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统吧 关注:477贴子:12,712
  • 9回复贴,共1

《转》《拉弓射箭浅说》附上手打加强版——by:西门大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四年前,蒙好友护戒兄相赠,得到一本《国粹体育 拉弓射箭浅说》。此书作者曾崧生,是民国时期四川武术界的前辈, 清末考过武生, 民国从过军,著作还有《五禽气功》等。此书是他后来在地方上当税务局长时总结自己的习射经验之后所写。在下所得这一本是曾老于1957年送给成都市体育运动委员会的,其上有曾老的题词,甚为珍贵。经过在下整理,制成图片,在网上也得到一定的关注。搜过本论坛的帖子,好像还没有关于这本书的东西。感觉这本书是很实用的传统弓练习指南书,因此将此书拿出分享,同时感谢弓友盲道人兄和水替士心兄辛勤劳动的“手打版”,其中漏字之处俺已经尽力加以完善,做出了加强版。还请各位弓友在审阅之际帮忙进一步校对。



IP属地:广东1楼2014-09-12 19:17回复
    手打加强版《拉弓射箭浅说》(一)
    国粹体育 拉弓射箭浅说
    自序.
    逊清光绪初叶。余读书塾中。暇辄喜弄弓矢。年十六。吾从吾邑武生施承恩师习马步箭弓刀石诸法。勉能中的。遂往应武童子试。再战而侥幸获捷。实犹不过粗识射法。距登堂入室尚远也。列庠后。偏就师友请益。欲探讨其至理。然解答都鲜精当。武科寻亦废止控弦之术。从此成历史上之遗痕。而余亦改途易辙。致力于陆军学术之研究矣。民十九年余倦游息影。卜居成都。其地有团体曰射德会。始于民初骆公驌殿。撰会员多余旧友。日以较射为乐。余见而不觉技痒。亦投身期间。初犹谓久荒之业。垂老之年。难免手眼生涩。姑一试之。依旧能感兴趣练习。
    既久。益觉体健神清。因思此吾数千年之国粹。古人列于六艺中礼乐之次。御与书数之前。其重视为何如耶?洎今礼乐书数俱有专书。御亦备详于西法。惟射。独阙如。不几成广陵散之绝调乎。余深惧焉。窃欲笔之于书。以补其阙。顾余不文。胡敢造次。廼辗转就商于畴。昔猎取功名之同志。则已寥落星辰。其尚存者。又嗤此非当务之急。拒弗为助。积六七年志不得达。
    甲戌冬。余衔命出山。莞权万邑。唯时国难日深。当轴力倡体育运动以为民族复兴根本至计。并通令公务员先为之导。余纠集地方营业两税局职工约二百人。每日公余练习拉弓射箭及其他国术。余自为弓矢教师。行之一年。得善射者数十人。而朱君用韬。李君养吾。犹能通其奥旨。二君知余素志未逮也。相约助余成书。朱仼考据。李司纂辑。磬余历年潜心所得。及教授讲录。与夫搜求他书记载之足资印证者。裒集成帙。都凡八千余言。拍照绘图并付剞劂。以其词义肤浅。名曰浅说。
    虽不足当大雅之一盼。亦可为少壮男女裨益健康。陶养性情之贡献。孔子曰。射有似君子。失诸正鹄。反而求诸其身。古人载乡射礼于礼经。后世开射圃于儒学。斯岂小道乎哉。方今欧美考古列为专科。而我行将绝传古人之成法。举世不闻有阐明其义推演其理者。思之不禁赧然。此亦余不自揣量而发奋著书之所由来也。世之君子尚祈谅之。书甫成稿。适同志杨君鉴堂寄赠弓箭学大纲一部。识为张唯中君近年所著。深喜海内人士已有先着我鞭而同情于数千里外者。第其论述拉弓射箭步骤。与余所见。多不吻合。犹以拉弓法略焉不详。为缺憾。然考据之丰。谈理之确。使余书兴望尘莫及之叹。而推测未来变态。更服其巨眼过人。爰并揭诸聊志敬仰之意云尔。中华民国二十五年仲夏涪陵曾鹏程序于万县税局
    叙言
    余友曾君崧生。清季(?此处一字不识)四川武备高材。毕业入滇洊仼陆军标统。辛亥之役佐邵阳蔡公拨乱反正厥功甚伟。旋蜀后被仼都督府军需课长。时余亦橐笔蜀军中。因始识君。君意气磊落。於武学外雅娴文艺。肖石籀李斯书。古穆遒劲。为世所重。又精吐纳。犹以善射名。练气引满矢无虚发也。余以羸疾尝就君学五禽法。不成更从君习射。又不成。因叹君武人也而兼擅文事。余以书生佝偻喘嗽卒无繇振。拔淬励以矫其沉废萎靡之习。视君之黋黋奕奕精力弥满。则亦望风却步缩然自反而已。
    自顷君以书来谓射为六艺之一列礼乐之次。所谓涶养道德陶淑身心。绝非近代所谓运动诸方术所能企及。而世之醉心欧化者。乃舍吾国固有之优越艺术。而效法他人。毋亦不知类哉。爰本所诣。著为是书。以讲明其理。揭橥其法。意在公诸当世。蕲国人之趋向。起国术于既衰。且以弁言使於下走。余寻其旨要。始憬然於斯道真谛。端在有以宁其心。一其气。心气宁一而技出焉。技有所主而神生焉。羿弓养矢神技无敌岂有他哉。夫亦曰宁曰一焉。而余向之所习乃留于形上之理。徒求诸指臂之末。无惑乎其卒无所成矣。既用自恧又服君致力之深而用意之盛。因述其大旨。如此亦冀世之读君书者深融其理而徐习其法。其於射之一道庶知所从欤。中华民国二十五年一月溧阳芮善


