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政区划
文莱全国分为四个区域,即文莱---穆阿拉区,都东区,白拉奕区和澹布隆区。
文莱---穆阿拉区(Brunei/Muara District)
该区东濒文莱湾,北临南中国海,南与马来西亚的沙捞越州接壤,西与都东区为邻。面积570平方公里,地势平坦。全区人口19.49万人,占全国人口的65.8%。首都斯里巴加湾市和最大的港口穆阿拉都都位于这个区境内,是全国的政治、商业、文化和宗教中心。
都东区(Toyong District)
该区北濒南中国海,南与沙捞越州接壤,东面与西面分别与文莱---穆阿拉区和白拉奕区为邻。
面积1166平方公里,南部边境地势较高,其余地方皆低平。全区人口为32600人,占全区人口的11%,是文莱土着民族的居住区,出产水稻和蔬菜,畜牧业比较发达。
白拉奕区(Belait Distrist)
该区北临南中国海,西面和南面都与马来西亚的沙捞越州接壤,东临都东区。面积2724平方公里,西南部地势较高,其余地方平缓且海平面低。全区人口为60000人,占全国人口的20.3%。该区由号称“石油城”的诗里亚镇和瓜拉白拉奕镇组成,是文莱的经济中心。文莱的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生产均集中在此区内。该区还出产水稻、木材和胡椒等。
澹布隆区(Temburong District)
该区位于文莱东部,它被马来西亚沙捞越州的梦林地区隔开,不能与文莱的其他地区直接接壤,起北部隔文莱湾与文莱---穆阿拉区相望。面积为1304平方公里,山峦起伏,地势较高。其人口较少,全区人口8500人,仅占全国人口的2.9%。部分土着民族至今仍居住在马来传统的长屋内。从首都斯里巴加湾市乘船前往,沿途景色迷人,两岸灌木丛生,风光秀丽,彷佛有“两岸猿声啼不住”,“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从公路乘车经过沙捞越梦林地区可到达首都,但费时较多。区内出产木材、砂石、水稻、椰子等。
(二)主要城市
斯里巴加湾市(Bander Seri Begawan)
斯里巴加湾市是文莱的首都,万恶偶遇婆罗洲北部,文莱湾西南角滨海平原,文莱河畔。
面积16平方公里,人口约16万,是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在几个世纪以前,这里只是一座小小的水上村落。葱1906年起,一部分水村人迁到陆地上定居,行程当时的文莱镇,即是现在斯里巴加湾市的雏形。1970年10约4日,现任苏丹为表彰其父28世苏丹的建国业绩,将文莱镇正式改名为斯里巴加湾市。“斯里巴加湾”原是28世苏丹的封号,在马来语中意即“受尊敬的高贵之人”。
从1970年正式命名至今,斯里巴加湾市发展十分迅速,城市面貌日益改观,一片片新楼群拔地而起,公路网不断扩展,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市容整洁,草木青翠,繁花似锦。新式的水上公寓和楼房代替了昔日的水上村庄;皇宫规模庞大,富丽堂皇;赛里夫汀清真寺和哈桑纳尔 博而基亚清真寺庄严肃穆,雍容典雅。国家博物馆、王室陈列馆、苏丹陵墓是该城市的主要旅游景点。
斯里巴加湾市也是全国的交通中心,有公路通往全国各地,其中沿海公路把它与西部城市相连。海上运输可通往香港、新加坡、吉隆坡、曼谷等地。这些年来航空业有了很大的发展。70年代中期,随着新机场落成,文莱皇家航空公司不断拓展业务。如今,文莱已经开辟30多条国际和地区航线,与曼谷、北京、香港、马尼拉、开罗、伦敦等27个城市通航。
首都人享受着经济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他们享受免费医疗、义务教育、政府提供住房等;同时,避免了现代化过程中的负面影响及伴随而来的社会问题。在斯里巴加湾市,社会风气良好,秩序井然,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社会安定,好似一个“世外桃源”。
诗里亚(Seria)
位于汶莱的西南部。市区沿海分布,人口数万。该市主要大街上店铺林立、商品丰盛,市场较为繁荣,有3家电影院,有轻便铁路可通巴达斯,沿海公路西可通瓜拉白拉奕东可达都东区及其首府和穆阿拉港。市区附近石油井架林立,是一座石油城,为文莱主要的产油基地。
都东(Tutong)
位于都东河入海口附近,在首都斯里巴加湾市西面39公里处,是一座面河背山、向山顶发展的小城,也是都东区的首府。有锯木厂等小型的企业,城郊有小型机场。
瓜拉马来奕区(Kuala Belait)
地处文莱西部,临近马来西亚的沙捞越州,是马来奕的首府。它是一个港口城市,港区水浅,有两座一百馀米长的码头。该城设有木材厂、家具厂等,市郊产水稻。沿海公路东通诗里亚、都东等地,西经马来奕大桥可通往马来西亚沙捞越州的澹南港和罗东、米里等地。
以上都是可可一个一个字打出来的,打的手都酸了。
希望想了解文莱的亲会喜欢哦!
o(∩_∩)o...尊亲们都喜欢了解文莱的吧!
