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露吧 关注:2,891贴子:16,328

【中露中】【历史资料】《中/国战士同志》里的中苏情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说明:
1. 开贴动机是希望能让零哥@零厮丶 开点脑洞好更文~
2. 《中/国战士同志》主要讲述苏/俄/国内战争时期(1918~1922年),旅居俄/国的中/国人参加无产阶级革命军队,为维护苏/维/埃政权与白军势力英勇作战的事迹,是两个苏/联作家诺沃格鲁茨基和杜纳耶夫斯基为宣扬中/苏友谊,花了3年时间到处搜集资料后,于1959年写成出版。中译本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于1961年出版。
3. 虽然两位苏/联作者为还原史实付出了大量努力,但是因为本书毕竟写于意识形态高于事实真相的特殊年代,政治宣传色彩比较浓厚,而且战争中消息难免有错漏讹传,所以楼猪怀疑书中内容不尽真实准确。不过楼猪毫不怀疑那些中/国战士的伟大和他们付出的牺牲。俄/国内战时期的中/国志愿兵永垂不朽!
4. 将这些战士的伟大事迹用来意淫好像有些不敬,不过俗话说的好:带着寻找基情的眼镜去学历史才能真正学好历史(何
5. 有些地方国名用APH人物名称代替,正文中【】里是楼猪的插花。
6. 谁想看原书,可以问楼猪要电子版。不过书里花了很多篇幅写两位作者搜集资料的过程,而且漫长的人名地名也让人想死……另外,在网上看到这篇博客里有书中历史事件的大致时间线,有兴趣可以参照:ht去掉tp:bl去掉og.si去掉na.co去掉m.cnsblog_4970f6f601000be7.ht去掉ml


1楼2014-09-14 20:28回复
    正文
    1. 一战期间,伊万本国的劳动力大部分投入战场,修筑穆尔曼斯克铁路等重大工程劳动力短缺,于是试图招募海外劳工。伊万最初是从欧美地区着手,但是包工亚瑟带来的工人提诺“只干了几个月,伐木季节一到,就回家去了”,马修“也闹了起来,抗议缺乏文化生活”。【还蛮符合阿嫁和马修温和抵抗的性格】
    最后伊万想到,“根据建筑远东铁路的经验,认为王耀家的工人十分能干”,便从东北农村招募了大量劳工。这些人被包工头以优厚条件为诱饵骗过来,在伊万家鸟不拉屎的土地上【并不】饱受压榨,成为潜在的无产阶级革命力量。(16页)


    2楼2014-09-14 20:28
    回复
      2. 但也有耀家人通过不同的途径来到伊万家。中/国战士单堂方是12岁时由一个曾驻扎在中/国的俄/国兵伊万诺夫带回俄/国的。后来一战爆发,伊万诺夫上了前线,单堂方就结束了温饱生活,不得不去工厂做苦工,后来加入了赤卫军。(18页)
      著名的中/国营营长包清山(后面还要讲述他的很多事迹)也是少年时期被一个沙俄将军带回俄/国,送进中学接受教育;后来,也许因为进步思想的影响,他从将军家出走,参加了革命。(84页)
      另一个中/国人辛里,也是从小被沙/俄将军带到俄国,被当作厨子培养。革命爆发后,辛里自由了,却老老实实地经营起了小餐馆。不过他认识很多来餐馆吃饭的中/国战士,还为红军中的中/国机枪手送过冷却水。(144-145页)【这种赴俄途径想想也蛮开脑洞的】


      3楼2014-09-14 20:28
      回复
        3. 中/国战士李富淸等人曾担任列宁的警卫,列宁还跟他们学习了“您好”,“吃饭”,“喝茶”等词的中文说法,并在中/国警卫们抱怨发的皮靴不合脚之后,替他们批条子解决了问题。【如果这是真事的话……列宁同志略萌】
        因为李富淸常常跟战友讲列宁的故事,他们都称他“列宁的战士”。(22-24页)


        4楼2014-09-14 20:29
        回复
          4. 在乌克兰做劳工的王福山想参加红军,游过河跑到布尔什维克的地盘,有人喊“举起手来!”但是看清他的样子,就说:“哦,中/国人……来吧,来吧,同志,不要怕!”因为“当时有很多中/国人参加了红军”。(25页)【红色伊万对跑来找他的王耀非常亲切】


          5楼2014-09-14 20:29
          回复
            5. 中/国战士李新红说:“我们跪着射击,俄/国战士觉得很奇怪。‘为什么跪着?’他们对我们说,‘那样会暴露自己,非常危险,应该卧倒!’可是我们不听劝告。我们认为跪着比较方便:可以看清射击的目标,看清打着敌人了没有。如果知道自己又干掉了一个敌人,这一天并没有白过,那心情也就特别愉快。”(27页)
            俄/国军官杨吉尔评价中/国战士说:“中/国人很刚强,什么都不怕。有的人即使是亲兄弟在作战中牺牲了,他也不会气馁,他会走过去把死者不肯瞑目的眼皮合拢起来,然后拿起枪来,把子弹收集在军帽里,跪在死者身边,向敌人射出一颗颗子弹。只要他认清了谁是他的敌人,敌人就一定要倒霉。”(34页)【小个子王耀打起仗来比伊万拼命多了】


