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飞1770480062吧 关注:8贴子:400

为什么连锁经营还是有那么多人在做?有弊端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4-09-14 20:30回复
     从理论上讲,责任心确实能够保证每个人都能成功,能够保证你的上线的成功是建立在你也成功的基础之上。从表面上看确实像大家所宣讲的那样上下线之间环环紧扣,是一个有机整体,健康有序发展的过程中你不可能不成功。
      让新人理解并认可“责任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尤其是一些层次不高,能力不强,不够自信的人,“责任心”是打动他们的制胜法宝,让他们觉得他们加入这个行业不需要自己的能力,只需要借助上线和下线的力量就能顺利走向成功。你如果问大家加入“连锁经营”的原因,很多人都会告诉你是因为“责任心”。
      对“责任心”的大力鼓吹也是区别传销的重要因素,大家会拿“连锁经营”的“责任心”和传销进行对比,告诉你传销都是把人叫过去以后不需要对下线负责人,看着自生自灭都跟上线没有任何关系,因此一些能力不强的人就成为了垫背人群,同时也是传销成功几率不高的原因之一。而“连锁经营”则不一样,大家相互之间是互帮互助的,每个人都必须对自己的下线负责任,相互之间利益共存,所以“连锁经营”的成功率是100%,每个人都能赚到钱,不存在垫背人群。
      同时,从理论上分析,不管你的上线跟你是什么关系,不管他是不是真心帮助你,都没有关系,因为对你提供源源不断的帮助是你上线不可推脱的责任,而不是义务。那么从这个方面出发,讲师们会跟你强调你的上线帮助谁都是帮,他为什么要选择骗你而不是别人,因为他跟你的关系最好,他才会选择心甘情愿为你付出。这时候大家会跟你解释这个行业每个人都是因为一个谎言过来的,这只是一个美丽的谎言,骗你是因为爱你,是因为想帮助你。行业里面有这样一句话,“叫亲人义不容辞,叫朋友是有选择的”。从“责任心”这个方面再来佐证骗你到广西只是一个美丽的谎言。当然这只是解释谎言的一部分。
      从理论上讲这些都对,确实是无懈可击。但在大家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慢慢会发现“责任心”并不是理论上的回事。
      上线在很多方面确实会帮助下线,但是除了至亲的人以外,这种帮助是有一定局限的,这种帮助只会局限在对他最有利的方面。
      在你认可加入行业的时候,你的上线会想方设法说服你选择“高起点”,找很多人跟你讲做“高起点”的好处,能够多赚多少钱,弄得你心花怒放,砸锅卖铁买了“高起点”。你购买“高起点”加入行业,等于你就直接购买了一个主任当,你的上线如果也是“高起点”,他上业务经理的时候就没有什么限制了,只要份额累加到65份就够了。同时,你购买“高起点”你以后上经理也容易得多,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可以相应减少他上老总的时候的条件限制。
     当然,你无论购买多少份,你都不要指望你的上线对你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在这个行业中,对你有直接意义的帮助莫过于两个方面:第一个是给你经济上的支持;另一个方面就是帮助你叫人。经济上的帮助除非非常特殊的关系,同时还要他确实有钱,不然一般来说上线不会帮助下线的。在你了解行业的时候大家会对你不厌其烦地宣讲“责任心”,但当你加入行业的时候大家又会告诉你“行业里每个人都是独立老板”,遇到困难要自己想办法解决,不能总想着依靠别人。行业里面这种情况很多,下线饭都吃不上了,上线也不会拿出钱帮他,还可能名正言顺地告诉你这个管理制度里面规定的不允许有借贷关系。稍微大方一点的上线不会跟你斤斤计较,稍微自私一点的上线会跟你把每一分钱都算得清清楚楚。