文莱全国分为四个区域,即文莱---穆阿拉区,都东区,白拉奕区和澹布隆区。
文莱---穆阿拉区(Brunei/Muara District)
该区东濒文莱湾,北临南中国海,南与马来西亚的沙捞越州接壤,西与都东区为邻。面积570平方公里,地势平坦。全区人口19.49万人,占全国人口的65.8%。首都斯里巴加湾市和最大的港口穆阿拉都都位于这个区境内,是全国的政治、商业、文化和宗教中心。
都东区(Toyong District)
该区北濒南中国海,南与沙捞越州接壤,东面与西面分别与文莱---穆阿拉区和白拉奕区为邻。
面积1166平方公里,南部边境地势较高,其余地方皆低平。全区人口为32600人,占全区人口的11%,是文莱土着民族的居住区,出产水稻和蔬菜,畜牧业比较发达。
白拉奕区(Belait Distrist)
该区北临南中国海,西面和南面都与马来西亚的沙捞越州接壤,东临都东区。面积2724平方公里,西南部地势较高,其余地方平缓且海平面低。全区人口为60000人,占全国人口的20.3%。该区由号称“石油城”的诗里亚镇和瓜拉白拉奕镇组成,是文莱的经济中心。文莱的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生产均集中在此区内。该区还出产水稻、木材和胡椒等。
澹布隆区(Temburong District)
该区位于文莱东部,它被马来西亚沙捞越州的梦林地区隔开,不能与文莱的其他地区直接接壤,起北部隔文莱湾与文莱---穆阿拉区相望。面积为1304平方公里,山峦起伏,地势较高。其人口较少,全区人口8500人,仅占全国人口的2.9%。部分土着民族至今仍居住在马来传统的长屋内。从首都斯里巴加湾市乘船前往,沿途景色迷人,两岸灌木丛生,风光秀丽,彷佛有“两岸猿声啼不住”,“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从公路乘车经过沙捞越梦林地区可到达首都,但费时较多。区内出产木材、砂石、水稻、椰子等。
(二)主要城市
斯里巴加湾市(Bander Seri Begawan)
斯里巴加湾市是文莱的首都,万恶偶遇婆罗洲北部,文莱湾西南角滨海平原,文莱河畔。
面积16平方公里,人口约16万,是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在几个世纪以前,这里只是一座小小的水上村落。葱1906年起,一部分水村人迁到陆地上定居,行程当时的文莱镇,即是现在斯里巴加湾市的雏形。1970年10约4日,现任苏丹为表彰其父28世苏丹的建国业绩,将文莱镇正式改名为斯里巴加湾市。“斯里巴加湾”原是28世苏丹的封号,在马来语中意即“受尊敬的高贵之人”。
从1970年正式命名至今,斯里巴加湾市发展十分迅速,城市面貌日益改观,一片片新楼群拔地而起,公路网不断扩展,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市容整洁,草木青翠,繁花似锦。新式的水上公寓和楼房代替了昔日的水上村庄;皇宫规模庞大,富丽堂皇;赛里夫汀清真寺和哈桑纳尔 博而基亚清真寺庄严肃穆,雍容典雅。国家博物馆、王室陈列馆、苏丹陵墓是该城市的主要旅游景点。
斯里巴加湾市也是全国的交通中心,有公路通往全国各地,其中沿海公路把它与西部城市相连。海上运输可通往香港、新加坡、吉隆坡、曼谷等地。这些年来航空业有了很大的发展。70年代中期,随着新机场落成,文莱皇家航空公司不断拓展业务。如今,文莱已经开辟30多条国际和地区航线,与曼谷、北京、香港、马尼拉、开罗、伦敦等27个城市通航。
首都人享受着经济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他们享受免费医疗、义务教育、政府提供住房等;同时,避免了现代化过程中的负面影响及伴随而来的社会问题。在斯里巴加湾市,社会风气良好,秩序井然,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社会安定,好似一个“世外桃源”。
诗里亚(Seria)
位于汶莱的西南部。市区沿海分布,人口数万。该市主要大街上店铺林立、商品丰盛,市场较为繁荣,有3家电影院,有轻便铁路可通巴达斯,沿海公路西可通瓜拉白拉奕东可达都东区及其首府和穆阿拉港。市区附近石油井架林立,是一座石油城,为文莱主要的产油基地。
都东(Tutong)
位于都东河入海口附近,在首都斯里巴加湾市西面39公里处,是一座面河背山、向山顶发展的小城,也是都东区的首府。有锯木厂等小型的企业,城郊有小型机场。
瓜拉马来奕区(Kuala Belait)
地处文莱西部,临近马来西亚的沙捞越州,是马来奕的首府。它是一个港口城市,港区水浅,有两座一百馀米长的码头。该城设有木材厂、家具厂等,市郊产水稻。沿海公路东通诗里亚、都东等地,西经马来奕大桥可通往马来西亚沙捞越州的澹南港和罗东、米里等地。
以上都是可可一个一个字打出来的,打的手都酸了。
希望想了解文莱的亲会喜欢哦!
o(∩_∩)o...尊亲们都喜欢了解文莱的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