八字型分开,宽度与肩齐,两腿保持一定的弯曲度,臀部似坐,再把双手抬起,抬手的位置要求是高不过眉,低不过脐,近不贴身,远不过尺,臂半圆,腋半虚,左手不往身右来,右手不往身左去,动作变化在这些范围内。站桩每天可站两三次,开始每次做十分钟左右,以后逐渐延长到四十分钟,下面谈站桩问题的几个体会。
    起源和作用
    养生桩是由我国形意拳的站桩演变而来。所谓形意者,即以形取意,以意象形,意自形生,形随意转,也就是形体精神同时锻炼的一种基本运动,它的基本作用,一方面能使中枢神经得到休息;另一方面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个人系统的新陈代谢。中枢神经得到充分休息,调节功能就会加强,血液循环加速和新陈代谢增强,使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得到充分的灌溉。如果全身润泽,生机旺盛,就能达到却病延年的目的。
    特点
    健身之术虽繁多,但总的不外乎两大类—即动、静两种。一般说来,运动是强身健体的体育活动,静功多是锻炼内在的真气,充实三宝(神、气、精),站桩是精神、形体同时锻炼的一种方法,它的主要特点是,在练功的时候,不一定要注意呼吸和意守丹田,一般通过姿势、动静、虚实调配与适宜的意念活动,就可达到腹式呼吸的要求和入静的目的,锻炼中虽然讲究形式,但不必拘泥,虽言意念,但不必执着,它不仅能锻炼体力,而且简便易行,无论行坐卧立,随时随地都可以练功。
    技巧掌握
    养生桩虽然是一种静中求动,动中求静的功夫,初学者按照一定的姿势做下去,但也不宜固定姿势和时间,可以根据体质的强弱和病情的不同给以适当的安排,不要超过学者本身的负担能力。一般说来,姿势不宜多变,因为在神静气平和姿势安定后,血液循环开始加速,当内部正在运动变化时,姿势突然一变能将内在的运动打乱,所以,先师一再提醒我们:大动不如小动,小动不如不动,不动之动才是生生不已之动。但是,若真正掌握了内在的运动规律,能在形体的变动中毫不减低内在的运动时,则可随意变更,不受姿势限制。先师所谓“神意足,不求形骸似”就是这个意思。练功时间最好让学者自己掌握,如觉轻松愉快,全身舒适,则可多站些时间,如感疲倦不适或神思烦乱,则必须停止练习,不要勉强支持。
    松紧问题
    站桩
    站桩是一种无力中求有力,不动中求微动,微动中求速动的运动。形体愈松,血液循环愈快,气力增长愈快。如用力,则身必发紧,全身失灵,甚至有血气阻塞之弊。这种力量主要是精神的、无形的,如有形着力则失去运动本质。故先师一再告诉我们:“有形则破体,无形则神聚”。也就是说,形体尽量放松,精神尽量收敛,虽外形拙笨,而神意灵巧,功作久者自有体会。
    肌肉锻炼
    肌肉锻炼:肌肉若一是锻炼中进一步的功夫,这与上述有密切的联系,就是姿势改变一点,使肌肉的运动进一步增强。若没有这步功夫做基础,任何动作也没有耐劳和持久的能力。但是,在肌肉锻炼的同时,不应该放弃精神的修养,仍是以形为本,以意为用。如此加强运动,即可减轻疲劳,减低疲劳正是为了加强运动。所以,把锻炼和休息应看作是一件事。但是调配适当,使学者在不知不觉中增强持久耐劳能力,并注意到:在加强锻炼的同时,要尽量减少大脑和心脏的负担,以舒适得力为原则。
    调配原则
    姿势调配
    姿势的变化建立在意识的基础上,反过来说,形式也可以改变意识,所谓“意自形生,形随意转”的基本道理就在这里。在调配方面,根据学者的具体情况,不外乎高低左右,单重双重。不论头、手、身、肩、肘、膝、髋等都要有单双、松紧、虚实、轻重之别。凡是轻微细小之处,都要如此。
    内脏调配
    内脏调配的关键是—意念领导,心理影响生理,生理作用心理,互相作用。这种调配,必须通过学者的主观后,从意念上给以暗示,必要时也可以通过机体的局部调配而直接影响某一脏器。以上所说的调配,仅是一般要领,也是针对初学者提出的。如果功行已久,有了深刻体会后,这些方法就无关重要了。
    克制杂念
    因为这种运动是一种双重锻炼,不仅锻炼机体,而且能驯服意念。所以,克制杂念也是比较重要的。但是人的思维内容是广泛的,尤其成年人杂念更多,一般说来排除杂念是不容易的。因此,多数学习养生者,都把排除杂念看成一个困难问题,注意追求入静,但却不知追求愈急,精神负担越大,以贼攻贼,贼去贼入,前念未消,后念又起,为此,历来养生学家设有许多方法,如外寄、内托、固守一处等,对初学者有许多帮助。但以本人体验,唯有采用任其自然,不加克制,来者不拒,去者不留的方法,才能稳定情绪和达到入静的境界。在杂念干扰得厉害的时候,本身应象烘炉大冶一样,宇宙间万事万物尽在我的陶熔中,这样,往往在不期却而却,不期制而制的情况下达到入静。以上介绍,只能参考,不可执以为法,必须亲自锻炼体验。


    3楼2014-09-15 09:5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