    2楼2014-09-14 20:33
    回复
      2025-05-28 16:38:49
      广告
       管理申购者对于《产品申购单》保管非常谨慎,每次办理结束以后都会立即拿回经理室,并且锁在保险柜里面,这些材料绝对不能外泄。管理申购的人还有一项工作就是需要做统计和计算,然后把统计好的数据准确地呈报给各自的老总。《产品申购单》是由专人集中交给上面的老总,然后老总拿着这些看似神圣的《产品申购单》一般都会付之一炬,不会保留下来留下安全隐患。
        在广西“连锁经营”不同的体系之间办理申购这项活动的形式可能都不太一致,比如还有很多体系申购的过程不是转账,而是直接收新朋友现金,然后把收到的现金统一通过银行转账转到老总的帐户上。这些只是形式上的差别,性质和意义都是一样的。
      业务主任的销售补助以及经理的简介提成
        “连锁经营”的9页资料被认为是“连锁经营”行业唯一正规的专业书籍,根据里面的讲解,销售补助的定义非常模糊,只是简单介绍了“销售补助产生相同级别的经销商之间”。在讲师们跟新朋友“洗脑”的过程中,对销售补助的解释都是来源于企业的效益返还,也就是说销售补助是跟“连锁经营”行业合作的企业对一部分人的分红。按照规定,业务主任这个级别的销售补助有一代,是152元,也就是说你下面的下线只要购买一份,拿主任销售补助这个人就可以拿到152元。
        同样的,按照规定业务经理的间接提成是456元,也就是说你下面的下线只要购买一份,拿间接提成的这名业务经理就应该拿到456元。
        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其实就不是这样了,业务经理的间接提成只有304元,在你拿这个钱之前没有谁正式通知你这种改变,一些可能比较有远见的上线可能会找其他人在适当的时机把这种情况间接的透露给你,让你到时候好坦然面对。
        很多经理因为这种实际操作与理论上不一致的地方产生对行业的怀疑,甚至极少数人因为这种事情找到自己的上线又哭又闹,但是最后大家都是默默接受了,因为这个时候你下面已经有不少人了,你不会因为这种事而去影响到你下面的人,对他们造成影响就等于直接断送你的后路。每个人因为这种事情都会产生怨言,但大家都是忍气吞声,同时你身边的每一位经理都是这样拿钱的,时间长了也就平息了。
        其实很少有人去思考这个变化里面所隐含的问题,从456变到304,这中间刚好差152,这也就刚好是业务主任的销售补助,也就是说业务主任的销售补助152元是从你直接经理的间接提成456元里面扣除的,并不是前面讲的是企业的效益返还。那么一次类推,业务经理的销售补助,高级业务员的销售补助从哪里来呢?
        这其实可以引发一连串的思考,但是一般人都不会想这么多,这个时候大家都感觉没有太大关系,正好沉浸在刚上业务经理的喜悦之中,只要行业是国家支持的,一切总归是有道理的,最后不了了之,我没有看到一个因为这种变化而在体系里面又吵又闹的现象。
        同样,在不同的体系这种分配也有着一定的差别,上面谈到的这种分配是一种最古老的来宾模式,在发展过程中很多人其实已经发现了这种分配模式的弊端,所以一些体系也做出了相应的改变,经理的间接提成就是456元,不做变动,这个钱是由上面的老总出。这种情况对下面的业务员具备更大的迷惑性,更容易让人真假难辨。
      地摊货如何充当“名优”产品
        相信“连锁经营”行业的所有人在拿到自己的名优产品的时候都非常失望,当初讲师们据理力争的名优产品,在全国各地的大中城市都有销售,同时单一产品的价格在专卖店里面都是统一售价1900元,那么你所选择的两个系列产品在市场上的销售价格刚好是3800元,也就是你加入行业是购买那一份资格的时候所花的钱。讲师讲这些的目的很简单,告诉新朋友你加入行业时购买的这个产品是货真价实的,你并没有多花一分钱。这个行业的特殊性就在于把大众的这种需要集中在一起,然后形成一定的量,所以能够跟厂家达成协议,实现同厂家的订单式购买关系,从而节约出中间环节的钱用于各个级别的分配。从这些意义上讲完全是合情合理的,在传统的流通渠道中,中间环节的钱是被中间环节的商人分配了,我们现在自己分配,所以大家都能够接受。
        在没有产品的份额中,每一份行业规定只收取3300元,这时候如果大家有异议,讲师会直截了当告诉你因为我们的产品跟厂家直接拿货时只要500元。
        每个人拿到产品的时间一般都是两个月以后,这个产品确实都有。每个人拿到产品的时候对名优产品所表现出的失望我想是一致的。明眼人很容易就能分辨出来,这些产品根本就不是什么名优产品,其质量的低廉只应该在地摊上出现,绝对不是在外面能够卖到3800元的产品,对大多数人都没有任何实用价值。但是这个时候除了表现失望以外,基本上没有人去追究产品的问题,矛盾的焦点已经不在产品上面,而转嫁到其它方面,大家都不在乎产品,都清楚产品的存在只是“连锁经营”行业的载体,没有实际的意义,大家所看重的是这个国家项目能够让每个人都赚钱,千里迢迢来到广西不是为了来购买这个产品的。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这个产品并不是国有企业生产的名优产品,产品的来源根据不同的体系有所不同,也并不是与哪一个厂家以订单的
      方式合作生产出来的。这个产品的采购渠道很多,一般一些相关体系的产品都是通过专人集中采购的,在老总中有专人负责这样工作,产品采购的细节连很多老总都不清楚。产品采购的地域也是五花八门,主要集中在广州等沿海地区,这里的采购价格相对比较便宜,各个大的体系采购的地点都不一样,所以就导致了体系与体系之间的产品品牌是不一样的。同时,就同一个体系来说,产品也会经常更换,并不固定。体系里面采购的价格标准确实是按照500元付给采购者的,实际产品在购买时肯定不用花这么多钱,剩余的钱又让采购者和一些利益相关的人分配了,这是很多老总都占不上关系的。
        产品的采购并不神圣,除了传统的采购方式以外,在宣传“连锁经营”的网站上也提供这四大系列的产品,在网站上的标价也是500元,这个价格可以跟他们谈,肯定能便宜。
        一般情况下,这个过程不需要太长的时间,但是每个人从加入行业到拿到自己产品的时间都会比较长,一般都会在2个月以上,甚至更长时间。其实,产品早就购买好了,并且也已经早就通过物流运到了你所在的城市,因为有这样的规定,产品到了以后不会及时发到个人手中,规定是要在直接经理或者更上面的大经理处统一保管一段时间以后再发到你的手中,这样中间有个时间差,目的就是避免你在行业里面时间太短就拿到产品会对行业产生疑惑,几个月以后你拿到产品即使自己心里不高兴,在这个时候你下面可能已经有下线或者对行业彻底踏实了,你已经不会在产品的问题上过多纠缠。


      5楼2014-09-14 22:41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4-09-15 00:08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4-09-15 00:08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4-09-15 00:08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4-09-15 00:09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4-09-15 00:10
                回复
                  2025-05-28 16:32:49
                  广告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4-09-15 00:10
                  回复


                    16楼2014-09-15 12:34
                    回复

                      今天天气不错


                      17楼2014-09-15 12:46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4-09-18 14:25
                        回复