    IP属地:广东2楼2014-09-12 19:17
    回复
      【四】 弓箭之种类及其名称[甲] 弓之种类 弓因用法制造及形式之不同,有很多的种类,若以材料来作区别,有下列两种:(甲)角弓 角弓的制造法比较复杂,主要的材料为牛角牛筋及竹木桃皮等。角弓因使用之不同,又可分为下列数种:一、步弓 是在平地射步箭用的,硬度轻重不等,以合于习射者之腕力为度。二、马弓 是骑在马上射箭用的,形式和步弓略同,不过比较短小轻便。三、弹子弓 是射弹子用的,形式比步弓略小。四、硬弓 是增加腕力用的,古代弓重以钧计,近代以力计,分四力、六力、八力、十力、至二十多力,练习时由轻的开始,渐次增加。 以上四种亦称圈弓,唯硬弓中亦有不用火烘而称作冷弓者,未上弦时,形似扁担,固称作扁担弓。
      (乙)竹弓 制造竹弓的主要材料是竹片,普通用的有下列两种一 挡子弓 这是专做练习射箭姿势用的,全系竹片制成,硬度很轻,用不着很大的力便可以拉开。二 硬弓 这也是增加腕力用的,硬度很轻,分二力、四力、六力数种。马弓在前清科举时代,与步弓同样的重要,自科举废后,练习的人很少,弹子弓的使用法与步弓同,使用这种弓的人也很少,习步弓的比较多,本书所指的习射法,便是采用步弓。硬弓和挡子弓是习射必要的工具,不可缺少。
      [乙] 箭之种类箭杆是用木质做成的,杆的上端粘有翎花,箭簇因使用不同,分为铁质和木质两种。一、挡子箭 是室内练习射挡子用的,箭头为圆形木锥,也圆形的角质,在四方开四个小孔,射出时能够发出一种声音,叫做响壳箭。 二、步箭 是射靶子用的,箭头为三角形铁片,比挡子箭略短。三、马箭 比步箭短少,上端的壳很深。箭头为圆形铁锥。[丙] 弓之各部名称一、弝 弓中央手执处曰弝,一称弣,俗称弓把。二、弰 弓之末端曰弰,一作箫,俗称弓稍。三、彇 弓弝与弓弰之间微弯曲处曰彇,一做渊。四、彄 弓之两端有凹形作扣弦用者曰彄,俗称弓扣。五、峻 两端架弦处,俗称弓卡子。 六、弦 角制硬弓用生牛皮条作成,竹制硬弓用麻绳作成,步弓等用丝条。
      [丁] 箭之各部分名称一、簇 俗称箭头。 二、翎 箭上端之羽曰翎,俗称翎花,翎花两面平贴者为大面,不平者称小面。 三、彀 箭之顶端凹处用以扣弦者。
      [戊] 其他用具一、扳指 形如环,一端稍大,用鹿角制成,如鹿角不易寻得,可以牛角代替。二、挡子 是室内射箭用的。布袋,正方形,横长约一尺五寸至二尺,布中央悬圆形牛皮作目标,在从前射挡子用的是七星鼓子,以生牛皮一面,上开七孔,每孔内嵌一圆形棉包,如箭射中鼓子,棉包即落下,因为这样,可以知道箭的落点。不过制造较难,用时也不大方便,所以后来才改成现在的样式。 三、靶子 木制或布袋俱可,长五尺五寸,宽二尺五寸,最窄的只有八寸,正面划作三隔,每隔中央画一红心,在上隔的红心叫做上圆光,中隔叫做中圆光,下隔叫做下圆光,是野外射箭用的目标。四、弓垫子 用方形木制成,上面开一三角的凹形,上弓时将弓放在上面,以免左右摇动。五、弓刷子 是绑弓用的,如半月形。六、钳子 是取箭用的,箭中在靶上,若用手去取,箭杆容易折断,用钳子钳着箭簇轻轻摇动,既容易取下,箭也不致损坏。七、箭筩 正方形,筩底较筩口略宽,用以贮箭,射箭时放在身右侧。
      【五】基本练习凡射须讲法度,故射字以从寸,说文云:寸法度也。可见法度之重要。基本练习即是使习射的人将肢体各部合于射箭的姿势,这种动作,非常繁难,一部不合法度,便足以影响全部。初学射箭的人对于基本练习,应当特别注意。[甲] 在初步练习的时候,便是搁乂子法,兹分作两步说明如下:<第一步练习法> 子 开弓法 第一式 身立正,两足伸直,目向前平视,两肩下落,两手下垂,左手握弓弝,右手架扳指;第二式 左足向左移开,约与肩宽,双膝微曲向内靠,双手前举与肩平,胸前开,背后合,腰向后收,使腰部脊椎各节紧相凑合;第三式:头转向左方约九十度角,眼前移,左手伸直与肩平,手腕微向前扭作卍字,两肩下落,头上伸。