            6楼2014-09-14 20:29
            回复
              7. 受到罗马尼亚人欺压的中/国劳工跑去投奔红军时,只会说一句俄语:“要中/国人么?”语言不通的中/国人和俄/国人之间唯一的翻译只是一个“比别人更善于用表情和手势表达意思”的中/国人,每次要他翻译什么,“就得演一场滑稽剧”。(33-34页)
              另有一次,在一个车站,一列拉着中/国劳工的火车和一列拉着俄/国红军的火车停在一起,中/国人热情欢呼“赤卫军万岁!”“世界革命万岁!”“打倒有产者!”红军就向他们跑过去,被中/国人拉进车厢,“紧紧地拥抱了一阵之后,便交谈了起来。可是语言不通,双方都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心意”。(40-41页)【语言不通没关系,先抱再说】


              8楼2014-09-14 20:30
              回复
                8. 中/国人觉得俄/国人长得都差不多,俄/国人也觉得中/国人长得都差不多。俄/国人杨吉尔刚担任一个中/国营的营长时,站岗的中/国人总是认不出他,每次都要端着枪对他大喊“站住!”过了好几天才终于认识他了。(34页)【脸盲的两人……所以说王耀和伊万不是一见钟情的,是见了好几次还互相认不出来,不过等能认出来的时候就相爱了(并没有】


                9楼2014-09-14 20:30
                回复
                  9. 起初,中/国战士一小群一小群地分散在俄/国红军里,但是上面下达指示,让这些中/国人整编成一个中/国营。一个俄/国指挥员不愿意失去手下这些“英勇顽强、严守纪律、忠于职守”的中/国战士,就跑去找上级申诉。上级解释说,将中/国人整编到一起,由中/国军官进行指挥和政治教育工作,没有语言障碍,效果更好一点。那个指挥员听着有理,才让出了他手下的中/国战士。(46页)【难舍难分】


                  10楼2014-09-14 20:30
                  回复
                    10. 彼得格勒(今圣彼得堡)的旅俄华工联合会为动员中/国人投身布尔什维克事业,出版了中文报纸《旅俄华工大同报》,编辑是一个通晓二十几种东方语言的俄/国学者波利万诺夫,是他把совет 译成了“苏/维/埃”。(66-67页)【苏熊芳名的由来。译的真好!】


                    11楼2014-09-14 20:31
                    回复
                      11. 中/国战士李振东早年参加赤卫队拥护革命,但是后来大病了一场,身体虚弱,只想回到中/国老家。“死就应该死在老家。”
                      他在回家途中路过弗拉基高加索城,见到了有名的俄/国革命家基洛夫冒着生命危险去调停沃舍梯(今译奥塞梯)人和印古什人(当地的两个民族)之间的武装冲突——他走在双方的交叉火力射程内,在身边的同伴被射死之后继续镇定地往前走,对端着机枪的村民侃侃而谈,让他们认清挑拨双方民族仇恨的真正敌人,让两个民族的劳动人民团结起来,一起推丄翻旧秩序,争取自由的生活。李振东受到这件事的感动,重新投入了革命。(74-82页)【得了怀乡病的王耀和热忱的革命家伊万】


                      12楼2014-09-14 20:31
                      回复
                        12. 对著名的中/国营营长包清山(就是从小被沙/俄将军带到俄/国那个,参见2)的外貌描写:“这是一个三十来岁的人,身材矮小、体格健壮、行动敏捷、性情豪爽、精力充沛,有一张生气勃勃的知识分子的面孔,两只洞察秋毫的黑眼睛显露出正直勇敢的神情。”(84页)【感觉耀哥就是这样的爷们!】


                        13楼2014-09-14 20:31
                        回复
                          13. 包清山的中/国营一开始有个俄/国政委,名叫叶甫庚尼·叶林涅夫斯基,不过战士们都叫他“四眼政委”【是啊,那个名字鬼才记得住】。他“很年轻,很勤勉,整天都和士兵在一起。常常,操练一完毕,他就来到营房里,叫来一个翻译,给大家读读报,讲点什么,回答各种各样的问题;或者带来一张从杂志上剪下来的图画,指着图画说:在这个国家人们是这样生活的,而在那个国家人们又是那样生活的。……战士们从他那儿知道了很多东西”。
                          但是“不久他被调到别的部队去了……以后再也没有见到他,也没有给我们派来新政委。大概是找不到人。”于是政委的工作就由营长包清山兼任。(85页)【四眼政委略萌,虽然一点也不像伊万】


                          14楼2014-09-14 20:32
                          回复
                            14. 调停民族冲突的基洛夫(参见11)和包清山是好朋友,也常常来中/国营。战士们称他为“大政委”,非常爱他,按照汉语的习惯管他叫“老基同志”【呃】,夸赞他“又英明又朴实,只有真正的伟人才能这样”。
                            基洛夫答应这些中/国战士,等中/国爆发了布尔什维克革命,他就和他们一起去中/国闹革命。本书作者对转述这件事的中/国老人说:“基洛夫大概是说着玩的吧?”老人就有点生气了:“怎么会是说着玩的?他一本正经地说的!”(86页)【太当真的王耀】


                            15楼2014-09-14 20:32
                            回复
                              15. 这个中/国营在和基洛夫一起欢庆了五一劳动节之后,还庆祝了端午节:擀面条,包粽子,还扎了一条十五米长的竹龙,不过包清山没有批准他们抬着龙游街。他说:“会吓着人的,而且会给那些迷信的谣传提供资料。不值得……”不过他们在河边唱歌跳舞,过得开心极了。战士们还问:“为什么老基同志不来?”(87页)【王耀家的习俗在伊万眼中还是很古怪神秘的】


                              16楼2014-09-14 20:3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