丑 左手握弓弝法 以一圆形短木代弓弝,用左手握着,中指四指小指紧贴弓弝,小指用力最重,四指次之,中指又次之,食指上伸微曲成弧形,以中节处用力压弓向前倾,大指伸直,退向后方,不可接触弓把,宜松动,不用力。 寅 右手架扳指法 大指伸直,食指曲作方形,以指尖压大指指甲上作扣弦状,中指四指小指紧握,小指用力重,四指稍轻,中指更轻,手心翻向外旋作卍字式扭弦状。 在上面的姿势做好后,用乂子(以前架晒衣杆的叉子)两根支着左右两肘,第一使练习的人能够持久,第二容易改正姿势,这种动作练熟以后,再继续作第二步练习。 <第二步练习法> 第二步练习与第一步的动作完全一样,不过把弓把改成一张很简单的篾弓,加上一根箭形竹竿,右手大指上套鹿角扳指。第一步是虚拟射箭的姿势,第二步便有点实际化了。第二步动作里应当注意的是,箭的前端放在左手大指头上,不可落下虎口,眼向箭与虎口之间看出去,右手大指扣着的弓弦要压在扳指下面。拉硬弓法普通的步弓,在没有腕力的人很不容易拉开,所以在练习射箭的时候,要同时拉硬弓增加腕力。硬弓的种类,在前面已经说过了,初学的时候,应当先从轻的开始,渐次增加到重的为止。拉硬弓的姿势是:身立正,以一手握弓,一手紧握弓弦,然后左足向左移开作骑马式。若用左手握弓,右手握弦,则双手同时向左上方高举,左手向前伸直,右手握弦向后拉开,拉时应稍快,以寻其腕劲为佳。拉满时宜少停,然后用右手带着弦放复原形,同时双手下落如初式,如是继续开弓,或数次或数十次,以力尽为止,右手拉后再换左手,开弓的次数应左右相同,在弓拉满时,拉弦的手肘应与肩平,不可下垂,眼视着弓弝随弓弝旋转,不可看别处。[丙] 肢体运动法在搁乂子拉硬弓后,应继续运动肢体,使肢体活发,血气流通,其法如下:子 拍膀子,两足向左右移开越一步半,作骑马式,上身伸直,胸前张,眼平视前方,两手同时开合上下交叉拍两膀,自十余次至三四十次止。[丑] 摇膀子 左足曲向左方,右足伸直,身体正向左侧方眼前视,上身伸直,左手下垂,右手伸直向前上移,向后旋转又向后移向上前旋转,各十余次,然后侧向右方,右足曲,左足伸直,右手下垂,左手向前后各旋转十余次。


      IP属地:广东4楼2014-09-12 19:22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4-09-13 06:10
        回复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4-09-13 16:45
          回复
            顶起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4-09-13 17:53
            回复
              认真的都看完了。再细细体会下。谢谢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4-09-14 11:47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4-09-14 17:42
                回复
                  非常好!


                  IP属地:江苏11楼2016-11-16 17:20
                  回复
                    赞👍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7-02-12 10:1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